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功臣,胡倩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合肥 230601)
城市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研究
胡功臣,胡倩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合肥 230601)
通过对城市不同居住环境的居住地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其中居民的社会阶层结构,研究其分布状况和分布规律,并试图从经济学、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对城市规划制定及规划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结构;空间分布;居住环境
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阶层结构相对简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阶层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空间层面上有不同的分布范围,即其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集中体现在不同的居住地上。
社会阶层的概念虽然不为普通群众所了解,但却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社会学把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在改革开放前,城镇人口相对较少,经济不发达,而农村基本上处于普遍贫困化状态,而且实施的是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制度,农村社会在经济上基本不存在分层,或者说难以分层,所以当时的社会阶层较为简单。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这些转变促成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逐步现代化。最近30年,随着中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基本形成。
目前,我国的社会阶层从上至下可以划分如下10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人们工作、居住、生活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不同的社会阶层的人们活动范围有一部分交集,但更多的是各有一定的固定的范围圈,该活动范围圈可称之为空间分布。该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从其相对固定的居住环境着手进行考察。
人们的居住环境根据其优劣状况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棚户区、陈旧居住区、一般性居住区、新建商品房居住区、高档别墅区。
1)棚户区指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棚户区形成如下:早期外地进城人员在城市控制不严的地方搭建的简屋;原人均居住面积狭小,自发无序乱搭建以扩大使用面积者;城中村村民自发建房形成的。棚户区居民部分有固定职业,但收入水平较低;部分无固定职业,以打零工为主;也有少量由于有较好的收入来源,具有搬出的条件,但仍选择暂住在棚户区。
2)陈旧居住区,多为20世纪80年代早期建造的工人新村。距今已有30多年,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所限,房屋面积小,多为砖混结构或砖结构,且多年再无投入或年久失修,房屋面貌残破,再加之部分自行加建改造,房屋抗震性差,区内道路破损,有极少的绿化或多为裸露土地,这样的小区多处于急需改造的状况。
陈旧居住区的居民多为原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产业工人,家庭收入不高。一部分为下岗再就业及自谋职业的群体。还有一部分,由于有一技之长,变换企业后,仍从事产业工人的行当。也有一部分善于经营,变身为个体工商户,经济收入较好。
3)一般性居住区指居住条件尚可,在目前的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居住区。多为一九九七年房改政策前后的单位实物分配的福利房、房改房、集资房以及房改初期、2000年前后建造的低端商品房。该部分房屋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卫生条件较好,人们生活安定。居民涵盖了最广大的中间社会阶层,有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等各个阶层。除少量的私营企业主收入较高外,其他多为收入中等或中等偏上、生活简朴而有规律,是社会中最稳定的部分。
4)新建商品房居住区指2005年以后建成的居住区,为新开发的新城区或老城区中通过正式的出让手续开发的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小区。其户型面积较大,小区环境优美,房价相对也较高。其中的居民多为收入中等偏上或中等。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居多,也有少量的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生活在其中的人虽都在报怨高房价,可又都不愿房价下跌。毕竟他们有了一套让人羡慕的房产,属于生活的强者,他们是较为忙碌的一个群体。
5)高档别墅区在城市中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标杆,更多地存在于人们的谈资中,而不是在人们的视线中。因为高档别墅区不屈居于普通的大众化环境中,出入需有轿车,小区门禁森严,而且由于其数量稀少,因而不为大多数人所接触。居住于其中的人们也同样不为我们所熟知,只能根据动辄上千万元的售价来推测其中的主人。其中多为相当成功的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阶层和国家与社会管理阶层。
4.1 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与居住环境状况有极大的正相关关系
