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凤,邹美汝(新化县农业局,湖南 新化 417600)
新化县稻田杂草发生及防除策略
孙子凤,邹美汝
(新化县农业局,湖南 新化 417600)
摘 要:简述了新化县稻田主要杂草草相和除草主要存在的问题,从加强技术指导培训、推广新型优质品种、实施稻田精细栽培、扩大生物控草示范面积和因地制宜开展化学除草等方面,提出了稻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策略。
关键词:稻田;杂草;防除;策略;新化
新化县地处湖南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光温丰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6.8~17.3℃,无霜期280 d,年降水量在1 455.9 mm,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适于各种杂草滋生危害。稻田杂草是新化县水稻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全年发生期长、种类多、面积广、危害重,年受草害面积在4.13~5.2万hm2,发生程度中等,局部地方偏重发生,自然损失率为2%~35%。为了有效控制草害的发生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笔者于2007~2015年通过到各乡镇实地查看、请教老技术员、查阅各种资料、对照杂草图谱等方式,对新化稻田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当地多年的草害发生情况及防除实践经验,提出综合防控措施。
新化县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耕作制度不统一,导致该县稻田杂草草相复杂,发生较重,生理小种较多,优势种类增多,目前全县主要稻田杂草共有41科126种,其中禾本科19种,菊科10种,莎草科和蓼科各9科,分布量较多的杂草有33种,以牛毛毡、稗草、空心莲子草、鸭舌草、蓼草、千金子和荆三棱等为主。不同生态区域的稻田,杂草发生种类、时期、程度等也有较为明显的地域差异,新化县可划分为三大区域:
(1)西北丰水中山区。水车、奉家、文田、金凤、古台山以及天门等乡镇,以梯田为主,大部分是沙质土壤,属不蓄水的漏水田,5~9月雾雨较多,稻田灌“跑马水”,干湿交替,表土肥沃,气温适中,十分适合旱生型、湿生型杂草萌发生长,稻田出现杂草混生、交互发生、危害期长的现象。秧田以旱育为主,杂草生长迅速,生长量大,极易造成草荒压苗,主要有看麦娘、旱稗、马唐、牛筋草、狗尾草、异型莎草、马齿苋和铁苋菜等,在播种后4~6 d阔叶杂草开始出苗,6~8 d禾本科杂草开始出苗,约12 d进入盛草期。移栽田杂草主要有牛毛毡、稗草、雀草、蓼草、千金子、水花生、三棱草、节节菜和陌上菜等,在移栽后7~9 d,出现第一次出草高峰,以稗草、千金子等为主, 约22 d出现第二次出草高峰,以莎草科和阔叶杂草为主。
(2)东部干旱石灰岩区。田坪、温塘、坐石、吉庆和曹家等乡镇的土壤,系石灰岩经多年风化而成,稻田耕作层较浅,土层中夹杂着大量石砾,渗漏较重,蓄水性能差,大多数年份5~6月是雨季,稻田蓄水,7~9月是旱季,缺水田丘块较多。秧田杂草主要有稗草、空心莲子草、陌上菜、蓼草、千金子以及鸭舌草等,出草高峰在水稻播种后3~15 d,其中稗草、千金子、节节菜等最早萌发。移栽田杂草以水生、湿生杂草为主,水稻分蘖期是杂草发生危害最重的时期,主要有稗草、眼子菜、水藻草、鸭舌草、苦菜、节节菜、千金子、陌上菜、空心莲子草和异形莎草等,移栽后5~7 d后出现第一次出草高峰,先以禾本科杂草为主,15~20 d出现第二次发草高峰,以莎草科、阔叶杂草为主。在水稻孕穗期和穗期,以沼生、旱土杂草为主,主要有牛毛毡、稗草、眼子菜、空心莲子草、千金子、马唐、牛筋草、蓼草、香附子和碎米莎草等。
(3)中部低山丘陵区。孟公、西河、游家、白溪、荣华、科头、洋溪和炉观等乡镇,地势较平垣,水利条件较好,排灌方便,稻田蓄水功能好,水稻全生育期均可有水栽培。移栽田、抛秧田、机插田等稻田较多,杂草发生高峰期略晚,以水生杂草为主,湿生杂草为辅,发生量较大的有千金子、稗草、空心莲子草、四叶萍、水绵、眼子菜、鸭舌草、节节菜和异型莎草等,一般插抛后6~8 d,出现第一次出草高峰期,数量大,危害重,以稗草、千金子、莎草等一年生杂草为主,插抛后16~21 d,出现第二次发草高峰,以阔叶类杂草和多年生杂草为主。免耕稻田杂草发生较早、出草峰次较多,主要有稗草、飘拂草、鸭舌草、节节菜、马唐、莎草、空心连子草、狗牙根、千金子和陌上菜等,在移栽后3~7 d出现第一个出草高峰,主要以稗草、马唐、飘拂草、莎草等杂草为主,移栽后13~17 d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主要是阔叶类杂草等。
