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状况研究——基于广东省3所学校的调查

2016-03-10 04:21吴开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

吴开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状况研究
——基于广东省3所学校的调查

吴开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3)

摘要:调查显示,3所中等职业学校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并积极创新课程实施与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但在国家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大背景下,伴随学生升学愿望的不断增强,中等职业学校需要改革课程结构,构建普职融通课程体系,在保障学生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真正达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普职融通

为全面了解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状况,并为综合高中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综合高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成员分赴广州、粤东揭阳市和粤西肇庆市,对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揭阳市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和肇庆市怀集职业技术学校开展调查。

一、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原则及其课程结构

(一)课程设置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等职业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突出职业教育特色,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正确处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学时比例,确保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地方和学校可根据区域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结构一般包含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如表1)。

表1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表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及其他选修公共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学习。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英语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或音乐、美术)课为必修课,学生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可作为公共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以多种形式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公共基础课程必修课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

专业技能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采用基础平台加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设置课程。课程内容强调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并与相关职业资格考核要求相结合。课程教学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部分基础性强、规范性要求高、覆盖专业面广的大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时间安排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一般16-18学时为1个学分,3年制总学分不得少于170。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3,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专业技能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2/3,其中顶岗实习累计总学时约为1学年。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10%。

二、各校课程实施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举措

(一)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把握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总体方向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以酒店行业为依托,聘请旅游酒店、餐饮行业的第一线专业技术专家和培训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本地酒店和餐饮行业的用人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情况,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并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研讨和咨询等一系列活动,制订出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指导组织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并对毕业生的技能训练、毕业前实习、就业提供全方位的、必要的指导;根据酒店和餐饮企业的岗位群、工种群等实际要求,制定切合当地实际需求的特色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从事同类专业多个岗位工作能力;依据市场需求来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材体系,开发和推广与旅游行业实际应用有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及教材。

(二)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路子,实现产教研三位一体的融合。多年来,学校先后把幼儿园、服装厂、药剂厂等企业引进校园,作为相关专业的校内实践基地,把课堂设在车间。汽车专业先后与“博世”、“斯必克”等大型企业合作,富有成效地促进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在巩固校办服装厂、校办药剂厂、校办幼儿园等校内实习教学基地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联办专业或合作开设“冠名班”、“定制班”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合作内涵,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如:与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办金融与保险专业;汽车维修专业先后与“博世”、“斯必克”等大型汽车企业合作,富有成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计算机专业与深圳达内软件公司合作开设“达内软件测试师班”,为提升学生就业品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广东欣旺汽车贸易公司合作开设汽车营销专业的“欣旺名车”订制班;烹饪专业依托上海汤豪仕饮食连锁机构,积极探索烹饪专业实训教学“托管”模式等。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倡导密切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定期到酒店、餐饮企业、咖啡厅等企事业单位第一线实习,积极参与旅游行业的专业实践和社会活动,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职业技能;在旅游企业建立职业学校的稳定的实践基地,学校从“科研”的角度,为企业生产服务,为企业职工培训,探索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的管理规律,从而推动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

(三)突出技能教学,优化人才培养过程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积极探索“一体化”、“模块化”、“项目化”及“企业课堂”、“场景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综合技能与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学生参加全国和广东省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倡导采用“以工作过程为线索,以任务为驱动,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努力创造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实施一体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在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评估和反馈的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四)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沟通,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把学生获得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转换成相应的学分。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3个专门化方向可以供选择考取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有:餐厅(或前厅或客房)职业服务职业资格证书、咖啡师职业资格证书、茶艺师职业资格证书及国际认可的葡萄酒侍酒师职业资格证书等。

普宁职业技术学校也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发挥作为“揭阳市第十二技能鉴定所”的作用,为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过程。

此外,怀集职业技术学校为适应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实行联合办学,充分借助后者的优势扶持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加快中等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中职学校普职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升学需求与可能升学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直面临着就业与升学抉择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倡导中等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各职业学校在此导向指导下,均将学生就业状况摆在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的大背景下,升入高职院校读书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学生及家长对升入高职院校读书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调研的3所学校中,地处广州市城区的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由于生源素质较好,学生入学有较高录取分数线,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学生毕业后选择升学比例较大。该校教务科为了更好地做好毕业分流这项工作,特面向2013级全体学生就其毕业意向做调查摸底。结果显示:学生总体升学意愿强烈,占总人数的70%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升到大学学习,拿到大学文凭;从各专业系数据来看,经济管理系学生升学意愿更为强烈,达86%,烹饪管理系学生升学意愿相对较低,但也达45.7%,其他各系均达69%以上。

