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晓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兴办与停办
樊晓娇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摘要:以融通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为目标,浙江省于1994年开启综合高中探索旅程,经历了试办、兴办和停办。从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创办综合高中的初衷是通过实现普职沟通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浙江省教育厅为达到这一目标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并在实质上推动了综合高中的创办,但最终自2006年开始浙江省综合高中逐渐停办。其停办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4点:培养目标与培养实际脱节、课程设置与办学目标不一致、重办学模式轻教学管理、办学保障条件不充分。因此,建设综合高中并不是简单的“普转综、职转综、普职合并”,而是围绕“综合”二字构建相应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进行充分有效的普职融通。
关键词:浙江;综合高中;办学模式;课程设置
国内的综合高中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的综合高中于1994年开始试办。为实现高中段教育加快发展并且保持合理结构比例的目标,浙江省教育厅在1994年对全省范围内的普通高中进行了“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改革试验,并于1995年陆续公布了从普通高中转型为省级综合高中的名单[1]。 1999年,浙江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近百所省级重点中等职校试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班(简称综合班)”(也即综合高中班),这些办在中等职校的综合高中班规模发展迅速,使浙江省综合高中的试办迅速由普通高中延伸到职业高中[2]。据浙江省教育厅统计,到2001年年底全省确认的综合高中试点学校共有72所,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内的综合高中班也达到了200个班以上[3]。伴随综合高中试办的顺利进行,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进一步加速了综合高中的发展,逐渐从试办过渡到兴办阶段。于2001年9月向浙江省各市、区县教育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综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明确了发展和完善综合高中模式的精神,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综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见》一文中提出了针对综合高中完善和推广的相应措施和配套政策,并成立了由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任组长的综合高中改革领导小组以推动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完善和推广[4]。2004年是浙江省综合高中发展高峰期,在这一时期浙江省共有150所左右的普通高中改办为综合高中,约80所职业高中改办为综合高中。然而,综合高中蓬勃发展的势头在2006年发生了转折,这一年浙江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招收综合高中班学生,特殊情况不得超过校招生总数的10%;独立设置的综合高中不得举办普通高中班。”[5]2007年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停止招收综合高中班学生;独立设置的综合高中学校仍按综合高中招生但必须明确分流的专业方向。”[6]2008年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停止招收综合高中班学生,独立设置的综合高中学校,原则上不招收普高生,原来是职业高中转为综合高中的学校不再招普通高中生。”[6]随着综合高中办学目标与办学实践的分离,浙江省的综合高中异化成“曲线高考”的途径,一方面增加学生负担,另一方面培育的学生成为“夹生饭”( 文化课不强、专业技能不精)。与湖北武汉、福建厦门等地一样,自2006年起,浙江省各市逐步停办综合高中。发展至今,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省已不存在“综合高中”,而是以发展“特色高中”(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作为高中改革目标。
一、浙江综合高中的背景与内涵
(一)创办综合高中的背景
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创办是在1997年普及“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的大背景下加速开展的,基本目的是发展高中教育,衔接九年义务教育。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创办依据主要来自于两个重要的国家政策文件的相关表述。其一,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政策文件中国务院指明了大力发展高中教育的方向之一:“鼓励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保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理比例,促进协调发展。鼓励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的高级中学。”[7]其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并肯定了普职融通的探索思路:“积极探索和推广普通高中课程与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教育形式……尽快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通过改革考试选拔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兼容,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8]。
(二)创办综合高中的内涵与意义
浙江省创办以普职沟通为核心的综合高中,其培养目标是“在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输送合格生源的同时,兼顾部分毕业生直接就业的需求,使所有毕业生均达到普通高中的文化水平,其中升高职和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兼有一技之长。”[1]因此,浙江省创办综合高中的意义可以归纳为四方面[1]:其一,承接九年义务教育,既可以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对后续教育的需求,又可以保证国家建设对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其二,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先行先试以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职业高中教育的沟通协调发展;其三,立志于架设“人才培养立交桥”,为毕业生提供多种教育选择、发展多个职业或继续教育出口;其四,输送数量足够的合格生源,既是将具有初级以上技术资格的生源输送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又是将成绩优秀的生源输送到普通本科院校。
