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 钟艳丽
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学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古诗对于小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教好古诗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古诗离现在远久,而且它用字精练,意境深远,学生往往难于准确领悟到诗的主题思想,造成学习的困难。我来用以下诀窍,收到好的效果。
古诗语言精悍,篇幅短小,短短的二三十字中就蕴含着诗人复杂的思想情感,再加上古今语言的差异,生活环境变迁所形成的诗人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以及古诗抽象、精练、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在教学古诗《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通过对诗句的朗读,很多学生只知道一个老翁在寒冷的天气里钓鱼,孤寂冷清,但作者对世俗的看法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就无法体会得到,那怎样才能体会到呢?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时柳宗元是朝廷中主张改革的重要官员,由于革新失败,他被贬为邵远刺史,未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刺史,未到任又被为永州司马,这首诗正是他被贬为永州司马时的作品。他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和刺激,于是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咏隐居在同水之间的渔翁,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江雪》这首诗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通过清除阅读前的障碍,学生了解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再去理解古诗,就会水到渠成了。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主旨,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有所感悟。因为人在读书进思想比较集中,各种神经系统都处于紧张状态,既可熟记已读的内容,同时在熟读中领会其含义。所以语文离不开读,古诗教学更离不开读。因为古诗文中蕴含着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学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真正理解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才能细细品味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才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古诗诵读的教学中,反复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意境是基本方法;整体感悟,悟出诗情、悟出诗韵是基本原则。因此,我每一次的古诗教学,都先把时间抛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自由朗读古诗,读准诗题、作者,读通每一句诗,直至将整首读得正确、流利。还不断地变换多种形式来熟读巩固,如个别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全体读等,在反复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对诗意境的领悟,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万丈高楼从地起。只要我们打好读的基础,学生一定会领悟到古诗中的诗韵诗情的。
古人云:“学起于源,源于疑。”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对问题的化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它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努力去寻求答案。从而实现我要学,而不是你要我学,这种正确的知识传授现象。我在教学《游子吟》时,通过前面的熟读,我问学生:“你们在读的过程中,明白了什么?碰到了什么问题?”我的话音刚落,有的学生就说:“我知道了这首诗写了母亲为儿子缝补衣服。”有的学生说:“我知道了母亲把儿子的衣服缝得密密实实?”有的学生问:“明明是写母亲为外出远门的儿子缝补衣服的,为什么后面两句写阳光和小草呢?”听到了学生的所得和所问,我知道了学生的思维真的动起来了,他们心有所惑,这时正是学生生渴望得到答案的时候,我卖了一个关子,让学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可以查字典、联系诗句、看课后注释、大家互相讨论,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后,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听到了让我惊喜的回答,学生A说:“孟郊的母亲是为了让儿子的衣服耐穿、暖和,才把衣服缝得严严实实的。”学生B说:“小草需要阳光的沐浴,需要阳光给它温暖,才能慢慢长大。”学生C说:“阳光给予小草的恩情,小草无以回报,阳光也无悔地为小草奉献付出,就像母亲对子女那伟大无私的爱。”学生D说:“读了这首诗,我也想到了我的妈妈、用她那博大无私的母爱让我快乐成长,我感谢她。”在学生头头是道的回答中,我知道了孩子们已经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同鸣,他们在自己的疑问中,共同的探究中自读自悟成功了。
我国宋代文学家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人往往选取最富特征的具体物,或最具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来言志抒情,因此诗中有画,画中有情,画中有话。我们要充分利用插图,让学生养成观察文中插图的习惯,这也是小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最基本的方法。如我在教杜甫《绝句》一诗时,清晰美好的画面跃然纸上。看,窗户外,柳枝吐翠,柳条飘舞,两只黄鹂在柳枝间追逐嬉闹,唱着悦耳的歌儿;天空中,一行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好像要与青天相接的样子。是诗句“两行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最贴切的画面再现,看了这直观形象的画面,勃勃生机,万物复苏的春天美景让学生自然一目了然,浅显易明的诗意学生就会有领会,学生的心不由地对春天产生的喜爱和赞叹之情。不需要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学生就能与诗文产生情感的共鸣。
一位哲人曾说过:“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因为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童心,在他们的脑袋里,永远盛开着诗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编故事,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也能习惯根据古诗的图文进行编故事,因为通过对图和文字的分析,学生也就是在理解文中的意思,甚至在深化故事内容的过程中,也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我在教《寻隐者不遇》一诗时,我便把这首诗改编成了故事,在故事中渲染了山中的景物,如林海茫茫,野花杂草,各种各样欢蹦乱跳的动物,以及云雾环绕,迷迷蒙蒙,为人物增添了一些活动情节。这样老师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意境,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轻松,觉得古诗是件有趣的事。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只要我们在课堂授予学生学习的方法,知识的大门是永远为我们敞开着的,有了学习古诗方法,我们就可以自由地遨游在诗的海洋中,尽情吸收我国的文化精粹,弘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