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2016-03-13 06:00马娟周俊田贵聪石华
海南医学 2016年15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罗哌泌乳

马娟,周俊,田贵聪,石华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000)

不同麻醉方式无痛分娩
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马娟,周俊,田贵聪,石华

(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深圳 518000)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150例单胎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50例)行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B组(50例)行单纯硬膜外麻醉无痛分娩,50例不进行分娩镇痛的C组作为对照,比较三组产妇产后的总产程及宫口全开时间、泌乳情况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A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宫口全开时间分别为(247.02±43.09)min、(177.22±57.91)min,B组分别为(242.11±46.33)min、(171.97±59.53)min,C组分别为(158.87±74.36)min、(120.54±57.95)min。A、B两组的总产程时间、宫口全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长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为(8.79±0.43)分、(9.52±0.31)分,B组分别为(8.62±0.36)分、(9.50±0.41)分,C组分别为(8.63±0.51)分、(9.54±0.22)分,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初乳时间为(27.21±13.72)h,B组(32.60±10.41)h,C组为(37.25±12.05)h,A、B两组的初乳时间明显比C组更短,且A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的有效泌乳率为84.00%(42/50),B组为72.00%(36/50),C组为60.00%(40/50),A、B两组的有效泌乳率均明显高于C组,且A组的有效泌乳率比B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纯硬膜外麻醉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无痛分娩更能促进产后早泌乳、多泌乳,但两种麻醉方式对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影响。

无痛分娩;麻醉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泌乳

研究显示,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泌乳功能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有较大差异。自然分娩引起的子宫收缩疼痛以及产妇自身的紧张、恐惧情绪等都会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从而抑制催乳素的分泌,影响早期的母乳喂养[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意识的改变,选择无痛分娩的孕产妇也越来越多。罗哌卡因是无痛分娩最为常用的一种镇痛药物,其临床效果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但关于罗哌卡因不同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及产妇泌乳功能影响的研究却较少。本研究旨在明确无痛分娩不同麻醉方式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产科经阴道分娩且符合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意愿选择无痛分娩或普通分娩,根据分娩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产妇年龄21~35岁,平均(27.5±3.7)岁;孕周37~41周,平均(39.6±1.0)周;经产妇11例,初产妇39例。B组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6.3±4.1)岁;孕周38~42周,平均(39.1±1.1)周;经产妇9例,初产妇41例。C组不进行分娩镇痛,产妇年龄24~37岁,平均(27.8±5.0)岁;孕周39~42周,平均(39.8±1.4)周;经产妇12例,初产妇38例。三组产妇的年龄、孕周、产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前检查均无异常;产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母乳喂养禁忌证者;镇静、镇痛药物过敏者,以及镇静、镇痛药物成瘾者。

1.2 方法 待产妇进入宫颈活跃期后(宫口开至3~4 cm),连接多功能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同时建立静脉通路,静脉输入林格氏液,并予以鼻导管低流量氧吸入。产妇取左侧卧位,双手抱膝,下颌与前胸贴近,呈屈曲状。A组选取L3~4腰椎节段做椎管内穿刺,见有清亮脑脊液流出后,将5 μg枸椽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德国EuroCept B. V.)稀释至2 mL,然后经穿刺导管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导管置入深度3~4 cm,然后向导管内注入浓度为0.08%的盐酸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与枸椽酸舒芬太尼(0.4 μg/mL)混合溶液100 mL,单次注入6 mL,15 min内注完,在产妇宫口全开后停药。B组选取L3~4腰椎节段做椎管内穿刺,穿刺成功后,注入3 mL浓度为2%的盐酸利多卡因(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然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观察5 min,确定无局麻药无中毒指征和蛛网膜下腔阻滞后,经导管注入10 mL盐酸罗哌卡因(0.1%)与枸椽酸舒芬太尼(2 μg/mL)的混合溶液,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产妇的疼痛程度,对于疼痛明显者可再次用药。C组不进行分娩镇痛。

1.3 观察指标(1)记录胎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2)记录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宫口全开时间;(3)评估产妇产后的初乳时间及泌乳量;(4)观察无痛分娩产妇的麻醉不良反应。

1.4 泌乳量评估标准 足量:产后24 h内的哺乳次数≥6次且有1次量多,新生儿排尿≥6次或有3~5次软质大便,新生儿吃奶后可安睡3 h以上;适量:产后24h内的哺乳次数不足6次,新生儿排尿不足6次,喂食新生儿30 mL以下配方奶后可安静入睡;缺乏:产后24 h内的哺乳次数、新生儿排尿次数均不足5次,新生儿在喂食30 mL以上配方奶后才能安睡。足量+适量=有效泌乳。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产妇总产程及宫口全开时间比较 A、B两组产妇的总产程和宫口全开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9、0.447,P>0.05);A、B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C组(t=7.253、6.718),宫口全开时间也明显长于C组(t=4.892、4.4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产妇的总产程及宫口全开时间比较(±s,min)

表1 三组产妇的总产程及宫口全开时间比较(±s,min)

注:a表示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总产程 宫口全开时间A组B组C组50 50 50 247.02±43.09a242.11±46.33a158.87±74.36 177.22±57.91a171.97±59.53a120.54±57.95

