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赵辉
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①
——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 赵辉
就业是民生根本,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可以为高职院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还是学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对2015届财会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探究提升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途径。
高职 财会 就业
就业是民生根本,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存问题,还能为学院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生源的减少,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愈加残酷,解决好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学院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以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为例,通过走访、谈话、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形式对该校2015届1217名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现将学生就业率、薪资水平、专业对口情况及工作稳定性等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1.1就业率
参与调查的1217名毕业生中,仅52人正处于求职中,19人暂无就业打算,其余人员均已正常就业,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4.16%。
1.2薪资水平
学生就业多在河北省内或京津地区,月薪1500元以下占比16.68%,1500~2000元占45.93%,2500~3500元占23.99%,3500元以上的仅13.4%,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1.3专业对口情况
毕业生从事财会对口专业工作人员597人,占49.06%;一半以上人员专业不对口或与专业完全无关,专业对口情况不佳。
1.4工作稳定性
从2015年7月毕业到2016年5月,在不足一年的时间里,仅63.27%的人员工作单位相对稳定,另有24.9%人员换过一次工作,11.84%人员换过两次或两次以上工作,总体工作稳定性不高。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该高职院校的财会类毕业生虽然就业率很高,但薪资水平、专业对口程度、工作稳定性方面均未能达到理想,即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
2.1就业整体环境的制约
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使就业格局也随之波动。近年来就业市场呈现出就业岗位减少、就业供给持续增加、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低端就业岗位用工难,部分行业就业人才紧张等多种情况并存的格局。而目前,我们的人才市场还不够完善,各企、事业单位在用人时盲目追求高学历,没有认真考虑人才使用的有效性,因而存在人才浪费的情况,使得一些高层次的人员挤占了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导致人才岗位发生错位。
2.2高职院校教育定位及专业培养存在缺陷
高职院校即高等职业教育,也称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或“高等职业和技术教育”,即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层次。其侧重点应在“职业”二字,重在培养学生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在专业培养方面则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订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理实一体”的职业能力。而从当今高职院校财会教育的现状来看,财会人才的培养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学生学了三年的会计,好像什么都会了,但到了实践岗位又好像什么都不会,迟迟不能上手;学校一次次地组织教学改革,不断地强调校企合作,却没能真正把贴近实际的现场感和带入感融入财务会计学等各主干课程之中;老师教了好几年,好像什么都教了,但看到学生反馈的信息,又好像他们什么都没学会。而企业缺乏优秀的财会类人才,但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招聘来的学生,还需岗位培训,在企业打杂一年半载后,才能上手。
2.3高职院校毕业生没有打好坚实的就业基础
通过几年的学习,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发展,面对就业有着强烈的意愿和积极的动机,但是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得一些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一点点地暴露出来。有些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就将学业抛开,沉迷于网络游戏、校园恋爱等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导致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均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专业知识薄弱从而影响了就业质量。也有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运用和拓展能力,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理解方面出现失衡,导致其理论知识尚可,但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是具有一定操作技术却不会活用,也造成了其就业困难。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共同努力。政府优化经济环境,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和用工制度,为员工购买基本社会保险,创造条件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的机会,提高工作岗位质量和就业满意度;学生苦练专业技能,增强综合素质,做好职业规划,提高就业竞争力等,都能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得到改善。然而,学校才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核心。作为关键环节的学校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建设,以期提升其财会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1 找准人才培养定位,加强学科建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做到精准定位,定位越准确,培养出来的人才越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财会类专业尤其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税收也由企业所得税单一利税模式,发展到以增值税为主的17个税种构成的税收体系。而一切的经济运行都需要大量合格的财会人员为之确认、记录、记量和报告。但许多实践中新的经济业务的核算,都没有及时更新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会计与税务在实践中是水乳交融,但教材里却挂一漏万甚至严重分离,如此的差距,怎不叫学生望“职”兴叹?所以,想要切实提高财会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高职院校应该立足本位,坚持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线,以产学研为途径,培养毕业后就能上岗顶用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坚持“新”、“实”、“广”的思想适时适度调整教学结构。“新”指的是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适时更新,将财税处理中的新政策、新方法引入教材,引入课程,保持与企业实践同步。“实”是指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实事求是的将我们的企业财税业务实务带入课堂,运用中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梳理,充实财务会计学等各主干课程中的实务性内容。“广”是指广泛关注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的需求,拓宽财会专业的广度,将多种行业、多种类型的财税处理融入人才培养计划,为学生多储备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质量。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就业指导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提升专业教师教学水平,着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优化“双师”结构作业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重视对教师的教学及财会专业技能培养,加强培训,增加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二是,提升就业指导教师及辅导人员素质,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树立全程就业指导的思想,自入学开始直到毕业对学生的各个学年阶段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和引领,帮助学生顺利搭建就业平台。
总之,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学校切实做好教育改革,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毕业生都能拥有良好的就业环境。
[1] 嵇新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质量提升研究[J].商贸人才,2014(5).
[2] 王福山.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
[3] 肖贻杰,刘范.高职院校毕业就业质量构成因子及现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F23
A
2096-0298(2016)08(c)-190-02
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公共管理类)《新常态下高职院校财会类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研究》(20160312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