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卡盗刷案件中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研究

2016-03-11 14:01:57孙萍天津市宝坻区法律援助中心
消费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持卡人法律责任银行卡

孙萍 天津市宝坻区法律援助中心

银行卡盗刷案件中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研究

孙萍 天津市宝坻区法律援助中心

随着银行卡这种新型结算工具的广泛运用,各地银行盗刷案件也频频增多。而现今我国对此类案件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判定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导致盗刷银行卡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我国银行金融机构及相关法律部门必须制定出完整的金融案件法律法规,才能切实的保障公民的经济利益,降低盗刷银行卡的几率。

银行卡盗刷案件 法律责任 研究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提高,银行卡的使用几率也是越来越高。由于它所涉及到的经济效益较为广泛,导致各地盗刷银行卡的违法行为随之增长,所引发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急需国家和银行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的解决。目前我国在相应司法和法律法规上存在很大的缺失,经常出现诸多司法争议,尤其是针对银行卡盗刷案件的法律责任,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因此建立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是所有银行金融机构最为关键的工作之一,本文也会对银行卡盗刷案件中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讨。

一、银行卡盗刷案件责任划分现状

(一)银行卡真伪举证导致责任分配困难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的银行卡会紧随其身,其卡内保密信息也不会轻易向外界透露。在发生银行卡盗刷案件时,应该由银行承担损失。因为当事人在有证据证明卡不离身的情况下,实则也是突出了其所持银行卡是真正的银行卡,而案件中的银行卡是伪卡。但是银行却对此类行为实行了付款业务,因此秉着银行违约在先的原则,其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在实际的案件发生时,银行方面却是维护自身利益,咬定其是按照严格的操作流程来进行支付的,没有任何违约行为。因此双方争议的焦点都集中在银行卡真伪难辨和相应的举证责任方面,导致责任划分出现很大的难度。

(二)密码泄露举证责任分配困难

在银行卡盗刷案件中,密码泄露是经常出现的争议话题,因为银行卡密码主要由持卡人所控制,是一种特殊的无形体。银行方面也是一向主张密码是唯一解开银行卡的钥匙,银行系统都是根据密码解锁来核对当事人身份,发生盗刷事件也是由于持卡人的疏忽,将密码泄露所造成,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而持卡人在发生银行卡盗刷案件时,理不清具体的盗刷原因,又难以举证说明自己是否泄露密码,处在这种情况下,双方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就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因为举证责任赋哪方,哪方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就越大。

(三)资金损失民事赔偿划分困难

在银行卡盗刷案件中,对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责任承担上,存在着很大的评判差异。如银行向当事人发出第一次划款通知后,银行卡又连续出现划账行为,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法律责任该如何在银行和持卡人之间评判成为司法机构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一。因为银行与当事人之间的权力、义务都是依靠格式合同来规范,而合同没有任何偏袒方向,因此如何保持最大的公平性,来有效划分经济损失的承担,对于现今的法律机构是一种最大的金融难题。

二、银行卡盗刷案件中相关责任的承担

(一)持卡人承担全部责任

在银行卡盗刷案件中,司法机构判定持卡人承担全部责任,而与银行方面无关时,其判决理由通常都是根据以下两种情况才认定持卡人在整体案件中属于过错方。其一持卡人对银行卡没有采取严谨的管理方式,随意将卡或者相关信息告知他人,泄露密码促使他人进行盗刷的情况下。其二在发生盗刷案件后,当事人对银行卡盗刷原因查不清楚,不能具体举证证明不是自身的过错,银行故此推定其案由是因为持卡人保管不当或泄露密码所引起。

(二)银行承担全部责任

在银行卡盗刷案件中,司法机构判定银行承担全部责任,而与持卡人不发生关系时,其判决理由主要是依据国家相关司法规定,要求银行金融机构必须为客户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为持卡人的财产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在发生银行卡盗刷情况时,银行属于过错方,因其没有对银行卡的真伪实施甄别和核查,随意进行支付交易,所以应承担全部责任。

