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季翔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 季翔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过多地注重理论性教学,内容陈旧,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脱节。针对教材在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合作理念、力度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合作教材开发应注重实用技能型、双方互赢、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等思路,并对教材开发提出了加强合作机制、注重内容建设及“双师型”教师人才培养的相关建议。
校企合作 教材开发 技能型 工学结合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及实践教学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及实践课程的教材或是选用侧重理论教学的本科教材,或是自编的校本教材;由于各方面原因,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大,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专业技能型人才,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强。针对专门适合于高职院校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少的现状,国务院提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训相融合”的理念。因此,加强教材的合作开发,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十分必要。
1.1合作理念需要改进
根据学校的考核要求,往往需要与当地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包括教材建设、实训基地等。企业由于考虑各方面的利害因素,会象征性地保持这种关系。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如果想要进一步深入与长远发展,则应充分考虑双方的需求,使双方都能从中获益,这样合作才能真正实施与维持。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双方意愿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校方与企业有长远规划,各取所需,而不是单单为了面子上战略合作的协议。因此,应改善其合作理念,创新思维,既能起到校企教材开发的效果,又能为企业带来实际收益。
1.2合作机制的力度亟待增强
现实中,虽然双方建立了所谓的合作关系,但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往往是单方面的闭门造车,双方沟通交流缺乏;作为高校的教师,往往占据主体地位,而企业的参与者,则象征性地参与进来,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的作用。当然,这本身与合作理念有一定关系,但深方面的原因则是校企双方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与参与度不同,直接影响教材开发的力度与效果。如果教材的开发对企业确实有收益,管理层应该制定相关机制,激励企业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参与进去,而不是形式上的走过场。校方不能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应尊重双方意愿,选派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磋商,加强激励机制,共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1.3教育体制浮躁
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来源于当今浮燥的考核体制与利益链。为了追求各方面的利益最大化,在专业教材的选择上,学校往往要求校本教材,鼓励教师自己编著教材,并作为职称与晋升的考核依据;同时,出版社面临出版的任务指标,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许多情况下教师只能在教材的编写上东拼西凑,造成教材质量下降,内容陈旧,与实际相脱节,更谈不上深入企业,与企业一线专业人员能够真正做到教材合作与开发。造成的直接危害是学生学不到真正新颖的、实用的知识,企业招收不到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
在校企合作教材开发中,我们应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优劣势和利益需求,发挥政府及行业部门的作用,共同做好教材开发工作。
2.1教材应侧重于技能性
传统教材有一个共性弊病,就是内容往往“高、大、全”,认为这样会面面俱到、学生获得的知识点会更多,而结果是学生缺乏兴趣,也不能够充分掌握难点;教师在课堂中是“满堂灌”,重要是与教材本身的内容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进行互动式的教学。这样的后果往往是学生没有掌握充分的知识,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教师疲惫于任务式的教学。同时,传统教材的知识陈旧,与现今技术、技能的迅速发展相比严重滞后,不利于企业人才的选拔,因此,编制中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与需要,主要以技能型的操作为主,辅以基础的理论知识,其教材内容才能易学易懂,学生的积极性才会提高。
2.2内容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目前,企业不能招聘到适用人才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专业不对口,而且毕业生的专业能力与企业的实践要求有所脱节。因此,在教材内容的共同开发中,应涵盖企业实践操作中的每个具体环节、过程与步骤,让学生能够在就业时实现无缝对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降低了企业的二次培训成本,企业本身获得了需要的人才,获得了双赢,这也与上述双方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相关。同时,教材编制的内容应具备前瞻性的特点,由于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原有的操作与技能已落后于时代,在合作的过程中应寻求最先进、前景性的教材内容,保证企业在将来的实际运用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2.3加强实训教材与信息化内容
高校的实训课程内容与形式非常重要,事实上,许多高校并不真正重视实践教学,具体体现在其授课的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局限于传统的手工作业;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的实践经验,学生也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完成实训而实训,达不到真正的效果。因此,在校企合作的教材开发中,应将实训教材列入重点,由具备双师的教师与企业的专业人才共同完成。另外,随着信息化的全面普及,传统的实训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应在校企合作开发教学软件平台的基础上,加强各种形式的信息化实训内容,包括模拟企业工作平台、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
2.4发挥行业与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
教材编写内容的实用性与标准离不开行业指导与教育主管部门。职业教育的内容、走向、特点与证书等应与行业及教育制订的标准、政策相一致,这样才能被企业所接纳与认可。如上述存在问题中第三点,现今市场上教材粗制滥造,版本繁多,与企业实践脱节严重,这与高校的自身管理有关,其根源在于行业与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既要发挥教材编制中的灵活性,又应该保证教材的质量与统一性。在一些专业教材的编制中,行业与主管部门应制定统一标准与政策,加强管理,共同发挥校、行、企三方职责。
3.1校企双方共同组建团队
基于双方契约与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各自选派专业性强的人员参与到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来,双方单位提供保障性的工作条件与政策,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企业方的选择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可针对定单培养的企业,也可以定位于某一具体行业,或由教育主管部门直接参与,组织协调校企合作教材的共同开发,保质保量地做到双方共赢。
3.2充分调研,各施所长
教材内容的合理选择,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就业前景。作为合作双方,应在教材的编写思想、课程的内容体系、实训的项目及达到的目标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与调研,建立在工作实际流程与需要的基础之上。作为校方的教师成员,应充分深入企业,对企业实际操作的项目、流程及各个环节作进一步了解,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而不只是依赖于陈旧、过时的理论或书面知识。作为企业方的实践代表,也应考虑企业流程的合理性、理论依据,取长补短,共同完成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的项目。
3.3注重内容建设
在内容的框架结构编制中,可以打破传统的一味性理论模式,在每一基础知识模块之后,配合实际教学内容,紧密地做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即内容上可以分为基本理论与能力训练或提高,而不是所有的理论知识点完成之后的一次性实践与实训。这种方法更灵活、实用,效果往往会更明显,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4加强学校“双师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教材建设中的弊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学校本身“双师型”人才的缺乏。目前高校的用人机制还限定在传统的体制框架内,有严格的学历与年龄等方面的规定,真正需要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业人才很难进入。因此,学校既需要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也需要加强自身“双师型”教师人才的培养,既利于学生,也利于自身。当然,这与学校各方面的激励机制与政策是分不开的,也是需要思考的方面。
[1] 史富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发教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
[2] 姚丹.构建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新模式[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
[3] 郭国侠.关于开发校企合作教材的理性思考[J].河南教育,2015(Z1).
[4] 赵丽英.河南省中职校企合作教材建设探析[J].河南教育,2014(Z1).
F279.2
A
2096-0298(2016)08(c)-191-02
季翔(1972-),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审计、涉外会计、会计英语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