2.2 三组产妇的新生儿Apagr评分比较 A、B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96、0.113,P>0.05);A、B两组新生儿娩出后5 min的Apgar评分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t=0.372、0.608,P>0.05),见表2。

表2 三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s,分)

表2 三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娩出后1 min 娩出后5 min A组B组C组50 50 50 8.79±0.43 8.62±0.36 8.63±0.51 9.52±0.31 9.50±0.41 9.54±0.22

2.3 三组产妇的泌乳功能比较 A组产妇的初乳时间为(27.21±13.72)h,B组为(32.60±10.41)h,C组为(37.25±12.05)h,A、B两组的初乳时间明显比C组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88、2.065,P<0.05),且A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13,P<0.05)。A、B两组的有效泌乳率均明显高于C组(χ2=14.286、3.864),且A组的有效泌乳率比B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96,P<0.05),见表3。

表3 三组产妇产后24 h的泌乳量比较(例)

2.4 三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比较 三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均未见头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无痛分娩技术能够让产妇在舒适、无痛的情况下完成分娩,是广大产妇较为理想的分娩方式。但是,关于分娩镇痛是否会对分娩结局、产程、产后泌乳功能产生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学者认为无痛分娩会降低子宫收缩力,延长产程,增加催产素的使用率,从而增加剖宫产风险[2]。因此,寻找一种更为安全、对母婴生理影响更小的麻醉方式成为了无痛分娩领域的一大热点研究课题。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局麻药,属长效氨基酰胺类药物,其能对痛觉传导纤维产生快速、深度的抑制作用,同时又不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产生明显影响,尤其是在低浓度的情况下,罗哌卡因的运动与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的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3]。在产科分娩镇痛中应用罗哌卡因,其在发挥镇痛作用的同时,产妇又能够正常活动肢体,促进宫颈扩张。舒芬太尼为阿片类药物,其镇痛作用强于芬太尼,并且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用于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妇的心肌氧供[4]。硬膜外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是无痛分娩最为常用的两种麻醉方式,其中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历史悠久,低浓度罗哌卡因符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虽然起效较慢,但镇痛效果显著,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的特点[5-6]。但有研究显示,不论是单纯硬膜外麻醉还是腰硬联合麻醉,都会对产妇产力造成影响,从而延长产程。本次研结果也显示,A、B两组的总产程时间、宫口全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明显长于C组(P<0.05)。这可能是因为局麻药低浓度罗哌卡因仍可能会对骨骼肌造成一定影响,减弱产妇的腹肌及下肢肌肉力量,从而使产程延长。但也有学者指出[7],产程的延长并不会直接增加自然分娩的失败率,胎位不正、宫内窘迫、头盆不称等才是导致自然分娩失败的主要因素。这说明镇痛分娩造成的产程延长,并不会对产妇的自然分娩造成明显影响。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三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不论是单纯硬膜外麻醉还是腰硬联合麻醉镇痛分娩,都不会对新生儿的健康状况、神经系统发育等产生不良影响,这一结果与国内外多篇文献报道相符[8-9]。

在产后泌乳方面,研究结果显示虽然A、B两组的初乳时间短于C组,且A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B组,同时A组的有效泌乳率明显高于B组,而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分娩镇痛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比非镇痛产妇明显提前,泌乳量比非镇痛产妇更多。这可能是因为:产后泌乳与内分泌、环境、心理等因素有关,产后24 h的高血浆泌乳素刺激,能够促进早泌乳、多泌乳。有文献报道,血浆泌乳素水平与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疼痛越轻,血浆泌乳素分泌越多[10]。分娩镇痛能够有效减轻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所以血浆泌乳素分泌更早、更多。而A组的初乳时间明显短于B组,有效泌乳率明显高于B组则可能与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更快有关。

综上所述,单纯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痛分娩腰硬联合麻醉更能促进产后早泌乳、多泌乳,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无痛分娩麻醉方式。

[1]董美娟,黄君.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应对方式和泌乳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62-63.

[2]冯红珠.无痛分娩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功能和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10,12(12):2041-2042.

[3]张艳,万盈璐.硬膜外神经阻滞无痛分娩对胎儿、新生儿及产妇泌乳功能和肠蠕动的影响[J].现代护理,2004,10(2):132-133.

[4]韦毅勤.无痛分娩对初产妇分娩结局和泌乳功能的重要性探讨[J].中外医疗,2014,33(6):88-89.

[5]杨世辉,黄希照,胡祖荣,等.0.1%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对母婴一氧化氮及皮质醇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6): 851-853.

[6]林小磊.无痛分娩用于临床初产妇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25-227.

[7]Capogna G,Stirparo S.Technique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epidural labor analgesia[J].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2013,26(3): 261-267.

[8]Gupta D.Electrohysterography may be integral to remifentanil Labor analgesia[J].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2012,25(2):151-152.

[9]张锦萍,徐继海,王洪强,等.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无痛分娩中对母婴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6):49-51.

[10]吴红发.产妇的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时机研究[J].海南医学,2015, 26(21):3225-3226.

R714.3

B

1003—6350(2016)15—2546—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6.15.049

2016-02-15)

马娟。E-mail:majuanlg@163.com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罗哌泌乳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母猪泌乳量不足的危害及提高措施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可行走式无痛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母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