二、浙江综合高中的相关政策支持
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给各市、县区教育相关部门的执行文件《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综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见》中发布了一系列综合高中改革和发展的配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支持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发展。
(一)“进口”和“出口”双调控政策
浙江省教育厅规定:“继续坚持一个地区的中职招生数应占高中段招生总数的50%以上,同时要求三年后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应占高中段毕业生总数的50%以上。并允许新办的或由普通高中改办的综合高中(包括普通高中内设的综合班),按招生总数的50%分别计入当年当地的普高和中职招生数。”[1,9]进出双向调控政策实质上是通过生源控制和办学绩效两个方面来保证综合高中办学的可持续性。
(二)“考证奖学”政策
浙江省教育厅透过相关政策鼓励综合高中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并通过考试获得技术等级证书。“按照现有的专业技术门类,由劳动部门组织技术等级考试,对于劳动部门没有开考的专业,由浙江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考核。获得初级技术等级证书的高中毕业生即可取得报考高职院校的资格;其中获得中级以上技术等级证书的,可按考试总分的5%予以加分。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综合高中毕业生,可同时发给普通高中和中等职校两张文凭。”[1,9]考证奖学政策是浙江省教育厅将技术等级证书与报考高职院校、考试加分挂钩的方式来放大综合高中优势,并通过发放两张毕业证书来增加综合高中吸引力。
(三)增设综合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途径[1,9]
途径一,加大高等职业本科院校招生计划,为综合高中生生源提供升学机会。途径二,通过增设针对综合高中学校和综合高中班生源的省一级统一考试,设置与其教育水平相当的文化科目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使得综合高中生能够进入到对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途径三,创新升学方式,通过所在综合高中(或综合高中班所属学校)认证推荐、职业技能证书结合对口学校入学文化考试的形式,选拔优秀的综合高中毕业生进入高职本科院校继续学习。通过对综合高中毕业生升学途径的各种尝试和探索,一方面吸引更多生源,另一方面解决了综合高中毕业生的“出口”问题。
(四)鼓励综合高中创办模式探索
浙江省教育厅提出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创办综合高中,这即是在鼓励多种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探索。这些探索大致可分为四类[1]:(1)普转综。将普通高中改办为综合高中,既包括已经发展成熟的普通高中,也包括新创办的普通高中。(2)职转综。将职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改办为综合高中。(3)普职合并为综合高中。主要是将少数发展并不乐观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院校合并,并办成综合高中。(4)内设综合高中班。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中设置综合高中班,主要是在省级重点高中或中等职业学校设置。综合高中多种办学模式的探索是浙江省教育厅大力发展综合高中的又一举措,目的是在短期内全面推进综合高中的兴办。
(五)建立综合高中等级评定制度
综合高中等级评定制度的建立是保证综合高中发展的另一举措,是与省等级重点普通高中、省等级职业高中相配套的综合高中评价制度《浙江省等级重点综合高中标准(试行)》,阐明了浙江省一、二、三级综合高中的评定标准和评定办法。并在办学目标、办学指导、校长任职、师资队伍、学校规模、教学设备设施、教育经费来源、会考合格率、毕业生职业证书持有率、升学和就业率等10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此外,与省级重点普通高中、省级职业高中一样,省级综合高中在财政拨款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这一政策,是在制度层面上将综合高中的地位与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并列,有利于综合高中的发展运行。
三、浙江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
在课程设置方面,浙江省综合高中主要采取的是“普高文化课+两次分班分流” 的教学思路(如表1)。通过第一学年的普适教育来探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然后在第二年通过文理分班的第一次分流来帮学生确定学习方向,最后在第三年为学生提供3种出口(就业或继续教育)选择以实现第二次分流。如果综合高中的学生能够在两年之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习内容,可以参加省统一组织的会考,会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和专业基础理论。会考成绩合格的由省教育厅统一发给省高中会考证书,不及格的则可以参加所在学校自行组织的补考,除上述4门课程外,其它课程的考试由学校自行组织[10]。
表1 浙江省综合高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资料来源:朱振岳.浙江完善综合高中教育模式[N]. 中国教育报,2001-10-09(001)
发展到2004年,浙江省综合高中已形成5种办学模式(见表2)。这5种办学模式可以简单地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一是分段的不同,表现为分段时间和分段方式的不同;二是分流的不同,表现为分流的方向和分流的学科。
第一种模式称之为分段分流模式,是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对综合高中生通过分班的形式进行分流。分段主要是指时间上的分段,这里存在两种分流时间:(1)“2+1”型,即将高中教育分为两段,前两年设置相同的基础课程,在第三年进行分流,实施分班教学;(2)“2.5+0.5”型,实施相同的教育计划直至高三下学期,在高三下学期进行分流。这种模式的分流具体是指按照学生素质和需求以自愿为原则将学生分流到普通高中班(参加全国普通高考)、对口高考班(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参加对口高考)、职业技能班(完成高中文化基础教育,加强职业训练,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和中职毕业证的学生推荐就业)。
第二种模式称为分班分流模式,不存在分段时间,只按分段方式。也就是说从高一开始要分流,进行分班教学,通常分流为普通高中班和职业技能班。
