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凤 张粼粼
全新理念构建国家水安全网
□周文凤 张粼粼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了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新时期。
2015年,全国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新开工项目28个,新增投资规模1187亿元,超额完成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开工27项”的任务。这在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少有。至此,国务院确定的172个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85个,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其中12项工程基本建成,并开始发挥效益。
补齐短板,强固基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中央做出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战略部署
当今时代,水安全的问题,全球关注。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灾旱灾频发,这是自古以来的基本国情水情,它决定了治水兴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兴盛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对水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然而,现实中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老问题越来越突出,水利设施薄弱成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保障国家水安全发表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水利”列入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把防范水资源风险纳入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重大水利工程是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的骨干和关键,在保障国家水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2014年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在继续抓好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力量有序推进一批全局性、战略性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分步建设纳入规划的172项。
这是中央深刻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水情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发展、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
保障国家防洪安全的需要。我国大江大河中下游防洪区涉及4.8亿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以上。经过了多年建设,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但一些大江大河及主要支流防洪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尚未建设,迫切需要建设一批江河治理和防洪控制性枢纽等工程,增强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保障国家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需要。目前,我国资源性、工程性、水质性缺水并存,全国657个建制市近一半存在不同程度缺水,还有一些城镇供水水源单一,保障程度低。其中华北、西北等地因严重缺水,而超采地下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迫切需要建设一批引调水和水源工程,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同时退还挤占的农业与生态用水。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我国是灌溉农业,截至2014年底,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约9.68亿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2亿亩,生产了全国75%的粮食和90%以上的经济作物。为保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需要在升级改造现有灌区的基础上,在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新建一批大型灌区。同时,我国目前的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32,农业节水潜力较大。
现实需要,中央作出部署。重大农业节水工程、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新建大型灌区工程等建设全面提速。
节水优先,民生为本,注重生态,创新机制,全新理念建设现代水利工程。重大水利工程,事关全局,影响长远,如何建号至关重要。
既要加快进度,更要确保质量。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各级水利部门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举行业之力,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全力支持。精简审批。加快前期,严格执行“三制”,强化质量管理,实行终身负责,建设按月调度,加强现场督导,关口前移、源头治理。
以全新理念建设现代工程。每一项工程从前期规划论证,到工程建设管理,都认真践行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原则,统筹把握好节流与开源、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流域与区域、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在规划设计审查、工程建设监理和竣工验收等各环节中严格把关。
节水优先。将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作为实施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提,特别是引调水工程,受水区首先要落实节水措施,务必做到“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正是在充分考虑受水区北京、天津和沿线各省节水挖潜后进行建设的。
民生为本。工程建设在强调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总投资186亿多元的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工程,20世纪50年代开始规划,主要以发电为主。如今考虑当地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生活比较贫困,将工程规划目标调整为以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并在供水规模确定上,尽可能扩大受益范围,覆盖毕节和遵义市7个城镇区、8个工业园区、69个乡镇、365个农村集中聚居点,人口273万多,增加灌溉面积90多万亩。而且灌溉按照人均0.5亩口粮田、0.5亩经济地,并充分考虑下游九洞天风景区丰枯季节漂流用水,不仅确保当地群众有水喝、有粮吃、有钱花,而且休闲有去处。
注重生态。兴建每一个工程,都确保生态安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如所有枢纽工程都考虑留有河流生态基流,有点还设有鱼道等保护生物设施,有的工程本身就是以生态功能为主,如牛栏江一滇池补水、引嫩扩建工程等。生态代价难以承受的项目,坚决不能“上马”。
创新机制。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建设周期长、盈利能力弱,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但并不等于政府包办。坚持政府、市场“两手发力”,加强银政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宽融资渠道。2015年3月,水利部联合发改委、财政部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的实施意见》,对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T)机制,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作出明确规定,并选择湖南莽山水库等12个项目作为首批国家层面试点。
新思路,铸就新工程。筑坝建库蓄水,固堤建闸拦洪,修渠挖洞引水,改造灌区节水——一个个项目加快实施,一座座工程拔地而起,功能综合,生态良好。
拉动经济,提高能力,惠及民生,促进和谐,重大水利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重大水利工程,堪称“水利巨人”,功能强大,作用无比。让我们先看看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成后,可以用数字量化的预计效益:
——新增年农业节水能力260亿m3,相当于新建260座库容1亿m3的大型水库。
——增加年供水能力801亿m3,相当于4个多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的水量。
——新增总库容约565亿m3,其中防洪库容约226亿m3,比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还多。
——新增灌溉面积约7876万亩,相当于再造7个都江堰灌区。
更为可喜的是,工程建设已经带来实实在在的现实效益。
拉动经济稳定增长。水利建设不会造成重复建设、产能过剩等问题,大规模的投入,带动水泥、钢材等相关产业,增加就业,虽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不难想象。更有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5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0.2%。其中全社会水利管理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6461亿元,同比增长23.3%,高出10个多百分点。
在国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对扩内需、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扶贫惠民助推贫困群众全面奔小康。已开工的85项工程,有60项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青海“引大济湟”工程,新增“旱改水”农田100多万亩,解决了青海东部城市群300万人饮水安全以及工业、农牧业和生态用水,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可靠的水保障。
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以2014年开工的新疆叶尔羌河防洪工程为例。该工程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喀什,千百年来,叶尔羌河沿岸240万各族人民饱受水患之苦。每年汛期,流域内9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上堤砍树防洪,物资投入数以亿计,年复一年。
叶尔羌河治理不仅关系民生,而且关系新疆民族团结和稳定大局,中央决定,投入140多亿元,根治千年水患,让沿岸各族群众再也不用砍树上堤防洪,可以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
改善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滇池是昆明的名片,为整治滇池黑臭污染,国家实施了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目前,已累计向滇池补水10.71亿m3。稳定优质的水源,配合环湖截污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滇池水环境的改善。
水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国家长治久安。加快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任务依然繁重而艰巨。“十三五”期间,还要开工87项,而且很多工程前期论证更为复杂,建设难度更大。
咬紧牙关不松劲,顽强拼搏勇向前。我们期待,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早日建成。届时我国将形成布局合理、生态良好,引排得当、循环通畅,蓄泄兼筹、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系联通网络,为国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016-04-03
注:源自《水利文萃》2016年第2期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