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汉源县海天中心小学 郑汉芸
写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技能,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与同事们闲谈交流时,谈得最多的是作文教学,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作文难,难作文。”的确,作文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简直就是一件难事,教师花的工夫不少,学生却不知如何下笔。看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问题非常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应怎样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使作文指导更见实效呢?总结我近三十年的小语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作文教学要见实效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记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人才成长的起点,它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上进心,乃至儿童的灵性。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他就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学习当成自己生活的需要。这样,即使是难事也会变成他的乐事。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拓展学生的写作内容。习作课上,不管是情景的再现,还是游戏的开展,都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解放自己的双手和大脑,让写作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空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去想和去做,让作文课充满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会作文。例如,我发现三年级学生在写课余生活的习作时,很多学生都写自己参加过的有趣的活动,按理说应该写得有声有色,然而却恰恰相反,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征对这种情况,我组织了一次蒙眼画嘴巴的游戏活动,两个组同时进行,比比谁画得好,画得准。游戏规则宣布后,学生情绪十分激动。我没有马上游戏,而是给学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游戏中每位同学都可以为上台的同学指挥,但必须学习:用眼看,看清活动的细微处,看清同学的动作、神情;用耳听,听同学会说些什么;用脑想,想同学的内心。游戏开始后,教室里热闹非凡,活动一直在亢奋中进行着。活动结束后,学生都积极投入习作,这次的习作非常成功,学生不仅有话可说,写出了活动的精彩,还表达了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乐趣。通过这次习作,学生似乎找到了自信。我也进一步认定:如果没有学生的亲身实践,如果没有教师的指点和点拨,学生是不会写出高质量的习作的。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重视阅读教学,走读写一体化的道路。
阅读要注重效果,就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中,我常常提醒学生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文章,鼓励在读中自觉思考、不断提问,把自己的感悟与作者的情感进行交流,从而产生共鸣;阅读中,我还重视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引导学生随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让他们诵读、背诵、摘抄。因为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在阅读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时,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句、段落,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内化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于笔下。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我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从学校图书室借读,或从网上下载),向他们推荐优秀的读物。这样,学生从大量的阅读中不但获取了更多的知识,储备了更多的习作素材,还学到了许多写作方面的技巧。
教材中的文本都是学生习作的典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指导习作。阅读教学中,我常常结合具体的文本指导学生习作方法,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作者在选材、表达方面的独到之处。还根据年段的不同,我带着学生进行小练笔,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让学生从小练笔中体悟写作技巧,找到写作的乐趣。如在教学《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时,我带着学生以读的方式领悟作者的观察和表达之后,为了激活学生头脑中关于仔细观察,抓特点的观察图式,我用投影打出“群鸡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用刚学过的方法“看到的加想到的”进行描述,至少要写出三种鸡的形态。小组汇报时,学生的描述精彩极了,不但写出了鸡的各种形态,还在字里行间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小练笔不但巩固了学到的知识,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表达。
习作评价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作文指导的延续,是教师与学生情感的又一次交流。因此,对学生的习作评价应提倡“绿色评价”。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生活,评判学生的习作。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学困生的一些细微之处,都应多给一些鼓励性评价。因为有时候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对学生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评价中我总是从习作中的用字、用词,语言的表达,乃至标点符号的用法,习作的态度等方面给予指导性评价,从不说空话。让每个学生读着评语就能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感受到一丝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习作的自信。
当然,小学作文教学之路是坎坷不平的,要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有不断探索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努力使学生能快乐写作,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