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 磊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谈“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技术
栗 磊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贵阳 55000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建设的重要性日渐凸显,我国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对需求也是不断地加大的同时桥梁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重点从我国的桥梁施工转体法系统在承重系统、转动系统以及平衡检测方面的革新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结合桥梁平面转体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整个课题的研究方向。
桥梁;平面转体法;施工;平衡检测
1.1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
传统的平面转体法施工技术一直到上世纪中期主要应用在山区、跨河以及越谷等相关的拱桥施工,不过,伴随着这项桥梁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现今已经发展到应用于连续的桥梁、T型钢构式桥梁以及斜拉桥等桥梁施工中。这项桥梁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桥梁深谷上,或者是在一些不准阻断车辆通行的一些桥梁上,采用这项施工方式的整体优越性能够明显的提高。在我国现在已经建成的平面转体桥梁中,大多数均应用于下述范围。
在采用平面转体法进行桥梁施工过程中,在桥跨的布置以及现场的场地方面还应该满足下列条件:
首先,在对桥梁进行施工时,会涉及到垮桥布置问题。通常情况下主跨需要横跨河流或者是各种类型的高速公路,而边跨则需要依托非交通地带来构建,保证柱墩所处位置在岸边,也可以在高速公路周边。
其次,在施工时,需要保证主跨周围场地情况满足分段浇筑需求,并且从近年来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主跨两边场地是否能满足柱梁分段浇筑要求,会对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产生本质性影响。
1.2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技术的主要类型
根据桥梁体系的重心与桥梁转体的中心是否重合,将平面转体法分为中心转体以及偏心转体。
所谓中心转体指的就是水平转体的中心与桥梁的水平承台的重心相重合;所谓偏心转体,就是水平转体的旋转中心与桥梁承台的重心不相重合,也就是中心在水平承台重心的一侧,通常设置在三分之一长度的位置之上;在偏心转体施工技术中,由于应该考虑到桥梁受力的均匀性,中心转体比偏心转体施工技术更方便可靠一些,但是偏心转体施工技术也有一定的优点,偏心转体施工技术能够减小桥梁的相对跨度,从上面的示意图中不难看出:桥梁的每一册都能够减少六分之一承台的长度,在两岸可以减少三分之一承台的长度跨度。在进行平面转体法施工过程中,桥梁在进行施工设计时应该结合两岸的地形、桥梁跨度的设置以及经济层面等因素来选择采用中心转体还是偏心转体施工技术。
平面转体法的桥梁施工技术与传统的桥梁施工技术相比较,具有下面的一些特点,在本篇文章中主要以连续梁施工技术和T型梁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论述:
在施工工艺方面的特点:平面转体法的施工工艺是在桥梁施工的两岸分别在垂直桥梁中心的方向的岸边进行支架的搭设,进行分段施工完成悬臂的主梁,然后再通过转动体系进行逆时针旋转九十度,将两岸上的桥梁旋转到位之后,再采用支架等相关的技术,将桥梁的边跨以及中间的桥梁段进行浇筑,这样就会完成桥梁的主体结构的平面转体;但是传统的桥梁施工工艺,是顺着桥梁进行的现场浇筑,悬臂也是进行现场的拼装等施工工艺进行桥梁的主梁施工。
再者,就是再用平面转体法进行施工的承台的结构于传统的施工工艺的承台的结构不相同。平面转体施工工艺中承台的结构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也就是施工中所说的上部承台以及下部承台,这两部分承台是通过桥梁的转动体系进行上盘转以及下盘转,在进行桥梁主体转动时,上下位置的承台都会因为受到垂直压力的影响而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作用,导致承台体积增加。前些年施工时,大部分承台都只有下部承台,所以在实际使用中受到的压力也是比较小的,承台的体积相对也是较小的。
采用平面转体法进行施工的施工可靠性相对较高。由于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是在桥梁所在地的两岸的支架上进行现场施工的,这样,相对于挂栏施工等传统的施工工艺的可靠性较高,还有就是不会影响桥梁下面的航道通行以及施工处的陆地交通。
平面转体施工工艺于川痛的施工工艺相比较,着重点是不同的。传统的施工工艺将整个施工的重点放在模型的标高、钢筋混凝土以及合拢段的浇筑上,不过,平面转体桥梁施工工艺将重点放在转动体系的施工上,尤其是磨盘以及滑道的可靠性控制,都会严格控制其施工的质量。
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工艺与传统的施工工艺相比较,施工的质量比较容易控制。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工艺是在施工桥梁的两侧岸边进行支架现场浇筑的施工手段,这样主梁的施工、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等相关的重点施工块的质量是比较容易掌控的;但是,采用传统的施工工艺在进行施工时一些施工重点的质量控制相对较困难,所以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来判断施工方式。
进行承台基坑的开挖,相关的基坑深度要符合要求,并且浇筑一定量的混凝土作为承台的底模,在基坑的现场进行钢筋的绑扎工作,并且针对保护层的厚度要进行严格的掌控;通过掌控保护层厚度以及对现场钢筋进行绑扎的方式,提升承台基坑施工质量。
转体体系施工主要由磨心、磨盖、转盘的磨合以及环道的施工等。根据磨心的半径等相关的技术参数采用钢板进行模具的制造,在进行上下施工之前要确定模具的位置,避免施工时出现失误,准确制作好磨心的圆弧面以免影响整个施工的精度;在进行磨盖施工时,通常是先只浇筑转盘中间的一块区域,采用磨心作为底模进行浇筑;在转盘的混凝土强度达到施工要求时,采用水磨的方式进行旋转盘的磨合。
在基本准备施工完成之后,计算出能够允许的称重范围,然后进行配重;确实能够承受范围之后,拆除支架安装环道上剩余的钢板;在进行顶推作业之前,针对环道进行清洗,检查相关转体的设计,确定无误后才能够进行转体作业,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施工质量,才能提升工程的最终施工质量。
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技术主要应用在一些桥梁深谷上,或者是在一些不准阻断车辆通行的一些桥梁上,采用这项施工方式的整体优越性能够明显的提高。并且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我国复杂的桥梁施工工艺中,但是这项施工技术仍然存在着一些特点,会影响整个桥梁施工的质量,需要在时间工作中具体把握,控制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的质量。上文从当前我国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技术的掌握情况入手,分析了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技术的主要类型、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简要阐述了平面转体法施工技术,旨在通过该方式提升平面转体桥梁施工技术掌握水平,提升桥梁施工质量,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1] 严刚.平面转体法桥梁施工技术分析[J].广东科技,2014,(2):94-95.
[2] 王彦.跨铁路既有线T型刚构桥转体施工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14,(S1):25-28,50.
[3] 毕树兵.2×96m斜拉桥跨铁路线的转体施工[J].铁道建筑,2012,(2):19-21.
U445
C
1008-3383(2016)10-0132-02
2016-02-12
栗磊(1986-),男,贵州三穗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公路桥梁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