高档别墅区为高收入群体、或权力的高层人群所持有,即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处于塔尖上的社会群体。棚户区多居住着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或无固定职业者,他们文化层次低、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相应也最低。新建商品房居住区内居民经济收入多为中等偏上或中等,以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私营企业主居多,社会地位中等偏上。一般性居住区内居民多为产业工人、商业服务业员工,以及个体工商户、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中等。
二者的正相关关系是符合社会学规律的。在动物世界中,巢穴都是最基本的生存基础,也是相当一部分动物求偶的要件之一。人类从动物中进化而来,衣食住行,住仅次于裹腹的食和蔽体之衣。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人类进入了文明更加发达的现代社会,生活而不再仅是生存。根据马思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超过基本需求的需要。生存、生活、舒适、享受、让人羡慕的自我实现,这一逐步上升的需要是与实现的可能性相一致的,即需要只有以经济条件为基础而得以实现。因此,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与以经济、社会地位为基础而形成的不同的居住环境状况存在着直接的正相关关系。
4.2 不同的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呈斑块状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时指的是趣味相投,但并不全是。更多时候为各种条件相叠加使然。棚户区这一片、那一片的见缝插针般地存在着。高档别墅区零星地散布在山坡水岸边。新建商品房也是不同楼盘竞相争奇斗艳。就连最大量的一般性居住区,虽彼此肩并肩地相连相接,但也还是有迹可循的。
他们的存在形式基本都呈现大小不一的斑块状,有点像农村的庄稼地,高梁、玉米、大豆等相连在一起而又能予以分开,并且有主有次,这是与各社会阶层人群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的。
4.3 社会相邻各阶层的空间分布呈一定的混杂和交错
在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身份制下,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政治出身、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变化十分缓慢,各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极差,各阶层的空间分布比较明晰和相对分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化和社会结构转型期。各阶层人们的经济财富、社会地位及政治地位都在较快地发生着变化,从而导致一部分人向上流动、一部分人由于各种原因向下分化。这中间有升学就业导致的社会身份地位的变化,工薪阶层职业更换带来的收入变化,生意发达或失利导致的经济地位的上升或下降,成功企业家进入各级人大政协等政治地位的变化,也有企业经营不善引发的企业破产和失业人员,一些年龄较大、学历较低的女性甚至失去"再就业"的可能,其生存状态急剧下降到社会底层。人们社会阶层地位的变化在加剧,而人们的居所具有相对的固定性,从而带来原处于同一空间分布区域内的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变动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另一方面,随着商品住房制度的导入及发展而为社会各阶段人们自愿或非自愿的接受,人们的居住场所能够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选择。这种选择虽然是基于一定经济基础的有条件的选择,但毕竟还是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入住高档别墅区没那么容易,但新建商品居住区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都可能居住于同一个小区。
这种不同阶层空间分布的混杂和交错的加剧,只要保持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都是正常和合理的。毕竟社会阶层的变化是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参与方互相竞争的结果,社会各阶层空间分布的渗透及融合也符合社会存在的普遍规律,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5.1 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整体状况在不断发展完善
2000年以前,旧的空间分布状况基本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主导形成的各种工人新村,生产紧密型社区占较大比例。社区里的人员流动性弱、社会生活不够丰富。还有其他的以经济组织、政府主导下的福利分房共同形成了相对隔离的空间分布状况。这样,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关系其经济活力明显不足。市场经济主导下的商品房制度,使得各阶层的融合度提高,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各种层次的居住需求,而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费和供给的总量。由于空间距离的缩短和信息沟通更为流畅,服务与被服务之间较以前有了更直接的沟通和更容易得以实现,从而使得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呈现更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状态。
各级政府从改善民生考虑,加大了棚户区改造的力度,棚户区居民的生存状况正在得以改善,并将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居住环境,其社会治安也将明显改善,从而能够增加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改造后的居住社区将与其他阶层的社区能够更好地实现共处与融合。
5.2 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有再次加剧分化和隔裂的危险