目前,广东省中职学生升学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全国“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中高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考试”、“全国成人高考”、“自学考试”等。因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报考条件明确只有取得中等教育毕业证书才能具备报考资格,中职学校在校生必须毕业后方能参加成人高考;自学考试对考生的学历等资格未做限制,但考试难度较大,周期较长,选择这种方式的学生不多。因而,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学的渠道主要有“中高职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考试”和“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3种。

1.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

“中高职三二分段”,指在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选取对应专业,制定中职学段(3年)和高职学段(2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分段开展教学活动。该政策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推行的中高职衔接的政策,从2011年开始,已经开展试点工作达5年,试点效果良好,具有政策的持续性。

“中高职三二分段”比较适合职业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小;相应地,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的教学压力就会减轻,不需要专门组织高考补习班,不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于2011年开始参与了“中高职三二分段”试点工作,2011级41人、2012级72人通过此渠道被高职院校录取。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2011级和2012级学生参加“中高职三二分段”情况表

2.中高职衔接自主招生考试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根据报考生源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综合评价、择优录取。中职毕业生实行“综合文化考试(含综合文化知识和专业综合理论)+专业技能考核”的考试形式,综合文化知识、专业综合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权重比例为4∶3∶3。符合中职技能大赛获奖免试、免考“技能证书”条件的考生,根据学校认定或测试结果确定是否给予免试、免考“技能证书”。

3.“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

“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是国家专为中职毕业生升学开设的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入读高等职业院校接受高等教育。该类考试中,“3”即是语文、数学、英语,专业技能课程证书并不是学生考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是教育部门颁发的相关证书,其中比较常见的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或者全国英语等级证书。

鉴于学生参加“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在语文、数学、外语3门文化基础课上的压力,学生要求参加高职考补习呼声很高。按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调查数据,该校2013级学生共1 463人,70%选择升学,其中44%的学生选择“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高考的方式,人数将达450人。

(二)中等职业学校普职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沟通,保障学生在技术技能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强文化基础教育,使更多具有强烈升学愿望的学生能够通过普职融通的桥梁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学习。

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要加强中高职衔接,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的衔接,形成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沟通上,要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双向沟通的桥梁。如: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开展课程和学分互认,学习者通过考试在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之间转学,从而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2004年,世界银行发布的《中等教育报告》提出普职融通方面的建议:“在确认社会对技能型工人的需求增加时,建议要超越并打破传统职教和普教的二分法,通过基于课程的中等教育改革把能力和技能作为优先发展项目。”[1]

另外,把现有的中等职业学校改成综合高中,按照普职融通的理念来设计高中阶段教育,也不失为一种选择。美国、英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在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上都采用了综合高中这一重要形式。而且,除了在学校组织建构层面实现普职融通外,它们在课程、证书、升学等方面均做出了努力,如设置必修选修课程体系,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实施资格证书制度,构建升学渠道[2]。调研中,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对这一模式表现出较强的兴趣。现行体制下,综合高中办学模式的特点可以用“双重学籍、综合课程、适时选择、多种出路”来概括[3]。它旨在培养兼具文化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既可继续深造学习又可转入社会就业的毕业生,从而真正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参考文献:

[1] 闻待.论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 周京树.高中阶段普职融通的实现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 赵瑛瑛.中等职业学校“职普融通”多元化办学模式研究——以北京市实美职业学校为个案[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0.

(责任编辑肖雪山)

The Status of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Based on the Survey of Three Schools in Guangdong Province

WU Kai-hua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03,P.R.China)

Abstract:The survey shows that the thre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erve the objects of training skilled personnel, insist on employment-orientation to set up curriculum, and actively innovate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and obtain satisfactory result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nnection on all sides and the continuing enhancement of students’ desire to enter higher school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need to reform curriculum structure, construc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gration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strengthen cultural basic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ensuring the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quality to truly realize "being qualified for employment, well-grounded for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Key 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urriculum system; integration between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作者简介:吴开华,男,江西崇仁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2013-2014年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综合高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粤财教【2015】74号)

收稿日期:2015-12-10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98(2016)01-0030-05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财务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