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张姿:日止日时,筑瓷于兹

2016-03-12 06:21
缤纷家居 2015年10期
关键词:器物场所建筑师

Q:您认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思考?

A:展览的深层意义不在于跨界之类的宽泛主题,而是建筑师们是时候跳脱建筑制度的束缚而意识到沉潜于建筑制度下的诗学源头:它是一个通过深入挖掘和层层剥离得到自我认证的过程(茶的味觉体验),是一个可以包容不同个体及其存在方式的混全肌体(茶的视觉体验),是一个允许不断校正与自我平衡的体系(茶的知觉体验),同时也是规避既有模式与寻求更广泛可能性的探索(茶的外延体验)。

Q:您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解吗?最喜欢哪种生活方式?今天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A:对古人的生存状态的兴趣,可能不是源自文化研究上的考量,而是于把它当作另一个时空的参照体系,当作是对当代生活的一种另类解读。

Q: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您觉得古人用茶与今天的不同之处在哪?

A:我曾设想着银发白髯的古人在茅屋竹篱下饮茶的场景,试图理解他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怀。凭借这种想象我们似乎更接近设计的源头,并在重新发掘中找出更新它的方法。与我们相比,古人更偏爱手工化的方式。尽量保持手工制作的准确性与人为误差的平衡。他们通过忽视或加以利用来充分表达它的完美与不完美。可以将它拓展得更远或者可以选择停止。

Q:您认为茶文化应该与什么生活方式在一起呈现?在什么空间中去饮茶最有情调?

A:沉潜的东西要与沉潜的空间相匹配

Q:器物是生活中重要的用品,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代都在器物上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您对此有什么研究?

A:传统是一个绵长不绝的流程。器物是流程中被定格的画面。与其说我们对器物本身的关注倒不如说通过对器物的关注而了解整个流程。

Q: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能体现出来?

A: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的事,而在于描写可能发生的事,即根据可然或必然的原则可能发生的事。如果在这样的美学框架上展开对茶文化的研讨,我们会发现一个渐次展开的关联体系。在这里,对茶的可能性的挖掘以及对茶与人的关系的创造性阐释才是最耐人寻味之所在。

Q:女人与茶和男人与茶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A:我们更多地关注人与茶,人与场所的关系。

Q:作品和年龄有关系吗?您的作品希望被什么年龄段的人喜欢或者想选择什么人接受?

A:其实任何东西和年龄都有关系,这是生命流程中抹不去的深刻印记。虽然我们也希望作品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但它的确不是我们在创作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Q:您个人的建筑理念和语言是什么?

A:建筑作为一种关系而存在,是我们对场所的理解中最核心的注解。将关系明显地前置于本体之上,使我们已经开始习惯于不再预设场景,而是在既有的场景中搜寻更多的可能性。

Q:哪件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为什么?

A:在设计的每个阶段,我们对作品都是满意的,我们不会提供连自己都不满意的作品。但是不能确定的是,在之以后的阶段我们能否依然对先前的作品保持满意的态度。

Q:点评一下您最喜欢的建筑师和建筑。

A:公输般(鲁班)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以后,鲁班从鲁国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首创性的设计并制造了云梯,准备进攻宋国,但受到了墨子的劝阻。墨子主张制造实用的生产工具,反对为战争制造武器。鲁班最终接受了这种思想。在“可为”与“不为”间的理性选择,是今日建筑师们应深思的命题。

Q:建筑师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做到了吗?

A:和任何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一样的,或者更加热爱。因为生活中充满了我们喜欢做的事儿。

Q:城市是建筑的年鉴。作为建筑师,对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是要有责任的,您思考了吗?

A:1.在城市中建造城市——以即有环境为依托,避免对系统的颠覆性影响,采取最为适宜与恰当的建造规模、策略与方式。

2.在历史中建构历史——以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依托,避免重复或重现历史的简单策略,以当代文化为主体的主动性建构为原则。

3.在场所中挖掘场所——以场所中人的真实活动为出发点,避免过于宏观的主题呈现,以人的活动与感知作为场所挖掘的主线索。

Q:您对传统的理解是什么?怎样在传统的文化的沉淀中做到时代的创新?

传统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流程,一个绵长不绝的流程。它从过去流到我们身上,又从我们身上流过,流向一个谁也不能预计的未来。因此传统本身就涵容了创新,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形象,而是你身体中流淌的血液。

Q:对哪个城市的建筑您印象最深?

A:当然是家乡上海。

最近在做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上海特展的策展人,在展览序言中我们写道:

这里呈现的上海,不是一个孤立的地理意义上的存在,而是类似于新陈代谢式的更替与成长的绵长流程,是在庞杂城市背景下的去除与填补间的平衡。它是一个鼓励身体的移动与关联体验的城市。

这里呈现的上海,不是一个条块分明的功能意义上的存在,而是一个不断融合与分离的可变体系,是在共性与差异性间谋求共同的生存环境。它是一个允许杂陈共处的城市。

这里呈现的上海,不是一个片断的记忆再现式的存在,而是由人文情怀与价值认同不断积累的丰厚积层。它是一个充满浓厚的地方特质并乐于彰显这种特质的城市。

Q:今天的建筑师应该思考些什么?

A:事实上,在过去的近十年的光景中,我们一直摇摆在控制与摆脱控制之间。既有的理想建筑范式带给我们专业安全感的同时,又使我们明显地感受到它的掣肘。我们开始注意到建筑中那些更为本源的东西,并在规避既有模式的同时寻求更广泛的可能性。

Q:您对空间的理解是什么?人与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我们对场所的理解就是在既有的场景中搜寻更多的可能性,将预设关系让位于可能关系。事物的性质在场所中生成、变换、成长、衰落、再生,这才是事物存在的真正的自由方式。虽然这种主张在当代语境下沉浮难料。但也正是设计的魅力所在。

Q:建筑师要具备哪些知识和素养?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A:在知识和素养之前,要始终保有一颗敬畏的心,一颗好奇的心。

猜你喜欢
器物场所建筑师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小小建筑师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器物之心
猴子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