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宁 江柏华 张碧海 金冠男 杨天一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江柏华教授自拟方治痰瘀阻络型咳嗽临床举隅
丁 宁 江柏华 张碧海 金冠男 杨天一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150036)
内伤咳嗽由脏腑功能失调、內邪干肺所致,将江柏华教授自拟方以“久咳多瘀,久咳多虚”立论,结合中医异病同治治则,将治疗咳嗽的验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咳嗽 痰瘀阻络 异病同治 名医经验
江柏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黑龙江省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肺病学科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全国中医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在中医治疗哮喘、气管炎、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方面成就卓著,笔者有幸随江教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江教授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中说:“五气所病……肺为咳”。临床多以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多见。《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巢元方有十咳之称;张介宾执简驭繁,将咳分为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为表证,属邪实;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形证,多属邪实正虚。久咳一般常规消炎,止咳治疗效果一般,今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效果显著。
例一
王某,女,66岁,2015年11月20日就诊。
主诉:反复咳喘二年余,加重五天。
病史:该患自述近二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喘咳,去医院就诊肺CT示双肺间质性改变,口服激素后症状缓解,随着病情减轻,患者逐渐减量激素,之后病情时轻时重,五日前患者喘咳再次加重,自服止咳化痰平喘药后症状无缓解,故来就诊。
现症见:咳嗽频剧,咯黄痰,喘促,活动后加重,胸闷,胸痛,气短,倦怠乏力,语声低怯,口干渴,舌质淡紫,苔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内伤咳嗽,痰瘀阻络。西医诊断:间质性肺炎。方药:连翘20g,射干15g,桔梗20g,枳壳20g,大贝15g,黄芪20g,太子参10g,茯苓20g,陈皮15g,赤芍20g,丹参20g,川芎20g,地龙10g,砂仁15g,甘草15g。7剂,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二诊:服药后,咳嗽,咯痰减轻,去连翘、射干,黄芪改为30g,太子参改为20g后继续服用,服药方法同前。三诊:咳嗽减轻,痰渐消,胸闷,胸痛,气短,乏力症状缓解,语声有力。纳差,前方加炒麦芽、焦神曲各15g,继续服用。经三诊调治,患者症状缓解,门诊随访未见复发。
按:该患年老平素体弱,肺气虚弱,卫外无力,肺失清肃,壅遏肺气,肺气失降,则咳嗽频剧,咯痰不爽;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故胸闷,胸痛,气短;清阳不升,故倦怠乏力;舌质淡紫,苔黄腻,脉弦亦为痰瘀阻络之征。其中连翘、射干清热解毒;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舒畅气机;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生津止渴;陈皮、大贝止咳化痰;茯苓、砂仁健脾化痰,赤芍、丹参、川芎、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甘草味甘,调和诸药。
例二
李某,男,55岁,2016年03月10日初次就诊。
主诉:反复咳嗽四年,加重三天。
病史:患者自述反复咳嗽病史四年,毎于气候寒冷,季节更替时反复发作,曾多次住院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三日前感寒后咳嗽加重,故来就诊。
现症见:咳嗽频作,咯白黏痰,胸闷,气短,倦怠乏力,面色少华,大便干硬,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内伤咳嗽,痰瘀阻络。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方药:桔梗20g,枳壳20g,前胡15g,百部20g,白术20g,陈皮15g,黄芪20g,太子参10g,丹参20g,川芎20g,当归15g,莪术15g,桃仁15g,甘草15g。7剂,日一剂,水煎服,分2次口服。二诊:服药后,咳嗽,咯痰明显减轻,纳差,加焦神曲、炒麦芽各15g,黄芪改为35g,太子参改为20g以益气扶正,嘱其勿受寒,继续服药。三诊:大便正常,故去桃仁,继续服用。一周后,电话回访,患者自述咳嗽,咯痰症状缓解,胸闷,气短,乏力减轻,纳可,面色红润,精神尚可,未再复发。
按:本例患者慢支病史,多因外感诱发,该患年老平素体弱,肺气虚弱,卫外无力,肺失清肃,则咳嗽频剧,咯痰不爽;痰浊阻络,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故胸闷,气短;清阳不升,故倦怠乏力;舌质淡紫,苔白腻,脉弦亦为痰瘀阻络之征。其中桔梗、枳壳宣降肺气,调畅气机;前胡、百部化痰止咳,温润降逆;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陈皮、白术宣肺止咳,健脾化痰;丹参、川芎活血化瘀;当归、莪术补血活血,瘀祛不滞;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可使血瘀祛,气血益,咳嗽止。
内伤咳嗽,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成痰。因其常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脏器多虚,故可见邪实与正虚并见。湿困中焦,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聚生痰浊,上干于肺,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滋生,久而成瘀,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甚则病及于肾,以致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納气,由咳致喘。中医讲求久咳治瘀,久咳治虚,异病同治。《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曰:“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上述两则病案,虽说西医诊断不同,但均有咳嗽,咯痰,胸闷,气短,舌淡紫,脉弦等久病多虚多瘀的症状。中医认为,久病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别,病因病机甚为复杂,有肺气虚损,风邪留恋、六淫未尽,痰浊、瘀血交错为患[1]。唐容川在《血证论》说:“盖人身气道,不可有塞滞,内有瘀血,则阻碍气道,不得升降,是以壅而为咳……须知痰水之壅,由瘀血使然,但去瘀血,则痰水自消。……一切不治之证,总由不善祛瘀之故”。首开瘀血致病之先河,指出瘀血是咳嗽的重要病理因素,也首次指出久病咳嗽病人,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常有血瘀阻肺之症,为久病咳嗽病人中常存在血瘀证提供了理论依据[2]。张觉人教授认为“重在调补五脏,着眼肺脾肾”“兼顾调畅气机,注重化痰通络”是老年肺系病的基本治则[3]。江柏华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年老体弱的久咳患者,多虚多瘀,虚实夹杂,病情复杂,提出年老“久咳多虚多瘀”的学术观点,法当调补五脏,补肾纳气,健脾利湿,宣肺化痰,随症加减。运用中医整体观和异病同治的辩证特点,为中医治疗咳嗽、哮病、肺胀、肺痹、肺萎等扩展了思路,值得推广。
[1] 王传博,李泽庚,王胜,胡国俊. 风、痰、瘀乃慢性咳嗽久稽不愈之根源[J]. 中医杂志. 2012(13)
[2] 姚银娟. 芎蒌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痰瘀阻肺证疗效观察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 付桃利.张觉人教授从“多脏气衰、三焦痰瘀”治疗老年肺系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5.
(2016-11-16 收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