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东湖学院 经济学院 白宸昊 杨锦涛
对于潜江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SWOT分析
——基于潜江小龙虾生态产业集群的调查研究
武汉东湖学院 经济学院 白宸昊 杨锦涛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发展导致农村耕作面积减少,农村的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态问题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以潜江市小龙虾生态产业集群发展为例,应用SWOT的分析方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来探究生态农业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农业发展要注重利用自身优势和外部的有利环境,从而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农业 SWOT分析 小龙虾 可持续发展 建议
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中部,小龙虾产业作为潜江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因素之外,当地企业的创新发展也推动了潜江市生态农业的发展。这些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相结合在潜江地区形成了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生态产业集群。其中,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是潜江市小龙虾生态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华山水产公司致力于发展小龙虾产品深加工,同时通过创新科技将废弃的小龙虾虾壳回收处理,从中提取出甲壳素并研发出医疗保健产品,实现小龙虾产业的生态发展。华山水产公司对潜江生态农业的发展起着带头作用。
1.1优势分析(Strengh)
1.1.1优越的地理位置
潜江市位于江汉平原,长江支流中的汉江、东荆河等流经此地,区域内水域广阔,气候适宜,被称为鱼米之乡。其中华山水产公司就位于熊口镇,毗邻东荆河,沟渠纵横,小龙虾原料充足,并于2008年被评选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整个生态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1.1.2独具特色的“虾稻连作”模式
2001年,在当地农民的自我探索下找到了一种既能养虾又能种植稻谷的模式——虾稻连作。这是一种生态的种、养联合模式,这种形式,不但提高了稻田单位面积效益,还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来养殖小龙虾,实现种、养双赢。在“虾稻连作”形式运转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潜江小龙虾的出产率,为周边的企业提供生产加工原料,使得农民的收入也得到提高。近年来随着虾农们的不断摸索,使“虾稻连作”模式逐渐向“虾稻共作”形式发展,开启了多品种生态混养新模式。
1.1.3产品的知名度大
潜江小龙虾不仅是在国内,而且在世界都享有盛名。随着华山水产这类企业的发展,将小龙虾进行深加工然后远销海外,潜江小龙虾爬上了欧美人的餐桌,根据调查,仅在欧美市场潜江小龙虾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60%,以上并带来了1.1亿美元的出口创汇。随着产品知名度的提升,潜江小龙虾在产品加工方面逐步向生态循环产业链转化,知名度的提高给潜江小龙虾产业生态集群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1.2劣势分析(Weakness)
1.2.1养殖体系不完善,缺乏集群效应
发展水产养殖业最关键的部分在于养殖,养殖环节出现问题将导致产品原料供应不足,整个生产链断裂。潜江小龙虾在养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小龙虾本身的问题,小龙虾的养殖体系十分紊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科学的养殖规划,导致很多小龙虾死亡;二是小龙虾产地分散,养殖环节缺乏集群效应。这些问题给潜江市小龙虾生态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1.2.2产业机制不健全,缺乏明确的规划
从小龙虾产业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来看,各小龙虾生产加工企业缺乏一个明确的产业规划,大部分企业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增产增值的观念上,因此出现了潜江市水产龙头企业有10多家,但年产值过亿元的却寥寥无几。当前潜江小龙虾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虾苗的培育缺乏科学的指导,不仅导致虾苗供应不足,还存在虾苗品质退化的问题。仍有部分地区的小龙虾存活率低于60%,但品质优良的也不超过80%。通过一系列数据我们不难看出,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仍停留在“生产—销售”的模式上,短期上获得了很大利润,但从长远来看并不能持续发展下去。
1.3机会分析(opportunity)
1.3.1政策的有力扶持,打造了优良的发展环境
生态问题是现在各行各业都关注的问题,农业生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国家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把农业生态问题列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的绿色理念表明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生态产业的发展。
1.3.2科学技术的突破,提高了产品利用效率
调查数据表明,小龙虾能食用的部分只占总体重的15%,超过85%以上部分都是虾壳之类的废弃物。据统计,每年都会产生超过20万吨的废弃物。潜江小龙虾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华山水产抓住了科学技术这一优势,与武汉大学合作共同研究壳类水生物中的甲壳素,并成功从虾壳中提取出了甲壳素。这一研究的成功,使得华山水产公司开发出新的医疗保健类产品。同时小龙虾的利用效率也达到了90%以上,真正实现了小龙虾从头吃到尾。不仅使企业效益进一步增加,而且将废弃的虾壳二次利用“变废为宝”提高了生态效益。华山水产公司这一科技过程,成功打破了以往的“小龙虾—餐饮市场”模式,将小龙虾充分利用,实现了产品的多样性,建立了一条生态产业链。
1.3.3电商经济的发展,扩宽了销售渠道
