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迪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章 迪
(黄淮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声乐是现代高校中的主要专业之一,为了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应将美声唱法民族化应用到声乐教学之中,就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求为后续声乐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
美声唱法民族化;声乐教学;应用
美声唱法民族化是在我国声乐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在国外并不存在美声唱法民族化问题[1],主要是对原有欧美美声传统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一定的中国特色,将声乐呈现的更具中国特色,根据中国人的审美观与声乐表现特征进行设计,实现了“美声唱法民族化”这一定义。同时,从中国的角度出发,是保留原本中国民族唱法,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西方的美声唱法,将民族声乐发扬光大,进而凸显民族声乐的现代化,实现中西方声乐文化的完美融合。
中国具有悠久的声乐发展史,上个世纪所涌现出来的声乐歌唱家数不胜数,郭兰英、王昆、才旦卓玛等,都是在保留中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方美声唱法,取长补短,进而呈现出一首首经典之作,在中国声乐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德德玛、李双江、蒋大为等是在美声唱法的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民族特色[2]。两种唱法的相互融合,都能充分体现声乐作品的民族特色与文化价值,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备受中国人们的喜爱。因此,新时期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呈现,必须要保持原有的传统民族唱法,提倡使用“原生态唱法”,根据中国汉语言的发展特点,充分借鉴美声唱法,进而实现对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有效呈现,将其应用到现代声乐教学中,利于新时期声乐教学的全面呈现和有效提升。
2.1 气息
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美声唱法民族化,首先应注重对气息的控制,合理的调节气息是控制声音的基本]。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进行深呼吸操作,必须保证气息的通畅性,只有气息稳定才会实现气息变化的平稳性与均衡度。以往的声乐教学是采用气息来烘托整个声乐作品的情感,主张以气来表达情感,通过不断的换气来进行断句,能实现对演唱者情感的直接抒发和表达。同时,不同的歌唱家都会对气息进行个性化的调节,进而产生了花腔唱法,旨在为提高作品的呈现效果。由此可见,气息控制是美声唱法民族化在声乐教学演唱中的必要元素,通过气息的有效控制来调节情感,以体现不同作品间的区别,同时,不同的声乐作品具有不同的感情基调,只有合理的控制与调节气息才可做到。
2.2 咬字
美声唱法的应用,其主要是来自意大利的美声呈现模式,将其应用到民族声乐中,时常会出现吐字不清晰的状况,会影响着整个声乐作品的质量和效果。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意大利与汉语发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咬字的位置相对靠后。因此,在开展声乐训练时,应将意式发音与汉式发音进行紧密的结合,做到两种发音方式的紧密融合,以增强声音的连贯性,进而提高声乐作品的呈现质量。新时期,我国在声乐作品呈现中得到了不断的突破,完美的处理了“美声唱法民族化”中咬字发音的问题,《牧羊姑娘》、《康定情歌》等都是其代表作,受到人们群众的广泛喜爱。
2.3 口腔共鸣
在声乐教学中,口腔的作用非常关键,做好口腔共鸣处理,决定着声乐作品的呈现效果和质量。口腔共鸣的使用,是利用腔体来辅助演唱,借助腔体来对音色进行改变,能够自由转换真假音,能让所发出的声音回旋在胸腔与口腔内。腔体的控制必须应全面考量所表演歌曲的实际特点与情感元素,以此来规范性的利用腔体来助力。
2.4 风格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文化种类丰富,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呈现,必须根据所处的民族文化与风格不同而做出有效的调整。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以“风格”为主题开展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教学工作,根据不同声乐作品的语言特点与艺术价值进行合理的呈现,可将声乐作品所蕴含的真谛与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做到学什么像什么,唱哪里的作品就像哪里的人。因此,在学习声乐作品时,应了解各个区域与民族的文化特点与语言特色,根据声乐作品的不同风格设定不同的美声唱法方案,以使得声乐作品更具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例如,南方江南地区讲究风尘古朴、典雅、委婉秀丽,在声乐作品呈现时应保证作品旋律舒缓、流畅、旋律的律动性较少,是江南地区声乐作品的普遍特点。而在内蒙古地区,草原歌曲就相对嘹亮、舒畅、奔放,以突显悠长的草原情怀;高原地区声音相对洪亮、高亢、音域相对较宽,在旋律上起伏力度也较大。因此,必须考虑作品的特点和地域,从风格着手进行美声唱法的合理化调整,达到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
2.5 感情
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有效呈现,充分考量其中所涉及到的民族情感是必要的,在作品演绎时,充分融入丰富的情感特色,能扩大吸引力,大大提升美声唱法民族化的效果与力度,提高声乐教学水平。通常情况下,民族化声乐作品都是取材于日常生活,贴近当地的民俗、民风,与少数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融入足够的情感,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到作品演唱中,做到美声唱法与民族真实情感的有效融合,使得作品更具感情色彩和吸引力,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我国艺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多种风格的声乐表现形式,如花鼓、二人转、戏曲等,在声乐作品呈现时,可以借鉴美声所具备的先进的发声技巧与艺术模式,融入足够的民族情感元素,进而产生了民族声乐。因此,声乐教学时,若想实现美声唱法民族化的高效彰显,必须对学生声乐情感元素的激发,演唱时必须强调感情与声线的有效统一,让声乐作品变成学生的专属。例如,在教学《阿瓦人民唱新歌》时,必须让学生及时了解阿瓦族的相关文化,通过歌词与文化的相互结合,以激发学生内心对阿瓦族民族文化的尊重与推崇,学生可以融入一定的动作、表情和手势等来填充声乐,以实现对美声唱法民族化特点的全面呈现。
综上所述,声乐是音乐的重要呈现形式,其主要表现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通常以美声唱法为主。现阶段,我国的声乐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对声乐作品的呈现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美声唱法民族化是将美声与民族唱法相结合,以打造高度艺术价值的声乐作品,可大大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对声乐教学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也是未来亟待完善的重要内容。
[1]羡涛. 高师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价值研究[J]. 大舞台,2013,11:159-160.
[2]李秀敏. “美”与“民”的张力——谈高等艺术院校美声教学中民族化的“尺度”问题[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202-204.
The application of nationalization of Be Canto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ZHANG Di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The music is one of the modern college majo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should be the nationalization of Abel canto is applied to the vocal music teaching, bel canto nation of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i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and explored, in order for the subsequent vocal music teaching the efficient conduct of the foundation.
Nationalization of Be Canto; Vocal music teaching; Application
I02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92
1672–7304(2016)05–0388–02
(责任编辑:吴 芳)
章迪(1989-),女,河南驻马店人,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