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官成镇岭西小学 梁荣贵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者被寄养在亲戚家甚至自己独自在家,与父母缺乏交流和接触。而一些长辈大多数又有溺爱和偏爱孩子的倾向,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看待,加上文化水平不高,从而忽视了他们心理健康,忽略了他们的人格教育。因此留守儿童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这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听了父母对外面世界的描述,他们想通过认真学习考上大学而跨出“农门”,以实现进入城市的愿望。不同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后劲。
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心理健康就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隔代抚养,因此代沟影响较大,他们不能同祖辈进行有效沟通,久而久之就形成孤僻、内向、暴躁的性格,甚至对祖辈产生逆反情绪,不听从任何教导。
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儿童常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躁、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
留守儿童耳濡目染许多残酷的现实,看到了农村的艰辛和父母在外打工的困难甚至是屈辱,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把自己肩负的责任看得过重,认为自己不读好书就对不起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焦虑。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抚养,祖辈由于思想观念较陈旧等因素影响,常对留守儿童过分地照顾与保护,对他们百依百顺,万事包办,让他们除了学习什么都别管。而有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总觉得有愧于孩子,因此经常给孩子金钱以补偿,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较强的依赖心理。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于是产生了一些极严重的后果。一些孩子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经常违反纪律,甚至逃学、旷课,外出上网玩游戏,更有甚者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成了“朋友”,干起了偷鸡摸狗的事。
现在有些外出务工父母受到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认为不用读多少书也一样能挣大钱。因而放松了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甚至不闻不问。对此,外出务工父母首先要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不能片面地认为外出务工既能省学费又能挣钱,而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成年后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必须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更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精神上的鼓励更为重要。要多和孩子联系交流沟通,为孩子加油鼓劲。
一是正确引导:心病还须心药医。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剌打击,要多谈心,多了解,针对性地梳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
二是善于等待:心理问题解决需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等待,坚持不懈。
三是对症下药: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不能一概而论。
一是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记载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要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二是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留守儿童主动融入到集体中。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农村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
三是在学科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教育课,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根据学生行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把心理健康的教育寓于各科教学实践中去。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
四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因人而异,通过团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师要随时随地观察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要对症下药,可以进行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也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也可以通过写日记、周记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更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努力,齐抓共管。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幸福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