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德
研究失血性休克300例患者的麻醉体会
陈顺德
目的 研究失血性患者的麻醉体会。方法 对3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总结,通过进行容量复苏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维持血液携氧功能,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等手段进行麻醉,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经术中的麻醉处理,296例患者抢救成功,4例患者由于手术中心率不齐、低血压、肾衰竭等并发症抢救无效死亡,有效率达到98.7%。结论 针对性的药物,合理的容量复苏,有效的麻醉手段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临床上应加强术中麻醉的正确使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失血性休克;麻醉体会;容量复苏
失血性休克是指大量出血后引起的休克[1-2],经常是在快速,大量(出血量超过总血量的30%~50%)出血并得不到及时补充的情况下发生。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对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应及时送往医院就医,以免病情恶化。麻醉处理[3]是术中必要的手段,有效的麻醉药物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的完成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现就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麻醉体会做如下汇报,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300例失血性患者,男134例,女166例,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38.7±5.0)岁,外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患者11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妇产科疾病引起的出血患者63例,四肢受伤的患者79例;失血量700~5000mL,平均失血量(3000±500)mL;术中输血量500~5500mL。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后进行麻醉,局部麻醉89例,连续性硬膜外麻醉63例,其余患者均为全麻。在手术室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尿量的监测。
1.2.1 麻醉的准备工作 医生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是否能承受麻醉,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适合的麻醉药物和方法,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预测在麻醉手术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及时补救的方案,充分准备好手术的器具以及药物,全力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1.2.2 麻醉期间的工作 麻醉是让患者处于一个安静、无痛、无记忆的状态下,方便医生快速,有效的完成手术。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大多因病情严重而入院,手术室需要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快速有效的进行抗休克处理,处理方法如下。(1)进行容量复苏恢复患者的循环血量[4]。迅速注入生理盐水溶液1000~2000mL,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血压回升并保持稳定则不需要输血,若中心静脉血压过低则需继续补液,静脉血压过高则表明补液过量,应及时停止补液,并使用西地兰(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070),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滴注,首剂0.4~0.6mg,以后每2~4小时可再给0.3~0.5mg,总量1~1.6mg。使用西地兰后血压若降到正常值应及时补液,以维持患者正常的血压,促使患者恢复并维持充血血量,为手术争取时间。(2)维持血液携氧功能。扩充血液容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使得患者体内微循环有所改善,此时,运用有效的药物帮助患者提高血液的携氧功能[5],保持患者体内克氏循环的有效进行,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的利用率,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心率失常、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3)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患者在大量出血后循环血量迅速下降,除了及时补充患者体内的循环血量还需要维持患者的凝血功能,即有凝血因子按照一定顺序激活生成凝血酶原,使得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而促进血小板的活性。
1.2.3 麻醉后期的工作 手术将患者送回病房,做好医护人员的交接班工作。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好相应的处理,密切关注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的临床指标,做到连续监测,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意外,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经过麻醉手术,296例患者抢救成功,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失血性休克的患者均在手术过程中使用了有效的麻醉手段,针对性的麻醉药物以及合理的容量复苏,患者的循环血量得到及时补充,血液的携氧能力有所提高,凝血能力也有所改善。由于手术中心率不齐、低血压、肾衰竭等并发症[6]的发生以及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造成了4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抢救无效,麻醉手术有效率为98.7%。
失血性休克患者在进行麻醉手术的过程中,应依据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麻醉手段[7]和麻醉药物。由于患者有出血量大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刚开始治疗时就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血性休克状态。在加上有些患者存在重要器官的损害,抢救时间非常紧迫,手术需要马上进行。但由于手术前的输液输血速度可能会低于出血速度,增大输血量,患者不见得会脱离休克状态,这就需要手术止血和抗休克的措施同时进行。在内出血较剧的情况下如过多的强调麻醉的危险性,将延误手术时机,何况手术本身即是根本的抗休克措施。此时应一面抗休克一面手术。术前做好麻醉和抢救前的各项工作准备,包括抢救药物和麻醉物品、各种仪器的调试。术中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监测CVP,常规监测尿量、SpO2、RR、HR、DBP、SBP、ECG。麻醉方法的选择要求缓解患者紧张心理、减少有害应急反应、保证氧供充足、减少循环干扰和缩短麻醉诱导时间。有文献报道[8],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一般以选用全身麻醉为宜,因为在休克纠正之前即使小剂量的局麻药施行硬膜外阻滞亦可导致严重循环衰竭,椎管内麻醉可减少静脉回流和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前后负荷而导致低血压,原则上应禁忌。全麻的优点是气管内插管后可确保呼吸道充分给氧,便于呼吸通畅和管理。但对循环有明显抑制的血管扩张药及麻醉药要注意避免使用。与此同时,大多数患者病情危急,需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加强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培养有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是医学努力的方向。
综上所述,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发生急性肾衰竭、ARDS、DIC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对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运用合理的麻醉手段,有效的容量复苏,适当的药物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为手术争取了时间,增加了手术的成功率。妥善处理并发症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要密切观察,记录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及时对紧急意外做出反应,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容量复苏的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血压、尿量、血氧、血小板、肾功能等指标,保证患者的正常的生理特征[9];补液的量要依据不同患者的不同失血量变化,以保证患者体内的循环血量的正常值,过高或过低都对手术产生不良影响。麻醉在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手术中有重要意义,注意手术的方法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1]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335.
[2] 王洪梅,温雅娟,王玉春,等.低血容量性休克输液的护理[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0,6(6):65.
[3] 金熊元.快速麻醉诱导用于饱胃战伤病员[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1997(4):212.
[4] 李炜,闵苏,李晓,等.小剂量氯胺酮对抑郁大鼠异丙酚麻醉下电休克疗效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2011,31(6):680-683.
[5] 张锦枝.预注小剂量氯胺酮对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5-6.
[6] 张汗生,刘萍,高兰.不同麻醉方法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现代医学,2008,16(12):597-827.
[7] 康荣田,张淑月,路红梅,等.低温对术后患者血液流交学及心排血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23(8):630-631.
[8] 贺信样.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基础与临床[M].香港: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10:87-90.
[9] 陈晓云,吴新民.硬膜外阻滞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9,24(6):410-41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8.046
江西 333200 婺源县中医院麻醉科(陈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