第三种模式与前两种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将分流的概念转化为分科,实质上也是分流,称之为分科选课模式。这种模式类似于大学教育中的学分制教学,学校通过设置普通科和职业科,选择不同科的学生要修完相应的必修课程(即必修的普通教育课程、必修的职业教育课程),并可跨科选修自己感兴趣的普通教育选修课程和职业教育选修课程。
第四种模式与第五种模式类似,都是通过综合高中学校与对口大学本科或中等专科学校的合作,通过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培养特定专业的综合高中生直接输送到对口大学或中专。其中,综合高中与大学联办模式,实行的是5年培养制,其中前3年在综合高中学习(包括普通高中主干课程和相应职业技能课程),后2年进入对口大学学习,5年的专业方向相同。综合高中与中专联办模式,实行的是4年培养制,根据分段时间不同,分为“2+2”型和“3+1”型,即前2年(或3年)学习综合高中课程、后2年(或1年)学习中专课程,4年的职业技能培养方向相同。
表2 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
资料来源:杨天平,江松贵.浙江省综合高中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5(2):14-17.
四、浙江综合高中“停办”的原因分析
自2006年起,浙江省逐步停办了综合高中,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综合高中的办学质量存在问题,使得综合高中培养的学生没有“出口”,成为夹缝群体,上不能考上一般本科或升入高职院校,下不能解决就业问题。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办学质量问题大致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实际脱节
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培养目标设定为普通高中文化教育兼顾合格生源和合格职业人才的培养。但浙江省大多数综合高中的培养实际与之脱节,只是分别按照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的考核标准,简单设定为高考上线率和就业率,分设升学预备班和就业预备班,并且偏重于升学预备班的教学而轻视就业技能课程。一方面,综合高中培养出的毕业生存在着理论上不如普高学生、技能上不如技工学生的问题,因此企业对综合高中毕业生的评价不高,需求不大,造成了综合高中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11]。另一方面,浙江省大多数综合高中是由原先教学质量不佳、教学设备设施不完善的普通高中改革组建或是由中职院校内设综合高中班(主要是对口高考)而来,在文化课(语文、英语、数学)方面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因而分流到普通高考班和对口高考班的学生成绩也无法保障,导致升学困难[2]。
(二)课程设置与办学目标不一致
综合高中的管理者(校长)对如何设置课程的思路与国家对综合高中办学目标的定位不一致的。综合高中的管理者往往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办学依据,而实际的市场需求更多是对升学的需求,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依然以传统的文化课程和考试为主。而国家对综合高中办学目标的定位是“尽快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通过改革考试选拔和质量评估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相互兼容,为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8]。可见,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应以“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新的教育体系”为目标,但实际上浙江省综合高中的课程设置大都将普通高中的课程与职业高中的课程进行简单叠加,尽管叠加的方式和学段有所变化,但实际上并没有构建起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课程体系,因而也并未实现真正的“综合”。
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升学预备类课程和就业预备类课程也并未进行相应改革。一方面,升学预备类课程始终按照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和考试;另一方面,就业预备类课程也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和考试。并未将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优势结合起来创新课程内容、合理安排文化课与技能课的比例,未根据学生的实际教育要求来设置相应难度的文化课程,也未尝试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设置适合就业的技能课程。此外,课程的结构设置是以必修课为主、以考试科目为主,选修课、活动课较少;其课程管理过于统一,以国家课程为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比重很少,缺乏弹性和可选择性[4]。总的来说,浙江省综合高中并没有构建独立的综合高中课程体系,与国家发展普职融通的新教育体系目标并不吻合。
(三)重办学模式而轻教学管理
浙江省综合高中在办学模式方面的探索相当丰富,特别是在综合高中毕业生的升学途径方面进行了相关政策创新。但是,就学校自身的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浙江省大多数综合高中并没有建立起与多样办学模式和升学途径相匹配的学分制、选课制、弹性学制等,并且从各综合高中的发展情况来看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单纯追求升学率,从而在综合高中的相应教材建设方面也非常薄弱。可见,浙江省重办学模式而轻教学管理的综合高中探索并不平衡,一方面并未达成普职融通的教学目的,另一方面也没能为升学、就业的分流与衔接构建起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
(四)办学保障条件不充分
综合高中的办学保障条件主要指综合高中在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法规支持、经费投入等方面的资源建设。首先,浙江省的综合高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综合高中建设的步伐。浙江综合高中的教师大致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原普通高中的教师,这部人一直从事文化课教学,并不具备相应的职业教学能力,大都不适应就业预备教育(就普通高中转型为综合高中的学校来说,也只有少数临时外聘的专业教师来教授职业技能课);而另一部分则是中职学校的教师,这部分人原先主要从事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并不具备文化课教学的能力,一般难以胜任升学预备教育[12]。其次,浙江省教育厅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综合高中的兴办,但在综合高中具体的办学思路和课程设置方面仍缺乏具体的相关政策法规支持,而国家就如何发展综合高中这一思路也比较模糊,致使相关配套政策难以获得。再次,从经费投入看,浙江省大部分综合高中都是从一些办学条件薄弱、办学经费紧缺、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的普通高中、职业高中转变而来。所以,在综合高中师资队伍不“综合”、办学经费不充分、教学基础设施不足的情况下,浙江省综合高中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
