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

2016-03-11 13:22长沙师范学院41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16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演奏者弹奏

秦 青 (长沙师范学院 410000)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

秦 青 (长沙师范学院 410000)

歌唱是表达人们情感最直接的音乐方式。思考怎样才能掌握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是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的必要过程。只有把握好歌唱的思维方式和状态,才能更好地结合演唱感受,提高自身演奏乐曲时的理解与体验,从而抒发出更真实的内心音乐情感。笔者认为:针对性的声乐训练和声乐伴奏训练是获得钢琴演奏“歌唱性思维”的捷径。

钢琴演奏;歌唱性思维;声乐伴奏

一、重视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思维”

“歌唱性思维”这个概念最早由肖邦提出,他在教学中要求钢琴学生去观看声乐演出,让学生在聆听中体会音乐的歌唱性。“歌唱性思维”在钢琴的演奏中,说的就是演奏者的思维应该像歌唱一样根据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让钢琴演奏出的乐曲具有人声歌唱般的美妙。

对比歌唱和钢琴演奏我们不难理解:歌唱者把旋律的每个音连起来,形成乐句,以至乐段,唱出填词人所作的词,我们就可以知道歌曲要传达的思想;而演奏钢琴则要通过弹奏作曲家作品中的各种形式的乐曲,体现乐曲的曲式结构,把握乐曲创作背景,展现音乐动机和旋律走向等去表现乐曲。

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如果这般诠释歌曲”是艰深的过程。笔者在钢琴教学实践中发现,通常钢琴演奏中的歌唱性容易被弹奏者忽视,很多演奏者缺乏对“歌唱性思维”的重视。应该说,钢琴演奏者如果只满足于8月谱上的音符正确的弹奏出来,那么就可能会错过钢琴演奏的很多乐趣。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高平老师曾说过,钢琴不是打字机,不是把音符打出来,不难想象,缺乏歌唱性的钢琴演奏将会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所以笔者认为,钢琴演奏者应该重视培养“歌唱性思维”。

二、学习声乐演唱,感受“歌唱性思维”

虽然钢琴的机械性决定了其本身无法如人生一般发出连贯而带有歌唱性的声音。但钢琴的声音可以在我们的情感和演奏技术影响下显现不同的音色和表现力。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说,“音乐是理性的感性体现”。这就是告诉我们:在理性地进行音乐作品演奏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审美与内心去感受和表现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景,与内容。所以,钢琴演奏者只有做到内心有旋律,内心有画面。才能对钢琴作品的演奏音色做到有设计有想法,并运用技法把作品演奏得鲜活起来。因此,钢琴演奏者对声乐演唱的学习是获得“歌唱性思维”的捷径。

声乐作品与钢琴作品相比,前者由于有歌词语言,所以更应让听众脑海里产生画面感,钢琴演奏者如果能够通过练习声乐作品,学习体会其中的特点,也一定可以对应地增强在钢琴演奏中的音乐形象思维能力和画面感觉,让演奏中的乐曲包含的抽象音乐变得具体起来。

以中国的钢琴曲为例,很多就是由我国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改编而来。钢琴曲《浏阳河》就是典型的民歌改编曲之一。其音乐感情真切朴实,语言生动质朴,曲调清新优美。歌曲描绘了风情旖旎的浏阳河,抒发了人民对领袖毛主席的热烈歌颂。《浏阳河》这首以“歌”转“琴”的钢琴曲正是学习如何融合声乐作品感受、培养钢琴演奏“歌唱性思维”的典型范例。

试想一下,如果演奏者不熟悉歌曲,是很难把改编钢琴乐曲中的“韵味”演绎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在于音乐的意境,深远流长,《浏阳河》正体现了这一点。所以,演奏钢琴曲《浏阳河》应结合声乐演唱的感受,用演唱中的分句说法来对钢琴乐曲进行分句,每个乐句结束的拍子都要保持满时值,音与音,句与句之间在艺术意境上更需连贯,给予听众从容不迫,气息悠长,旋律一气呵成的歌唱般的旋律感受。

笔者认为:《浏阳河》用大量的琶音作为音乐的背景:一方面,琶音象征着流水——浏阳河“几十里的水路”延绵不绝的动态;另一方面,琶音比拟人民内心喜悦,激动之情。琶音就是伴奏,衬托主旋律。在钢琴演奏中,人声部分由手指代替、用手指歌唱。因此,在弹奏时要边想边听,手脑并用,在每一个阴下见钱就要斟酌好合适的音色准备。特别是中段,左手为旋律,右手是琶音为伴奏。在练习时应唱出旋律,右手琶音保持PP的音量。每个音都要清晰,在旋律熟练后,演奏者可在心里流淌歌词:“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江水滔滔流不断哪,比不过毛主席恩情长咿呀咿子呦”。通过对歌词女声音乐作品的意境理解,演奏者的思维会变得非常直观,乐曲蕴含的“歌唱性思维”也随之加强。

