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佩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基于协同创新理论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唐 佩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00)
本文引入协同创新理论,在分析技术技能人才协同培养关键要素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以期破除人才培养中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及培训机构之间的壁垒,实现人才培养资源的优化整合。
协同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源
技术技能人才是工作在社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一线,具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基础,能够应用专业技术和技能从事相关职业的复合型人才[1]。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阶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从质量到规格都提出了迫切需要。
协同创新理论源自于德国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论,哈肯在吸取控制论、系统论、耗散论、突变论等相关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于1971年正式提出“协同”概念,其后又在《协同学导论》中系统论述了协同理论[2]。将协同理论引用到人才培养中,我们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看作一个协同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有着不同主体,包括:政府、院校(含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行业企业,此外还有社会培训机构。多元主体是否能实现协同,从而达到最优的人才培养状态,就要看这些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
要实现技术技能人才的协同培养,关键点有三个,即实现培养主体协同、促进培养资源协同和注重政策制度配套。
2.1 实现培养主体协同
厘清培养主体的职责和定位,促进各主体合理介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政府由于其具有绝对组织优势、资源调控优势、公共管理优势,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占据主导地位;院校作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和输出主体,不仅为区域产业发展供给毕业生,还能通过校企合作为企业开展员工技能培训,从职前和职后两个环节介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企业既是技术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更是培养主体,必须要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社会培训机构由于开设点众多、项目设置更加灵活,可以为技术技能人才自我提升提供多种项目与资源。分析不同主体在人才培养中所承担的角色,可以简单概括为:以政府为主导,以院校和企业为主体,以社会培训机构为补充,全程注重行业指导。
具体来说,首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起点在于人才需求规划,协同创新视域下,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支持,比如用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织其他主体介入该项工作;行业承担人才需求规划制定任务,由其组织行业内企业做好技能人才需求规划;院校负责做好毕业生就业数据预测和统计工作,为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持智力支持。其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重点要做好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培养项目设计、培养资源配置以及组织实施,此过程中院校的重点在于对接区域产业做好专业人才规划,根据企业需求协同开展员工培训;企业的重点在于调研企业内部员工技能成长诉求,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借助政府、院校和培训机构资源,协同实施企业员工培养计划。其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后,从考核评价和持续提升的角度看,应该注重考评机制和奖励机制的建立,从政府层面来看,重点是完善职业资格认证机制、技能人才提升激励机制;从行业企业层面讲,重点是出台行业人才技能认证标准以及建立企业内部员工提升奖励机制。
2.2 促进培养资源协同
不同培养主体的资源各有优势,院校具备高水平的师资团队、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充足的教学场所空间,可以为现实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以及项目化技能提升提供有利条件;企业具有最前沿的专业发展信息、实操能力强的能工巧匠、现代化管理流程,可以提供真实工作岗位,在提供专业技能学习、岗位实践方面具备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社会培训机构数量多、分布广、培训项目多,如有需要还可以提供送教上门等服务,能满足技术技能人才个性化发展需求。不同主体的优势资源如果能有机整合,必将让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受益。这里,实现人才培养资源整合关键要做好两点:一是建立能有效促进人才培养主体互动协调的组织,为多主体资源协调与共享提供组织保障;二是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建立公共性资源平台,政府牵头组织,汇聚院校、企业行业、社会等资源,建立开放式、共享式的人才培养平台,比如公共实训中心、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2.3 注重政策制度配套
注重制度配套,要保障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主体协同和资源协同,必须要建立组织管理、参与机制以及激励机制一系列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推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此过程同样需要将协同理念贯穿始终。首先,政策制度制定要关注部门协同。目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和经济产业管理部门等,各部门分别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定系列政策,如:人社部门发布人才需求统计、制定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技能人才培养政策等。在制定和发布政策时,政府必须要在相关部门间做好统筹规划,形成凝聚部门合力的科学合理的方案,而不是各自为政。 其二,政策制度制定要关注内容协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包括组织管理、过程管理、质量管理、奖励激励制度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之前是否相互支持与促进,是否形成制度合力,也是在建立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的内容。
3.1 完善政策法规,优化技能人才培养制度环境
通过政策立法保障人才培养是发达国家提供的有益经验,德国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来促进技能人才培养,其“双元制”教育模式享誉全球;英国制定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家目标并以相应配套政策完善了人才培养体系。而我国的人才培养政策,尤其是多主体合作方面的政策明显不足。众所周知,政府、院校、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培训机构本属于不同领域的主体,由于领域界线的存在,主体合作的权责利不明确、资源跨界流动缺乏制度保障等问题制约了主体间合作的开展,故此,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制度环境是实现人才协同培养的前提和保障。
首先,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从与企业行业、院校及社会的互动入手,建立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政策共享机制。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深入掌握相关产业信息的优势,院校深入了解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及趋势的特点,以政府购买服务、建立协调机制的方式,与这些主体共同研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划与政策激励措施,推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其二,要在政府内建立跨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在政策研究、制定和实施各个环节都要打破经济产业部门和人才部门之间的“玻璃门”,整合人才工作资源。要把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纳入各地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不断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工作的信息沟通、协调落实、督促检查和重要信息上报制度,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各项政策。
