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作健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合肥 230601)
山地城市打造宜居生态城市的规划思路
余作健
(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合肥 230601)
立足山地城市的特点,针对现阶段城市发展的需要,分析探讨宜居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基本特点和要求,描述了山地城市如何充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山地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思路。
宜居;生态城市;发展模式
21世纪,被称为城市的世纪,城市将集聚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消耗全球70%的能源,创造高达90%的国民生产总值。山地城市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森林覆盖率,在打造“宜居生态城市”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令行者驻足流连,令居者安居乐业,从而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强城市活力,发展城市经济。
宜居生态城市的主要标志是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社会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生态良性循环,适宜人们生活。宜居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是走“人本化、生态化、持续化、安全化和节约化”的发展道路,兼顾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生态化、社会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那些具有强烈地域气息、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情的城市特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愈来愈绽放出夺目的色彩。
1)城市定位的需要。全球化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但城市体系也将重新整合,特色明显、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的城市将集聚人才和资金,日益进入繁荣期,而一些山地城市更容易因为“边缘化”而不断衰退。而要不被“边缘化”,就必须明确自身的发展目标,找准有前瞻性、有竞争力的定位。
2)城市形象的需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设计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情况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山地城市有竞争力的定位就是必须走宜居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山地城市的个性特征,不仅能提升城市的品位,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而且也往往能随之产生更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3)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的竞争力,就是要求城市有自己的个性、自身的特色,具有对各类资源的强大集聚能力。生态,意味着要和谐发展,立足发挥生态优势,以保护生态资源、彰显生态特色为抓手,以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使优美生态成为山地城市的最大特色、最强优势、最响品牌,山地城市不与沿海城市比海水沙滩,而是比草绿花红、比空气清新、比环境优美。宜居,就是山地城市要有优越的生活环境,对人才有强大吸引力,人们安居乐业,城市集聚了人,激励了人的活力,有效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有效带动人本经济占主导的现代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宜居生态城市就是要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体系,实现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同、和谐发展。瑞士山地城市特色明显,其地处欧洲内陆,95%都是山区,没有1km的海岸线,缺乏地缘优势,但人均GDP位于欧洲最前列。瑞士的环境质量位居全球第一,其优美环境产生的资金吸引可以为山地城市打造宜居生态城市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山地城市该如何走宜居生态城市发展模式,不能简单地模仿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而应走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产业生态良好、社会生态和谐、环境生态优越。
1)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国民经济体系逐步由链条经济向循环经济过渡,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过渡,"大全"经济向效益经济过渡,自然经济向生态经济过渡,粗放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趋同经济向特色经济过渡。山地城市重点要发展生态经济。通过市场化的手段,使生态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循环,最终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环境也是生产力,是城市最直观的名片,要贯彻生态经济理念,做足“山”“林”文章,以林博会为平台,实现从“卖山头”到“卖山货”再到“卖生态”的发展历程,“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转变成了“靠山养山、养山致富”的生态观念,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农业,按照加强农业、做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依托农业示范园区,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提升农业品牌,实现生态经营、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效益经营的统一;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特色,立足原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差异化定位,做优做特观光旅游产品,打造“休闲、安养、文化”等主题旅游产品,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餐饮娱乐、商业休闲等服务业,做大做强餐饮、住宿、娱乐、文体、休闲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
2)创建和谐的社会生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挖掘、创立山地城市独特的生态文化,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在城市规划中重点做到宜居,实现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宜居就是“人本化”,在建设中要以人为本,遵循舒适、安全、健康、和谐的发展原则。商品房要组团策划、“块状”推进,合理控制购买成本,风格、形式要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需求;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要加大投放力度,供给要充足,分配要公开、公平、公正;提供良好的商业服务、社区医疗、文体活动,以及清洁的空气、饮用水和安全的社会环境,真正让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感到舒适、方便。
3)建设优美的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根本。山地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中优化经济增长,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环保、生态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因地制宜,靠山造景,靠水显景,塑造一个富有魅力的生态特色城市。城市公共空间要与自然相融合,依山傍水,显山露水,把最美丽的景观资源留给最广大的市民群众。推进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节能建筑,推广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和高性能、低耗材、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推广建筑整体绿化、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生活、工作空间,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山地城市走宜居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就必须通过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谐的社会生态、优越的环境生态之间的相互循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不断优化,从而产生强大的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决定了在未来的发展中山地城市能否实现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崛起,成为城市网络体系中耀眼的节点、璀璨的明珠。
【1】GB/T 50280—98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S].
【2】CJJ132—2009城乡用地评定标准[S].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Z].2008.
【4】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S].2007.
A Planning Idea for a Mountainous City to be Built into a Livable Eco-City
YU Zuo-jian
(First Design&Research Institute,M I China,Hefei230601,China)
Basedon the featureofmountainouscitiesandoriented to theneedsofurbandevelopmentatthisstage,thisarticleanalysesand discusses the fundamantal characteristicsand requirements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eco city,describes the mountainous cities how to use the natural resources fully and effectively,and provides a planning idea for the long-ter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cities.
livable;eco-city;developmentmode
TU984.1
A
1007-9467(2016)08-0148-02
10.13616/j.cnki.gcjsysj.2016.08.041
2016-04-29
余作健(1974~),男,福建尤溪人,国家注册规划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电子信箱)sm 8225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