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加减治疗午后咳嗽1例

2016-03-10 22:52任莉莎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天津市双峰道9号孟凡征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李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广西中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验案咳嗽

魏 婷 任莉莎 天津中医药大学 300193 天津市双峰道9号孟凡征 300100 天津市南开医院李 平 300170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乌梅丸加减治疗午后咳嗽1例

魏婷任莉莎天津中医药大学300193天津市双峰道9号
孟凡征300100天津市南开医院
李平300170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关键词咳嗽;乌梅丸;验案

中医认为经络气血流注都有其时辰规律,气血在不同时辰要流注于不同经络,尤其在子、午二时,子为由阴出阳之时,午为由阳入阴之际,故发病于此时的疾病多责之于阴阳气不相顺接,可通过顺接阴阳来调治。笔者跟诊期间发现导师用乌梅丸以顺接阴阳来治疗午后咳嗽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2岁,2014年12月6日因“咳嗽1日余”就诊于天津市南开医院。患者自述于1日前感冒后出现咳嗽,就诊时见:咳嗽,气喘,胸闷,咳吐黄痰,质稠量多,时有痰中带血,口干,无恶寒发热汗出,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纳可,寐安,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滑。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咳嗽,证属痰热郁肺型,治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为法。处方:鱼腥草30 g,天冬30 g,浙贝母20 g,甘草5 g,玄参15 g,黄芩10 g,炒苦杏仁15 g。5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5日后复诊:患者诉服上药后,口干症状得以缓解,但咳嗽、胸闷、气喘、痰中带血症状仍较为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双脉弦。治以清热止咳、宽胸散结为法。处方以小陷胸汤加减:清半夏5 g,黄连10 g,瓜蒌10 g,牡丹皮15 g,玄参15 g,黄芩15 g,地龙20 g,蜜麻黄5 g,醋延胡索15 g。5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5日后三诊:服上药后患者咳嗽症状未见缓解,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诉咳嗽以午后为著,上午及夜间尚可,舌质暗红苔薄,右脉沉弦涩,左脉弦滑。处方以乌梅丸加减:乌梅18 g,黄芩12 g,黄连10 g,细辛5 g,桂枝5 g,炮姜5 g,炙甘草5 g。3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3日后四诊:患者诉咳嗽明显缓解,略感胸闷、气喘,舌质暗红苔黄腻,双脉弦。继以上方加瓜蒌、半夏以行气宽胸、化痰止咳。处方:乌梅20 g,黄芩10 g,黄连15 g,细辛5 g,桂枝5 g,炮姜5 g,炙甘草5 g,瓜蒌12 g,清半夏10 g。5剂,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患者服药3剂后以上症状消失,2周后随访,患者病情稳定,无反复及加重。

2 讨 论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乌梅丸主之。”历代医家多将此方作为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厥阴是指阴阳之间互为交通、阴尽阳复这种相互维系、相互转化的特殊关系,所谓“厥者,尽也”[1]。因此厥阴病的基本病机特点在于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午后即午、未两时,亦是由阳入阴的时间阶段。若此时阳不入阴,阴阳不能相互转化、相互维系,失于互根互用,便可直接影响到经络气血的平衡与交接[2]。使其当升而不得升,当降而不得降,当变化者而不得变化,最终形成阴阳各走其偏之局面。因此午后病症也符合厥阴之阴阳气不相顺接的特点,临证中可用乌梅丸化裁,以调和阴阳,使“阴平阳秘”。

本案中患者初诊时表现出咳吐黄痰、舌红苔黄等一派热象,按其脉证,四诊合参,予清热化痰等常法治疗后效果不甚理想。在后续治疗中经过仔细询问病史,明确其咳嗽以午后为著的特点,遂以乌梅丸加减,以交通阴阳、调和气血、平定寒热。方中乌梅“主下气者,得春生肝木之味,生气上升,则逆气下降矣”[3],用之可使上下交通,阴阳和调,且其酸敛温涩,既可缓辛桂姜之温燥,又可制芩连之苦寒,是为君药。至于其他品味,则是为阴阳各走其偏而设[4]。黄芩、黄连苦寒沉降、坚阴泻火,细辛、桂枝、炮姜主动主升、辛温发散、破阴温阳,炙甘草调和诸药。原方中黄柏主入下焦,故以入上焦直中病所之黄芩替换,又因患者舌红苔黄,热象较为明显,处于阴负阳盛阶段,故黄芩、黄连等苦寒清热药比重较大且弃人参、当归、附子、川椒等甘温助热之品。纵观全方,药性虽相反,而功则相成,辛散与酸收相伍,顺接阴阳,辛开与苦降相合,升降上下,诸药合用,则阴阳贯通、升降有序、寒热平调。3剂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好转,其效如桴鼓。后患者略有胸闷、气喘,遂随证原方加瓜蒌、半夏行气宽胸、化痰止咳。3剂后诸症消失,随访病情无反复,病告痊愈。笔者希望能够借此病案为临床治疗午后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并拓宽传统乌梅丸的应用范畴。

参考文献

[1]郭任.论厥阴病机理即阴阳气不相顺接[J].河南中医,2005,25(10):8-9.

[2]李盈,温义权,陈壮忠.顺接阴阳法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50-2052.

[3]黄杰熙.《本草三家合注》评释[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28.

[4]刘法洲.论厥阴病与乌梅丸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4):6-10.

(2015-10-08收稿/编辑刘强)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52-02

猜你喜欢
验案咳嗽
杜小利教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验案举隅
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味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杏苏散加减联合艾灸治疗慢性咳嗽41例疗效观察
生脉饮加减治疗病毒性心肌炎验案
名老中医张瑞霞主任医师治疗过敏性休克验案赏析
胡志强教授运用化痰通络饮加减治疗眩晕验案举隅
戴天木教授辨治咳嗽验案5则
从气机升降的角度论治咳嗽的理论探讨
氨溴索大剂量冲击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陈福来教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