电商经济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销售形式,实现了厂商与消费者直接达成交易,减少中间成本。华山水产公司抓住这一机遇,推出了“虾小弟”这品牌,实现了“互联网+小龙虾+流通”的独特模式,进一步扩宽了小龙虾产业的销售渠道,推出仅三个月就实现了2个多亿的交易额。小龙虾电商模式的运行下,较之传统的销售方式极大地节约成本和资源。从农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和资源,将小龙虾产业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推动了小龙虾产业生态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1.4威胁分析(Threaten)
1.4.1周边地区竞争强烈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潜江小龙虾的需求与供给并没有达到一个协调的状态,对于潜江出产的小龙虾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根据地级市区的人口数量,这些地级市区的需求量从20万~50万斤不等。据人民网报道,武汉市民每天可吃掉5万斤小龙虾,这无疑表明潜江市周边地区对潜江出产的小龙虾的需求巨大。据数据显示,在2012年,武汉市人口为1020万,武汉市周围大约有17个城市。这会导致潜江本市的龙虾供应商不提供给本市,而更多地提供给潜江市的周边地区以谋取更高的利润,同时降低成本是不可缺少的一条,这些周边城市在获得供应的同时,也会自己研究如何培育出优质小龙虾,在无形中激化了龙虾市场的竞争。
1.4.2政策扶持有限,综合竞争力弱
潜江位于湖北省的中南部,汉江的平原腹地,是鱼米之乡中较为富饶的地区,但是过多的降水却对小龙虾的生长极为不利,小龙虾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域,在暴雨频发的夏季,它们往往都有攀爬上岸的习惯。而当暴雨成灾,水漫池塘的时候,它们会因为来不及上岸而被暴雨冲刷淹没最终因缺氧致死,暴雨后的小龙虾每斤可跌至10~12元,而在其他时候这些小龙虾每斤的价格是15~18元,差价最大的时候可以高达每斤8元。然而当地政府却并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农民们的收入,所以在政策保障这一方面还尤为欠缺。
通过SWOT分析,对潜江市小龙虾产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设性意见。
2.1政府完善政策支持,鼓励生态农业发展
政府部门是国民生产的根基,只有做好政策鼓励,完善政策支持才能保障小龙虾产业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规避政策,将市面上的小龙虾的价格稳定在与时令价1~2元的波动范围内,保障小龙虾产业的稳定发展。同时也需要银行部门对潜江市从事小龙虾产业的个体提供5万~20万额度不等的贷款资助,鼓励更多地商户投身于小龙虾产业生态可持续性发展中。
2.2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特色品牌宣传力度
就潜江市的资源优势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潜江市位于湖北省的中南部,鱼米之乡,更是汉江的平原腹地,无论是环境还是气候对小龙虾的养殖都是十分有利。因龙虾产业而从潜江市走向世界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无疑是华山水产。华山水产于2001年成立,当时主要经营项目是食品加工,后来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潜江市的虾源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该厂于2006年~2008年内在对小龙虾进行食品加工的同时,也研发出了在医疗事业上颇具影响力的化学物质——甲壳素,该物质是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的线性生物高分子化合物,在虾、蟹类动物的壳中存在。该物质的研发以及在医疗事业上的应用都可以作为一种对这些特殊的品牌进行宣传的方式。
2.3要有效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潜江市小龙虾声名鹊起,来潜江市吃小龙虾的游客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相对于小龙虾,潜江市其他产业的质量与规模都远不及此。应加大对于潜江市的医疗产业、旅游业的大规模发展,不能仅仅依靠餐饮业。
相关数据表明,潜江市的小龙虾生态产业在大体上还是十分具有优势的,如潜江富饶的地理环境以及适合龙虾养殖的天然气候,同时还有潜江市颇具特色的“虾稻连作”模式保证了小龙虾高效高量的生产,并且在全国拥有超高的知名度。而当潜江市面临周边地区竞争激烈以及政策扶持有限等风险时,也有自己相应的风险规避机制去回避这些风险来保证市场的稳定。
对于潜江市来说,小龙虾的生态产业无疑是一个朝阳产业,它带动了整个潜江市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与文化建设,同时也发展了当地的餐饮业、旅游业等。这同时也是一个生态农业发展的缩影,而潜江市对于这一方面的处理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1] 杨萍,季明川.基于SWOT分析框架下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农业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0).
[2] 孟俊杰,贾小虎,乔璐,等.豫南丘陵山区生态农业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新县为例[J].农学学报,2015(12).
[3] 巩前文,严耕.中国生态农业发展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4] 莫小玉,曾光.基于SEM模型的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以潜江小龙虾产业集群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5(14).
[5] 吴启柏,贾宗昆.潜江市小龙虾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2(01).
F279.27
A
2096-0298(2016)08(c)-168-02
白宸昊(1997-),男,满族,湖北随州人,本科,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2014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
杨锦涛(1998-),男,汉族,湖北荆门人,本科,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2015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主要从事金融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