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北:一切设计源于心灵与智慧

2016-03-12 06:20
缤纷家居 2015年10期
关键词:器物建筑师空间

Q1:您认为这次展览的主题是什么?是要解决什么思考?

A:所谓“筑瓷”我理解就是建筑师对瓷器的立场和态度,包括设计的手法。在这个复杂、虚浮、不平静的年代,参与这次活动其实是希望在一个迟暮、熟视无睹的世界中安静下来,重新思考我们与物、与周遭的关系并寻求光亮与惊喜。

Q2:您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解吗?最喜欢哪种生活方式?今天应该提倡的生活方式有哪些?

A:我们太多人追求那种古代的风度与情致,但我认为古人的生活方式其实是很抽象的概念。对于生活我喜欢用西方的语汇“Taking Place”来理解,就是任何生活的发生都是和场所、和特殊的氛围相关联的。真实的生活离不开我们周遭的环境,或许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发现古代的生活方式有某种启示的意义。

Q3: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您觉得古人用茶与今天的不同之处在哪?

A:是时间,是在用茶中对时间真正的、安然的挥洒。我们今天用茶大概只是想从茶事中寻求逃逸。

Q4:您认为茶文化应该与什么生活方式在一起呈现?在什么空间中去饮茶最有情调?

显然是和放松休闲的生活方式在一起,空间应该是干净、安宁的。

Q5:器物是生活中重要的用品,中国传统文化中历代都在器物上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您对此有什么研究?

A:我不仅喜欢器物本身所呈现的直觉的美感,也希望了解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和故事。

Q7: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用什么方式能体现出来?

A:对内心的关照。有很多方式,但茶器显然是最直接表达。

Q9:对“跨界”、“交融”、“对话”、“砸场子”的理解是什么?如果这些词加上“集体”二字,您又是怎么理解的?

A:“跨界”的前提是因为“有界”,如果我们认为艺术是无界的呢?“交融”、“对话”无疑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也延伸出我们精神的疆界。加上“集体”当然是好事,让这类的行为更加具有某种社会的属性,成为某种有效的改变的力量。

Q10:作品和年龄有关系吗?您的作品希望被什么年龄段的人喜欢或者想选择什么人接受?

A:太有关系了,不同的年龄对空间、器物和氛围的感觉是绝对不一样的。我是一个比较主观的人,我比较相信直觉和经验,相信特殊的语境给我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我通常不太考虑一定要适应什么年龄段的人。

Q11:您个人的建筑理念和语言是什么?

A:我的建筑理念根植于场所,我认为好的建筑应该是场所精神的外化,是场所的馈赠。至于语言,我尚在找寻。

Q12:哪件作品是您最满意的?为什么?

A:虽然我也创造过很多追求场所感的建筑,但真的还没有最满意的。我不知道是否会在五十岁以后迎来成熟的作品。

Q13:点评一下您最喜欢的建筑师和建筑。

A:当然是勒·柯布西耶,大学时代就喜欢他的作品,研究生时代读矶崎新的文章《Eros of The Sea》,更是充满膜拜之情。

Q14:建筑师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您做到了吗?

A:好的建筑师应该是好的生活方式的诠释者,并通过他的工作不断地演绎和显现那些未曾料想的生活空间。我不能说我做到了,但我一直在努力。

Q15:城市是建筑的年鉴。作为建筑师,对城市的历史,现在,未来是要有责任的,您思考了吗?

A:我喜欢凝视城市的空间影像,这是我多年来的习惯。我常常希望透过这种凝视,通过对城市肌理和结构的解读,找到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Q16:您对传统的理解是什么?怎样在传统的文化的沉淀中做到时代的创新?

A:传统内在的精神的价值远大于表面的、图像的东西。怎样在传统的文化的沉淀中做到时代的创新,这既需要基本的态度,也需要处理问题的技巧。

Q17:您对哪个城市的建筑印象最深?

A:有太多的城市和建筑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我喜欢像上海、伦敦、纽约、芝加哥、东京这样的大都市,充溢着城市生活的精彩。但这里我也想告诉你,我也喜欢一个梦幻的小镇-意大利的San Gimignano,高起的中世纪的塔楼简直就是现代摩天楼都市的原型。据说L。康异常钟爱座小镇。

Q18:今天的建筑师应该思考些什么?

A:往小处想仍然是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生活和空间的细节,从大处看,是对城市系统和结构的关注。

Q19:您对空间的理解是什么?人与空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A:空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基础,空间的状态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人通过创造空间找到身份和认同。

Q20:建筑师要具备哪些知识和素养?您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A:建筑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群体,既要有大的人文情怀,又要有执着于细节与建造的工匠精神。读书、看电影、旅行是我最大的爱好。

猜你喜欢
器物建筑师空间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小小建筑师
器物之心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