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萍
摘要:本文以光合作用为例,研究学生的旧知识对将要获得的新知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可成为新知识学习的阶梯,也可以是消极的,会阻碍新知识的获得和巩固。所以,学生的学情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学情分析;旧知识;光合作用
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构建自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旧知识)、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学习新知识,建构对生物的理解。
1.旧知识是学生新知识学习的阶梯
初中课本中已有对光合作用的简单描述,通过一系列探究实验,学生能阐述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原料及条件。基于学生这样的基础,我们新课的开始则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来唤醒学生的记忆:
①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光合作用的原料有哪些?
③什么样的生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④光合作用离不开一种细胞器,它的名字是什么?
⑤根据上面的问题,你能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吗?
学生很快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等光合色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并写出反应式CO2+H2O→O2+(CH2O)。
但是学生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并不局限于此总反应式,而是以此为阶梯,继而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即光反应和暗反应,书本在P103—104详细地描述了这两个反应阶段,还配置了相关的反应图解,这才是本节的重点及难点。
如果新课学习的时候一上来就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学生看到书本中对于光反应和暗反应相当长的描述,错综复杂的反应式图解,就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觉得这么枯燥又复杂的东西自己肯定学不会,没听几分钟就开始走神了。所以利用复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引入新知识,为新知做好了铺垫。
2.新知识的学习补全旧知识
学生初步回忆起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后,教师一步步分析,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1)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是哪里来的?在氧气形成的同时还有哪些产物的产生?请仔细阅读书本P103这一段的描述,回答这个问题。
(2)你能将刚刚学习的文字部分转变为化学反应式吗?
(3)像淀粉这样的糖类是怎样一步步合成出来的?请仔细阅读书本P103这一段的描述,回答这个问题。
(4)你能将刚刚学习的文字部分转变为化学反应式吗?
(5)填表:
问题分步出现,按光合作用发生的顺序层层递进,在这些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以阅读为基础,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主动探索新知识,将书中的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新旧知识之间既有相互贯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而这种不同点往往正是旧知识的发展与提高,所以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体验独立发现的愉悦。不同的学生进行这一步的时间是不同的,因为他们拥有的旧知识的多少、旧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搭建新知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自然不同。所以说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自己看书,教师任何巧妙的教法都无法代替学生主动内化的过程。其次,这些知识不是一下子需要学生学会的,而是分步分阶段地逐步掌握的过程。
3.旧知识也会阻碍新知识的获得和巩固
本节课位于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在第三节中我们已经学过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反应式:C6H12O6+6O2+ 6H2O→6CO2+12H2O+能量。
光合作用反应式:CO2+H2O→O2+(CH2O)。
从上面两个反应式看,光合作用的原料刚好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又是呼吸作用的原料。看上去很像是简单的逆转,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复杂过程。
有些学生呼吸作用本身掌握不佳,这时候立即学习光合作用,会造成后者的学习和记忆难度增加。
学情分析是伴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产生的,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学生的“旧知识”,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研究出学生“怎么知新知识”,即如何安排学生活动,进行教学设计安排,以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