(三)银行和持卡人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

在银行卡盗刷案件中,司法机构判定银行和持卡人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时,其判决理由完全是认定银行和当事人都在整体案件中负有一定的过错,因为银行是银行卡的发行者,对其有着辨别和保密的权力,之所以出现银行卡盗刷案件,主要由于银行对银行卡的真伪缺少相应的检测系统,没有严格的对银行卡的资金能源和信息采取可靠的保管措施所导致。而持卡人的过错则是对银行卡的保管方式随意散漫,遇到不法分子,很容易将卡的信息泄露出去,导致出现盗刷事件,司法机构可根据案件中双方过错的程度来判定责任范围。

针对上述阐述可以看出,同一案件的事实会出现多种判决结果,这一现象在我国发生的银行卡盗刷案件中非常普遍,经常是一审判决银行金融机构承担责任,到了二审判决时就会发生改变,判决金融机构不承担责任,这种承担赔偿责任的争议,给司法机构的判决也会带来很大的困扰,因为我国目前为止尚未出台一种明确的划分银行卡盗刷案件赔偿责任的法律条文,只是按照《民法通则》《商业银行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法律来裁决案件中的具体责任。因此需要国家及司法机构完善我国对金融案件的相关法律制度,让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为银行及持卡人提供充足的参考依据。

三、银行卡盗刷案件中银行责任承担的有效措施

(一)司法机构应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其价值取向

在现行的银行合约规定中,多数约定内容都是标注了“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均视为本人所为”,完全将未经授权的银行卡盗刷风险转嫁给消费者,针对这种缺乏公平性、合理性的条款,司法部门应当对其进行严厉的管制,在具体承担风险方面注意对消费者的保护。并全面考虑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各类电子支付工作的使用和宣传,使其扩大普及范围,为未来法律的适用留下参考空间。

(二)司法机构应明确银行对银行卡真伪的核查义务

银行卡的开发和推广都是来自于银行金融机构,其最大的经济受益者非银行莫属,即便是出现因第三方窃取或利用银行卡信息而发生银行卡盗刷现象,如果银行系统能够正确识别真伪银行卡,也会极大的降低银行卡盗刷事件。同时司法机构要规定银行实行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对借记卡账户资金和信息采取严密的保管措施,设置高效识别借记卡系统,预防犯罪行为对借记卡账户资金和信息的侵入,为金融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此外,司法机构还要明确法律责任,规定在出现银行卡盗刷案件时,银行应对自身利益出具相关的证明,举证其是按照真实的银行卡进行支付交易行为的。如举证不充分在,则相应的法律责任由银行方面承担,进一步体现了司法解释对当事人的权益保护。

(三)司法机构应合理分配对密码泄露的举证责任

银行密码是一种无形体,有着很高的私密性,因此在进行密码举证责任划分时,一定要秉着公平、合理的原则。由于银行在损失承担和损失预防方面的优越性,司法机构在责任划分时,应将责任大多划分给银行机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划分原则,理清责任过错。如果持卡人将银行卡密码设置成生日、电话后六位等简单数字,一旦遇到不法分子,则很容易就被窃取,这种情况下;就属于持卡人自身的过错。但是银行也要承担大部分责任,除非能够举证说明确实由持卡人把密码告知第三方,否则当事人可根据过错大小减轻或免除自身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银行卡盗刷案件发生时,司法机构一定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办事原则,理清整件事故中的过错方,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其价值取向,并严格要求银行建立甄别银行卡真伪的防护系统,预防不法分子对持卡人的账户资金和账户信息的侵入,合理分配当事人及银行的举证责任,为金融交易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从而降低我国银行卡盗刷事件的几率,为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出应尽的贡献。

[1]田野,丛林.银行发出即时短信可否免责[J]. 检察风云. 2015(18)

[2]赵磊.互联网时代银行系电商路在何方[J]. 时代金融. 2015(29)

[3]李婵媛,朱孜.关于伪卡盗刷案件的民事法律关系解析[J].中国信用卡.2014(05)

猜你喜欢
持卡人法律责任银行卡
复杂背景下银行卡号识别方法研究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歧视评论(2021年0期)2021-03-08 09:13:16
银行卡被同学擅自透支,欠款谁偿还?
公民与法治(2020年3期)2020-05-30 12:29:58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界定的辨析
谁划走了银行卡里的款
论信用卡诈骗案件催收效力问题的认定
——以恶意透支信用卡诈骗为例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关于审稿专家及作者提供银行卡号的启事
刷卡消费警惕三大骗术
中老年健康(2015年5期)2015-05-30 05:2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