三、练习声乐伴奏,训练“歌唱性思维”

笔者认为,练习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同样是演奏者找寻演奏“歌唱性”的好办法。钢琴演奏者如果有机会大量接触和弹奏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肯定能更真切地感受声乐作品的特点与规律,逐步接触和体会歌唱时的感受,从而真正把歌唱性逐步融入进日常的钢琴演奏之中。

通常来说,声乐曲的钢琴伴奏大致分为:带旋律型,不带旋律型与综合型三种。三种不同的伴奏类型,可以针对性的训练钢琴演奏者对“歌唱性”的理解。

(一)带旋律型伴奏

带旋律型伴奏是指在织体中(通常高音部分)的某一声部包含与声乐旋律一致的旋律音。这种伴奏方式通常出现在通体歌曲中。它把歌曲明确地划分为三个部分:低音声部,中音声部,旋律声部。

对歌唱者来说这种伴奏方式能帮助他们正确地找到音高,跟着旋律演唱。对钢琴伴奏者来说,带旋律的伴奏能够更快的学会歌曲旋律,熟悉旋律走向,在弹奏过程中每个乐句达到与歌者演唱呼吸一致的目的。

我国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先生所写的中国艺术歌曲《问》,它以柱式和弦为织体,旋律音清晰地出现在高音部。这种伴奏形式与浪漫主义时期主调钢琴曲相类似。如“歌曲大王”舒伯特创作的钢琴曲《A大调奏鸣曲》,旋律是8度音程,高音部分为旋律。由于有清晰的旋律声部,弹奏者可以轻松的与歌唱两者相结合,边唱边弹。通过“歌唱”这种直观体验来划分乐句,乐段。

(二)无旋律型伴奏

不带旋律型伴奏是指伴奏织体中不含或偶尔出现旋律走向,或将歌曲旋律隐藏在和声织体中,左右手分别弹奏低音与伴奏音型的伴奏形式。练习无旋律的伴奏时,要求演奏者一边弹伴奏织体,一边哼唱歌曲旋律。

演奏者弹奏无邪律行伴奏,会明显的体会到声乐作品演唱的气息流动,乐句间的连接和歌唱时的音乐流动性。它不仅要求演奏者熟悉旋律,而且需要对每个乐句有明确的认识。如陆在易先生创作的《我爱这土地》,前半部分是左右手如流水般的分解和弦,并没有给出任何的旋律音。作为钢琴伴奏者可以自己唱出旋律,体会歌唱感觉。

在弹奏伴奏中,培养“歌唱性思维”与练习钢琴的多声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钢琴中的复调作品分声部练习是必须的步骤。音乐在每个声部、线条、层次所要表达的意义都不同,只有通过分身不弹奏练习才能理解作品的真正层次划分。演奏者在弹奏一个声部时,能同时唱出另一声部,这就是我旋律伴奏的特点。经常演奏我旋律的声乐伴奏可以很好地培养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歌唱性”。

(三)综合型伴奏

综合型伴奏是前两者的结合,通常能把歌曲钢琴伴奏部分的音响效果发挥到较高的境界。通常会在前奏,间奏,尾奏以及歌曲高潮部分采用旋律伴奏,其他部分用无旋律伴奏烘托气氛。练习这样的伴奏作品,可以让弹奏者对歌曲有更好的整体把握。演奏者通过这种形式来练习,可以很好地体会歌唱者的思维与感受,从而服务于钢琴乐曲的演奏。

例如,歌剧《托斯蒂》中的选曲《献身艺术献身爱情》,仅伴奏部分就基本上可以成为一首独立的乐曲。在不断旋律伴奏部分,旋律与伴奏纯和声关系,效果富有色彩感。在带旋律部分,人生旋律与钢琴旋律相融合,起到强调与均衡音色作用。

笔者认为:演奏者在解析声乐作品的人声旋律与伴奏旋律之间的关系后,一定要尝试着边弹边唱,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演唱感受,另一方面体会演奏时的乐句换气和弹奏呼吸,这时,演奏者自身对“歌唱性”的体会就会随着哼唱和弹奏的练习逐步明朗起来。逐步体会到如歌者般的呼吸感、如歌者般的乐句感,最终达到“如歌者歌唱般的演奏”,这就是钢琴演奏者掌握“歌唱性”的意义所在。

秦青,所在院校:长沙师范学院,职称:助教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理论与钢琴演奏方面。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演奏者弹奏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视唱练耳在钢琴演奏中的实践应用探讨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钢琴疗法
——钢琴演奏的魔力
动人心弦
交响曲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浅析心理活动对钢琴演奏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