湖南省常宁市胜桥中学 曹 芳
书籍是人类社会前进的阶梯,而读书能让人更智慧,更能接近每个人心中所追求的价值的中心。高尔基说:“读一本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李克强总理也说:“世界读书日虽然只有一天,但我们应该天天读书,这种好习惯会让我们终身受益。”读书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变得自然而然。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在阅读的时间上和空间上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是坐在书房里、教室里、读书馆里用固定的时间来看书,而是开始了碎片化的学习,可以在地铁上,在用餐前,在公交车上随时随地地来看书;第二,电子阅读逐渐取代了纸张和书籍。人们开始了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人们完全可以下载掌阅、百度阅读、QQ阅读、追书神器等软件来阅读自己想读的想追的任何一本书;第三,爆炸的信息量也是空前。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哲学、音乐、美术、数学、物理、生物等任何一类书籍都是汗牛充栋,浩瀚无涯。
对于当代初中生,阅读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每一学期的教科书中,都对他们的阅读量和必读的阅读书籍作了明确的要求。在这样的空前绝后的知识大爆炸时代,当代初中生该怎样读书,读好书变得非常必要。一些中外作家们和学者们写了很多关于怎样阅读的书籍,比如胡适的《怎样读书》、金克木的《书读完了》、赫明义的《阅读者》、克里斯蒂安.葛朗宁的《快速阅读》等。对于一个教初中的语文老师来说,我也想谈谈我对初中生关于阅读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首先,我认为读书要学会选择。“知识是无限的,而时间是有限的”“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商品。”我们也许会有很多爱好,对于这个世界我们也有很多好奇,任何门类的书籍我们都很感兴趣。可是,上了初中以后,我们的空余时间变得非常有限,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取舍和选择。第一,我们可以优先选择必考的书目。如冰心的《繁星》《春水》、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第二,我们可以选择名著。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四大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阅读名著,可以扩大我们的眼界和视野。第三,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基础书。许多的知识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我们打好了基础,理解其他的书籍来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其次,我认为读书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阅读不外乎快读和精读。快读的方法有很多。我可以向同学们推荐几种。第一,框架读书法。这个框架就是: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特色、人物、地点、时间。无论读哪方面的书,只要按照规律,制定出合适的框架,就可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整本书完整的知识结构。第二,全息读书法。全息读书法是一种全面掌握文献内容的阅读方法。适合于专业图书和工具书的阅读与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①翻检题录和文摘;②扫描目次和小标题;③注意题跋;④研读凡例;⑤了解附录;⑥阅读正文;⑦接触评价等。第三,群体读书法。群体读书法就是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这样的方法适合开读书会。通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书中的人物形象、作者的写作风格、书中探讨的主题等难题都会迎刃而解。至于精读,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背诵。比如古代诗词的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通过大声的朗读和背诵,脑海中自然会呈现出一幅幅描绘的画面。还有,我们可以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来阅读作品。①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以进行比较。如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和后期作品,风格就有很大的不同;②同一种题材的作品也可以比较。如柳宗元的《江雪》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都是写雪景,可他们的心境却完全不同;③还有同一种主题的比较。如辛弃疾和陆游就写过许多爱国的诗篇。④书中人物形象的比较。如作家曹文轩就写过《草房子》和《青铜葵花》,里面的主人公桑桑和青铜因为家境和遭遇的不同,他们的命运和性格也截然不同。
最后,我认为读书也要学会分享。我们可以在读完一本书后,跟同学们分享里面的故事情节、里面的人物形象,里面的优美句子。为了做到跟同学们和朋友们更好的分享阅读体验,我们可以采用标记的方法,把自己对作品的想法标记出来,把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把自己的感悟写成书评的形式;我们可以在班上展览,可以上传到网上,也可以加入讨论作品的论坛。如《小王子》这部作品,它给我们的启迪是很大的。我在班上就举行了读书会。专门探讨它的主题,最后孩子们得出:“只有爱,才是高的哲学,才是我们活下去的理由。”
当然,读书也要制定合理的计划。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在这里我引用总书记习近平说过的话:“读书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我建议同学们每个学期除了阅读必考的书籍以外,平时一个月至少能读两到三本书,慢慢地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阅读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总之,我们要让阅读的体验变成一种愉悦的过程,让自己爱上阅读,并珍视自己读过的每一本书,每一部作品。因为读书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我们不可复制的璀璨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