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景方(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生态教学
司景方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 菏泽 274000)
外语教学;教学环境;生态课堂
生态是指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物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生存和发展的状态。1858年,博物学家索罗首先提出这一概念,但其真正的内涵还不明确,到1868年,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Haeckel)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生态学的思想、原理和方法逐渐被运用于诸多领域,并衍生出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和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结果,它依据生态学的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生态失衡、协同进化等原理与机制,研究教育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教学要素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并且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及其成因,进而掌握教育发展的规律,揭示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1]。从生态学的视角来分析英语教学,就是根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与环境的关系,努力建构符合外语教学生态化的特征,促进英语教学。
教育生态学集认知学、人类学、生态学和社会学为一体,通过分析教育生态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作用,研究大学英语课堂中学生与老师以及与周围环境间的关系,用生态化原理和方法构建和谐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近些年来,研究者们对生态化外语教学的研究数不胜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教师生态位研究[2];网络教学生态环境的研究以及个体生态环境和学习资源的建构[3];传统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失衡的原因,并提出生态化课堂的建构策略[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着重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5];新的英语教学理念即教学个性化、自主化和超文本化[6]。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研究外语教学,主张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倡大学英语课堂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他构建了意义上比较完整的外语生态学理论框架,为外语课堂教学生态化研究指明了方向[7]。
为了探索外语生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笔者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包括临床专业、护理、超声诊断、口腔各2个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察、调查和访谈。将每个专业中的一个班分为实验班,另一个为控制班。实验班的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控制班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分析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2.1 教师的教学理念亟待更新 在非英语专业班级,外语教师的教学仍然以传统式的“讲授”为主,教师占课堂的主导地位,课堂讲授几乎贯彻整个过程中,不能够融入探究式和互动式教学理念。学生仍然被动的接受知识,死记硬背单词,牢记语法知识等,把这些学习视为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但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感到枯燥乏味,多数受访学生反映大学学习和高中的差别不大,只是自由支配时间充分了一些,但是,由于缺乏自制力,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程度反而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2.2 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单一化 据调查,不只是在我校,在其他很多高校的非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材形式单一,所补充的学习资料也是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应用,大部分是考试热点或历年考试的四、六级英语考试真题,这都忽视了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功能。在课堂上,老师重视的是语言的形式、语法,较轻视英美文化的导入和学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肤浅。除此之外,每周的英语授课次数有限,对学生而言,除了上英语课能听到英语之外,在其他地点和时间几乎听英语的机会很少。教师和学生长期使用同样的教材,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于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适合新时代的学生。
2.3 教学评价片面化 目前,教学评价体系是对教师的教学效能进行评价,着重强调其所授班级的成绩这一功利性目标,对教师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学生真诚的反馈,特别是高校往往会把这样的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晋升的主要依据。这种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易行,通常采用试卷调查或学期末直接对任课教师评价满意、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这种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测验大部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细节很难体现出来。而且这种评价方式和教师的职称紧密相连,会消弱教师教学的内部动机,其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也会降低,不利于教师的发展与成长。
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构建一种动态、综合、平衡的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教育生态理论强调课堂教学与环境的平衡以及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课堂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为中心,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设施、教材、课程设置、教学评价以及课堂环境等等,这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课堂生态环境失衡。总之,在课堂教学生态系统中,保持各因素之间的协调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创设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能给人的感知和行动提供认知给养,包括软件环境、硬件环境等。针对目前大部分高校非英语专业班级规模过大,不符合师生最优化原则,高校应最大努力的缩小班级规模,最好控制在30人以内,最多不超过40人。我们可以从国外大学借鉴很多,比如桌椅的组合方式,可按照不同的教学活动编排桌椅;然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做到这一点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从教师和教学手段着手。教师不能局限在讲台上,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可以走到同学们中间,拉近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甚至可以分成小组延伸到课堂之外,教学手段转向开放性,既增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情感交流。
3.2 积极开发英语学习资源,改善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有活力、不断发展的系统都是开放的,并且与外界的环境紧密相连。就像一课枝繁叶茂的大树必须有充分的阳光和宽松的生长环境一样,英语教学要打破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性,积极开发课程以外的资源。比如,除了学校里的英语角之外,可以把学校里的新闻、通知、班级管理、纪律、文明礼仪都以简单明了的英语表达;让学生在闲暇之余,欣赏英文歌曲和英文经典电影,减缓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疲劳;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选择难度适中和感兴趣的话题,发挥网络的优势,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情境交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加与外界社会的互动,使学生置身于开放的生态环境中,毕竟“花盆里栽不出万年松”。通过调查访谈,利用多样化的英语学习资源,既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能改善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3.3 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束定芳认为评价一堂课的得失成败有三个尺度:结构、内容、效果。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的真实体现应该要看课堂教学的效果,或者看目标的实现情况[8]。评价与教学是紧密相连的,评价的最终结果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相当大的影响。采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着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以及个体差异制定新的评价标准。比如:描述性评语、评价量表、课堂讨论、课堂提问和小组协作、形成性评价等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更好的为学生营造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
本研究立足于我校师生及教学环境,从教育生态学角度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非英语专业的英语课堂的物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都需改善提高。从教学物理环境上,需减少噪音干扰,美化教室环境,灵活安排桌椅,增加文化交流信息;从教学形式上,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从教学内容上,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教学评价上,从学生对老师的结果性评价向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过渡;在实践中,本研究为我校的外语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尝试,创新新的外语教学理念,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供了平台,最终创建和谐互动、师生共赢的互动性生态课堂。
[1] 康淑敏.教育生态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设计[J].外语界,2012,(5): 59-66.
2] 周颖.网络教育生态系统中的英语教师生态位探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2,(2):24-29.
[3] 魏晶.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学习者个体生态环境建构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11):71-78.
[4] 陈春燕.论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的建构[J].外语教育教学,2011,(1):126-127.
[5] 王湘玲.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主义教学观——两种教学观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对比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32-34.
[6] 胡壮麟.口述·读写·超文本——谈语言与感知方式关系的演变[J].外语电化教学,2004,(6):10-16.
[7]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一项基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8] 束定芳.论外语课堂教学的功能与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 (1):5-8.
G424.1
:A
:1008-4118(2016)01-0094-03
10.3969/j.issn.1008-4118.2016.01.035
2016-01-22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教研课题。课题编号:H14J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