2.1杂草发生危害严重
近几年机插秧、小苗抛秧、晚稻免耕等快捷式的栽培技术,在新化县大面积地示范推广,稻田杂草也随着出现了新的变化,杂草发生量增大、优势种增多、防除难度加大,对粮食作物生产危害也逐年加重,除草剂使用的面积不断扩大。据统计,2004年新化县稻田主要杂草发生面积约5万hm2,防治面积约3.2万hm2,占发生面积的64.0%,挽回粮食作物损失7.1万t;以后发生面积逐年上升,至2014年新化县稻田杂草发生面积约5.2万hm2,化学防除面积约为4.27万hm2,占发生面积的82.1%,挽回粮食作物损失9.9万t。杂草发生程度也呈加重趋势,尤其是一些黑红米和优质稻基地,为了保证米的质量,几年不施或尽量少施大田除草剂,田间杂草已丛生,危害相当严重。
2.2杂草群落演替加速
近年来,新化县积极推进“压单扩双”、推广冬种、发展黑红米特色产业等三大农业措施,农田种植结构、施药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稻田杂草种群也随着发生变化,群落演替加速,一是优势种类增多,草相多样化,如千金子、水蓼等弱势种群演变为优势种。二是种内分化明显,生理小种增多,加快了杂草复杂化。三是旱地杂草逐渐进入水田,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如吉庆等的天水田、漏水田,经常出现马唐、香附子、牛筋草、碎米莎草和马齿苋等旱地杂草。四是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类除草剂,稻田杂草发生时间、危害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恶性杂草呈上升趋势,弱势种群演变为优势种,加大了防除难度,化学除草引起的药害事故也时常发生。
2.3农民耕作制度粗放
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农业生产劳动力紧张,生产者素质文化水平较低,粮价一直偏低,农民重视不够,部分地方的栽培制度越来越趋于简单轻便,特别是一些较大规模的种粮大户,田间管理更加粗放,田块整得高低不平,田埂边未加修整,杂草生长旺盛。加之近年来部分水利设施遭破坏,田间灌溉不畅通,不能及时浇灌施用除草剂,或肥水管理不到位,施用后难以形成有效药膜,使得药效难以发挥,防除效果不佳,有时低洼处产生药害。
2.4安生施药意识较差
近10 a,新化县稻田化学除草面积迅速扩大,现已占全县发生面积的80%以上,但部分农民的安全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意识仍然较差,没有掌握好使用剂量,随意加大用药量,有时翻几倍使用;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施用,不分秧苗的大小和田间水的多少,见草就杀;没有选择适当的施药方法,仍使用常规老旧喷雾器械;有的没有注意安全用药,将旱土除草剂误用水田,药害事故偶有发生;有的喷施不均匀,不是重施就是漏施,造成除草效果不明显,还导致杂草产生抗药性增强,如二氯喹啉酸除草剂在二十世纪初,对稗草防除效果相当好,在水车、文田等地广泛应用,现已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即是农民翻倍使用,防除效果也不及以前,田间的“葱管苗”反而逐年增多。
2.5防除技术区域差异大
新化县地域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耕作制度不统一,稻田化学除草技术也发展不平衡,上梅、炉观、西河、洋溪以及曹家等城边乡镇,及地势较平垣、灌溉条件较好的地方,化学除草应用面积较大,防除技术水平也较高,新型水田除草剂如田中乐等漂浮粒剂,示范推广的面积逐年扩大。相比之下,田坪、水车、奉家、金凤等偏僻的山区乡镇,部分还采用传统的人工除草,有的使用二氯喹啉酸、苄·二氯、苄嘧磺隆等已严重产生抗性的老除草剂,先进的化学除草技术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新化县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及多年的防除实践,提出综合防除策略:在搞好技术培训与指导、新型优质除草剂的筛选等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除、化学除草等综合措施,有效地控制稻田杂草的发生危害,确保水稻生产持续发展。