综上所述,浙江省从响应国家号召兴办综合高中到“停办”综合高中的10多年探索中,为综合高中的办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也创新了综合高中的升学途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学生的升学期望。但,由于综合高中办学中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特别是综合高中课程体系、综合高中师资队伍和综合高中教学管理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使得浙江省综合高中的探索以“停办”收尾。某种程度上,与浙江省对综合高中的真实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密切相关,因此,建设综合高中并不是简单的“普转综、职转综、普职合并”,而是围绕“综合”二字构建相应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制度,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进行充分有效的普职融通。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综合高中教育模式的意见[EB/OL].浙教办[2001]292号,(2001-09-24)[2015-10-05]. http://www.hyedu.com/dzzw/ShowArticle.asp?ArticleID=389.
[2] 严新乔.宁波市中等职业学校综合高中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8-12.
[3] 黄明杰.浙江省教育概况(2001)[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5-10-05].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99/200411/4604.html.
[4] 杨天平,江松贵.浙江省综合高中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05(2):14-17.
[5] 温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EB/OL].温教职函(2006)47号, (2006-04-07)[2015-10-05]. http://edu.66wz.com/system/2006/04/07/100097002.shtml.
[6] 叶小静.今年高中招生计划确定[N].温州日报,2008-04-25.
[7]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2015-10-05].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200105/132.html.
[8]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教育发展规划)[R].国务院公报,2002(14):16-23.
[9] 朱振岳.浙江完善综合高中教育模式[N]. 中国教育报,2001-10-09(001).
[1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普教科.浙江省关于综合高中实施毕业会考的意见[EB/OL].(2003-02-10) [2015-10-05].http://www.hyedu.com/xxjy/ShowArticle.asp?ArticleID=96.
[11] 李晓.对综合高中“叫停”的思考[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8):9-12.
[12] 闫昌锐.综合高中教育病理现象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A):6-7.
(责任编辑肖雪山)
The Rise and Fall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FAN Xiao-j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 P.R.China)
Abstract: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in Zhejiang Province, with the purpose to combine the general high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education, have been subjected to implementation and suspension since 1994.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was set up to enhance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by merging with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obtain this target, relevant policies were released by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in Zhejiang. However, it ended up in 2006, owing to the following points: a teaching-separation from the goal to the procedure, a mismatching with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arget,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running-mode rather than teaching administration, and the lack of a good condition for school. Therefore,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s are not simply ‘from generation to comprehension ’, ‘from vocational to comprehension’ or ‘generation plus vocation’, but an adequate and effective accommodation with curriculum design, staffs government and teaching institution on resource sharing.
Key words:Zhejiang;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chool-running mode; curriculum setting
作者简介:樊晓娇,女,贵州毕节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综合高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粤财教【2015】74号)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6)01-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