商品房价格高涨,尤其是地价推动下的高房价使得各楼盘都在进行着更为精准的市场定位。相应地,对购房者来说,价位将由一个原本不是很敏感的因素变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当房价对多数家庭基本都在可接受的初期阶段时,买与不买、买这儿还是买那儿,能够选择的余地相当大地在自己掌控之中。当价格高涨到社会中间阶层,甚至中上层都无法选择的时候,将只能是按经济收入的多寡来决定居住的地段和居住的品质了,这毫无疑问将再次引起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布分化和隔裂的加剧。这一分化若不能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将引起社会的不和谐。
5.3 社会中下阶层仍在某些地段重新集结
在城市建成区内,棚户区的改造带来了相当程度的改善,改变了部分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环境。但在城乡结合部,沿着城市对外交通性道路边,建了拆、拆了建的现象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这些房屋有的简陋,面积狭小;但更多的是二至三层砖混结构的楼房,面积多在200m2左右。其居民已不同于城市传统意义上的棚户区居民,其中既有自住的农业劳动者,也不乏临路开个门面的家庭。对于集结在这样城乡结合部的社会阶层,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即个体工商户。其经济收入同样有较大的差别。
6.1 旧区改造以人为本与遵循经济规律并重,建设活力社区、和谐城市
对旧城改造在注重经济承受能力的情况下,规划及建设上尽量具有适度的超前意识,避免短视和经济利益至上而造成新的质量低劣房屋的出现。同时,通过多方面资金的引入,做到在棚户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前提下,集约利用原有棚户区土地,引入新的住户,形成棚户区改造开发的良性循环。在棚户区改造、旧区拆迁过程中,应切实保护被拆迁户的利益,尽量做到回迁,使原居民能够有很好的归属感,而不是安置在很远的交通不便的地方形成新的贫民区。新迁入住户和回迁户共同构成新社区的社会阶层,这样能够充实及补充其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层级,从而使生活于其中的人、社区与整个城市相融合,从而更具活力和希望。
6.2 一般性居住社区的维护更新与品质提升常态化、制度化,实现城市更新的正常节奏与社会阶层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对待城市中大量的一般性居住区,显然不适合大规模推倒重来的棚户区改造的模式,因为房屋投入使用只有20年左右、居住条件尚好。对此应进行制度创新,使居住小区日常维护与管理正常化,完善基础设施和美化环境,丰富和充实社区居民生活内容,使社区品质得到不断更新与提升。对这部分中间阶层居住环境的切实关注,将有利于该空间环境与社会发展同步,使其居民安居乐业,从而保持城市更新的正常节奏及空间分布的合理性。
6.3 注重规划制定对城乡结合部的前瞻性,加强该区域规划实施和管理工作,政策引导与规划管理并重
对于城乡结合部,沿路建设的房屋多在国有农业用地上,还有部分是在集体所有土地上建造的,大部分是没有得到规划审批的。尽管牵涉到土地、经济、财政、居民生产及生活等各种因素,但规划部门应成为管理和引导的主体。早在2008年一月,《城市规划法》就为《城乡规划法》所取代,对村镇的建设就已有法可依,其立法的出发点也正是针对城镇及乡村建设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的。但目前来看,对城乡结合部的规划管理依然十分薄弱。在城乡结合部,沿出城的主要道路边随意地建设,若干年后不得不面临拆除的两难境地的状况也还在各地发生。这不能不说是社会惯性、地方短期利益在作祟。其深层原因是城市规划只管城市规划区内,村镇的规划局限于较以前有了规划而已,至于如何实施,如何控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成为个体工商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在规划制定上应提前控制、加强引导,具有超前意识和社会整体成本意识。在规划管理方面应将城乡结合部列入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只有避免了城乡结合部无序建设的蔓延,才是对这部分个体工商户利益的最大的重视,而这也是节约社会资源,避免社会矛盾,建设美好家园的需要。
【1】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2】蚌埠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蚌埠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Z].
【3】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研究报告[EB/OL].
A Research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Urban Social Stratum
HU Gong-chen,HUQian
(First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M IChina,Hefei 230601,China)
In thispaper,differentdwellingenvironment for urban residence was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stratum structure,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condition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these were then analyzed from the economical and sociologicalperspective,in theaim ofobtainingsomesuggestionsoncityplanningandmanagement.
socialstratum;socialstratum structure;spatialdistribution;dwellingenvironment
C924.24;C915
A
1007-9467(2016)08-0150-04
10.13616/j.cnki.gcjsysj.2016.08.042
2016-05-04
胡功臣(1972~),男,河南淮阳人,高级工程师,从事城市规划研究,(电子信箱)gongchen_8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