3.1加强技术指导培训
除草剂是一种使用技术要求严格的农药,而新化县农民科学安全用药意识普遍较差。需要每年举办科学防除技术培训班,交流新药剂的动态、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新农药推广经验及存在问题等,提升乡村农业技术员的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农民。同时通过农业科技下乡、举办田间学校、发放明白片等多种形式,进村入户宣传除草剂安全使用规程,普及安全科学用药知识,讲解各种除草剂特点及性能,指导广大农民选用高效、优质、对口除草剂,抓住草萌、草小的关键时期进行药除,科学合理配药,正确使用施药方法,轮换交替使用除草剂,真正做到对症用药、药到草除,不断提高农民用药水平,逐年降低药害事故的发生,促进稻田杂草防除治理可持续发展。
3.2推广新型优质的除草剂
由于新化县长期单一超量甚至翻倍使用丁草胺、乙草胺等除草剂,杂草已产生了严重抗性,二氯喹啉酸等药害事故频发。规避大宗老品种除草剂带来的风险,积极从科研单位和农药企业引起除草剂新品种,在丰水区、石灰岩干旱区、双季稻混栽区、纯双季稻区以及单季稻区等有代表性的地方开展试验示范,筛选出一些适合新化县、安全、高效、环保、杀草谱广和使用技术易操作的新型除草剂,如氟吡磺隆、稻杰、田中乐等,逐步淘汰一些二氯喹啉酸、苄嘧磺隆等老除草剂产品。同时摸索出新品种除草剂的精准施药方法,分生态区域进行推广应用,建立典型示范片,以点促面,促进先进除草技术应用,提高新化县的化学除草施药水平,使技物有机地结全起来。
3.3进行稻田精细栽培
一是农业部门搞好谷种的调运检疫,预防外来杂草远距离传播;二是精选稻种,阻断传播途径。在谷种浸种催芽前,进行日晒、净选、去杂,减少夹带的杂草种子;三是精耕细作,提高管理水平。翻耕土地,沤腐杂草,疏松有机层,耙平田地,做到田间平整、土壤软硬适度,水层管理到位,有利于药膜层的形成,从而抑制杂草生长,确保杂草防除效果最优化。四是清洁农田,降低田间杂草基数。在农田灌水耕耙时,清理农具,打捞田中杂物,减少杂草种源;及时铲除田埂边、沟边杂草,控制杂草蔓延。五是水旱轮作,实行生态除草。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轮作,用水淹法和搁田法,控制不耐水淹或不耐干旱的杂草。六是深耕勤耕,少免耕,减少多年生杂草繁衍、蔓延。
3.4扩大示范生物控草面积
生物除草是利用禽畜、鱼虾、昆虫等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除稻田杂草,不仅经济、环保、稳定、高效,还不造成农田污染,不产生杂草抗性,但对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较高,以后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在游家、白溪、荣华、曹家等水利条件较好的乡镇,不断扩大稻田养鱼(主要是草鱼、鲤鱼、鲢鱼等)示范面积,3 a内新化县力争达1万hm2以上,既增加了农田收益,又减轻了稻田杂草危害。稻田杂草是鸭子的天然饲料,在上梅、油溪、曹家等库区乡镇,逐年推广稻田养鸭技术,3 a内新化县力争达0.53万hm2,有效地控制水稻生育期中后期的杂草发生。
3.5分区域实施化学防除
化学除草具有省工、经济、高效等特点,是目前新化县主要的防除措施。以后根据不同乡镇的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地推广化学除草技术。
3.5.1西北丰水中山区 旱秧田宜选择广谱、药效长、对旱生和湿生杂草均有效的除草剂,将杂草封杀在萌发状态,如用60%丁草胺乳油、25%丁·苄乳油等除草剂,在播种盖土后覆膜前或2叶一心期,用药剂100~120 mL/667m2,对水30 kg,均匀喷施于湿润的厢面,勿重施漏施,能有效地控制稗草、莎草、牛毛毡等秧田杂草。移栽田是不蓄水的“漏水田”,宜在水稻移栽后15~30d(幼穗分化前),选择苗后叶片处理除草剂,如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6 g/667m2、10%双草醚悬乳剂24 g/667m2等,对水30 kg,在排干田水露出杂草后,均匀喷雾于杂草茎叶上,药后1~2 d灌水,保持3~5 cm水层5~7 d。不宜用药过早,以免秧苗耐药性差,出现药害。
