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理论与方法探索
简析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的看法
刘子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教育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文件中关于将体育纳入中考计分科目这一政策发表相关看法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青少年;体育考试;课程改革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青少年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着祖国和民族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人们的基本生活要求已得到满足,需求的层次也开始不断地提高,开始更多追求生活的质量,关注生活品质,愈发地了解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仅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全的精神。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青少年的体质出现了明显的滑坡,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孩子在学校锻炼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应注意到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些现象是多种复杂因素作用的结果,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健康意识、性格、家庭教育等,青少年体质的改进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
2016年9月20日,教育部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等多项改革措施,明确指出要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这就使得学生的体育锻炼成了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这对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普及高中阶段全面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建设国家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就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1 体育课的地位发生改变,体育成就主科地位
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大大加强了学校对体育课的重视,这意味着一向处于“副科”位置的体育得以“翻身”,同时也让许多中小学阶段的家长、教师们意识到必须从小加强对孩子的体育教育。那么,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是否就意味着能够发挥体育对孩子的教育价值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但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只有在我们所有人都从骨子里认为体育“的确”很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过读书,才能够真正发挥出体育对教育的贡献。
2.2 加强体育锻炼,弘扬体育精神
体育不仅仅是锻炼,还有给我们带来了体育精神,如果体育仅仅是为了锻炼我们的身体,那么它将是不全面的,真正的体育是通过体育锻炼来改变和提高自身的各项品质。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的身体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而当孩子们通过体育锻炼真正能驾驭自己身体时,他同时也增强了驾驭自己的思维的能力,提升了自信、养成了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现在尽管我们都在大力地提倡体育锻炼,但在人们心中仍然觉得体育不过是有时间的时候锻炼一下身体,并不需要拿出特定的时间进行锻炼。要想转变这种思维并不容易,这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一个好的开端,因为在目前的教育政策下还是分数说了算,大多数的孩子即使喜欢锻炼,但迫于学业和家长的压力,根本没有空闲时间锻炼,这次将体育纳入升学考试科目将会极大地改变这一现象,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体育运动还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运动会使得我们身体内产生许多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使我们心情愉快、思维敏捷、精神亢奋,这会使其自然地提高学习效率。
2.3 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
终身体育是近些年来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让人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积极参加体育实践。终身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此次课程改革,将体育纳入考试计分科目,将有利于在青少年中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因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这个阶段的学生大都是从学龄儿童到青春发育期的关键时刻,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全面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健康、掌握相关运动知识技能、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和思维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这个时期是奠定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
2.4 促进体育培训行业的发展
对应试教育来说,每一分都可能对考试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将体育加入中考计分项目,势必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锻炼热情,但有些学生由于各种情况没法经常锻炼,或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知道该如何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应试成绩,为了更加科学地进行锻炼,他们就会选择参加培训班,这就给体育培训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3.1 要结合青少年兴趣,注重教育本身
在体育训练与教学过程中,要给予青少年充分的自由和发挥的空间,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毕竟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给予青少年学生过多的自由,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而忽视了教育的目的的做法显然是不合适的,二者应相互结合,寻找一个平衡点。
3.2 改善学校体育条件
青少年进行体育活动的大部分项目需要场地和器材的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数量和器材的种类都达不到国家相关的要求,个别地区甚至差距巨大,而体育场馆和器材又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因此在这方面应根据各地区情况相应加大投入。
3.3 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用科学的方法和理念指导青少年训练是前提和保障,但是现在存在一部分教师和教练出现经验主义的错误,在训练中缺乏科学的理论支撑,而且大多数的教师都只教授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对现代的一些体育项目不够熟悉,也不具备相关的技能知识,甚至有些教师还是非专业的,这样一来就会无法满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要求,会对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3.4 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整体而言,学校体育状况仍不容乐观,体育的竞技化日趋严重,教学过程相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空间局促,这也从侧面反应了体育教学急需改革。对大部分中学生而言,中考体育难度不高,并且考试设计相对简单,起不到很好的区分和促进作用,很多学生进行锻炼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也就使得体育发挥不出其全部功能,那么该如何设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安排合理的体育课程。体育考试的评价标准应科学、系统、全面的反应学生的体制健康水平,体现其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同时又能区分出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适当增加考试的难度,科学地划分考试内容,因为存在选考项目,如果不能科学地划分分值和等级就容易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同样的努力下应给予准确的分数和等级评价。同时,现在体育中考往往关注的是最后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参与体育的过程、兴趣、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应将过程性评价引入评价体系,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评定,并计入最终成绩,防止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锻炼,出现应试化趋势。
目前,青少年体质的不断下滑成为一个日益显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的体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青少年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未来与希望,针对青少年出现体质不断下滑的现实,引发我们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及加快体育教育改革的关注。学校体育,特别是中学体育是整个体育教育的关键环节,这次指导意见的出台不仅仅在于防止学生出现群体性偏科和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更在于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储备过程,储备未来进入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以提高竞争力。这种竞争力的构成因素是全方位的,要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人,只知道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健全的身体来作支撑,因此升学考试的选拔内容,不应仅仅只有理论知识,它同样应是全面的、多角度的、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教育部此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也许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 1 ]程毅.论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师观念变革[ J ].体育与科学,2006(1).
[ 2 ]汪晓赞,季浏,金燕.我国新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现状调查[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6).
[ 3 ]候广斌.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的探讨[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G807.3
A
1674-151X(2016)12-10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3.054
投稿日期:2016-10-20
刘子瑞,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