其三,要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制度体系。通过制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引进政策,完善职业资格认定、经费投入与财政支持等系列政策,同时加强政策制度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技能人才、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良好制度环境。
3.2 搭建平台,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共享
实现多元培养主体在师资、设备、场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资源的优化整合,必须要搭建起三大平台。一是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协调平台。建立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参与的人才培养资源协调平台,以联席会议、定期研讨、网络信息平台搭建等方式,打通多主体互动通道。以笔者所在地区顺德为例,2012年成立“顺德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就是一个政校行企协同合作的平台,政府统筹区域职业教育资源,以政策推进、项目委托等多种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平台。充分挖掘不同培养主体的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从院校的角度看,可以利用其深厚的研究基础和智力资源,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等,争取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员工培训和学历提升项目,或政府的区域技能人才培训项目等,通过合作为区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从行业企业看,可以利用其先进前沿技术和行业信息资源优势,建立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接纳院校师生到基地内开展实习实践和校企科技研发;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为其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等提供场地、设备、资金等支持,促进相关产业技术技能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从政府看,要建立区域公共性服务平台,包括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引进学校和企业行业、社会培训机构等优质资源,以创业服务、技能考证、人力资源优化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三是建立技能名师师资平台。政府统筹,高校与行业组织联合选拔认证,从院校、企业、社会中选拔具备高水平、高素质的业界专家或者技术技能精湛的能工巧匠,建立技能名师师资平台,为开展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项目提供师资资源。
3.3 改革考评机制,促进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考评机制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制度之一,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诊断、引导和激励功能。以协同创新为引领,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对考评机制进行改革。一是考评主体多元化。要建立社会化专业组织、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技术技能人才评价格局。作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主体,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和培训机构是人才培养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必须要介入人才培养的考评环节。学习者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的接受者,他们对自身技能学习和素质提升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有着直接体会和感受,也必须成为考评主体。此外,随着社会组织发展的完善和发展,技能培训实施者可以聘请专业考评机构介入,设计考评指标,提升人才培养考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二是考评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评价考核、职业资格考证与认定以外,还应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点设置多元评价方式,目前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要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通过比赛不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可以利用竞赛设计破格晋升条件,给予技能人才一个可以不经过高一技术等级技能鉴定考核直接晋升高一技术等级的机会,充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三是考核激励双元化。在考评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考核和激励紧密结合。如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定期开展技术技能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超技艺和技能、为企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从业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又如,表彰那些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培训师,及时总结推广他们培养技能人才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效应。
[1]张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形成机理分析——兼论职业能力对职业发展的作用域[J].职业技术教育,2015(13): 8-14.
[2]李兆友.技术创新主体论[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
Analysis of Technology Skills Talents Training Strategy Based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ANG Pei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In this paper,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ynergy on the basis of the key elements to cultivate skilled personnel, provid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kills training strategy, in order to dispel the talent training in the government, Colleges, industry enterprises and training institutions, optimizing the talent training resources integrati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Technical skills talents; Training; Resources
B848.2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40
1672–7304(2016)05–0282–03
2015年顺德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顺德技术创新型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BZZ12);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建设项目“高校院政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 项目编号:ZX0324010606Z)。
(责任编辑:吴 芳)
唐佩(1983-),女,湖南郴州人,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