3.5.2东部干旱石灰岩区 利用5~6月梅雨季节,做好水稻生育前期的杂草防除工作。秧田可选用38.5% 苄·二氯可湿性粉剂等对秧苗安全的除草剂,用药量35~40 g/667m2,对水30 kg均匀喷雾,可防除稗草、鸭舌草、牛毛毡等苗期杂草。移栽田选择25%苄·乙可湿性粉剂、19%苄·乙·扑可湿性粉剂等高效、广谱、成本低、持效期长和对水稻安全的复配除草剂,在秧苗移栽后5~15 d,趁水层自然落差到水稻心叶以下时,用药剂25~36 g/667m2,拌细土或肥料10~20 kg均匀撒施,保水4~5 d,能有效防除移栽田一年生杂草和部分多年生杂草。水稻生育中后期,辅助性地采取人工割除野稗、空心莲子草、牛筋等大型杂草。
3.5.3中部低山丘陵区 由于丘陵区稻田水利条件好,深泥田较多,且以水生杂草为主,宜选择使用轻便快捷的除草剂。移栽田可用0.32%苄·丁等药肥颗粒剂,在移栽后5~7 d,抛秧、机插田由于移栽时秧苗较弱小则需推迟2~3 d,用量10~15 kg/667m2,保持3~5 cm水层5 d,适当添加点尿素进行撒施,一次施用可达除草、施肥、增产等双重功效。还可积极推广使用活性高、示范效果较好、省工省力和使用方便的新型漂浮除草剂,如20%苄·乙等漂浮粒剂,在水稻立苗后,使用药剂35 g/667m2,撒施田中20~30处即可漂移扩散整块田,保水5 d上,可防除莎草、稗草、鸭舌草、陌上菜、矮慈菇和节节菜等一年生及多年生杂草,浮萍较多、整地不平、漏水等农田不宜施用。
参考文献:
[1] 郑和斌. 湖南省稻田杂草发生情况及防除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1):54-55.
[2] 覃贵亮,黄军军. 广西农田草害发生及防除策略[J]. 广西植保,2014,(2):37-41.
[3] 刘远雄,邹本勤,柴宝山,等. 除草剂研究开发的新进展与发展趋势[J]. 农药,2007,46(10):649-652,665.
[4] 倪宝凤. 湖南省稻田杂草种类及防除对策[J]. 农药科学与管理,1996,(4):25-26.
[5] 魏福香. 除草剂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安徽农业,1999,(3):8-9.
(责任编辑:肖彦资)
Weed Occurrence and Control Strategy in Paddy Fields in Xinhua County
SUN Zi-feng,ZOU Mei-ru
(Agricultural Bureau of Xinhua County, Xinhua 417600, PRC)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expounded main weeds in paddy fields and major problems in controlling weeds in Xinhua County. It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weed control strategies in paddy fields from several aspects as follows: enhancing technique guidance and training,promoting new varieties of high quality, applying intensive cultivation in paddy fields, expanding the demonstration area of biological weed control and conducting chemical weed contro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 words:paddy field; weed; control; strategy; Xinhua
中图分类号:S45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0X(2016)03-0062-03
DOI:10.16498/j.cnki.hnnykx.2016.03.020
收稿日期:2015-09-25
基金项目:湖南省农业委员会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项目(2130108)
作者简介:孙子凤(1978-),湖南新化县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植保技术试验示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