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2016-03-10 18:40周正华
河北中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萎缩性慢性病

陈 晨 周正华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193)

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进展

陈晨周正华1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2级硕士研究生,天津300193)

【摘要】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故就近年来关于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中医药治疗CAG提供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

【关键词】活血祛瘀;慢性病;胃炎,萎缩性;中医药疗法;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胃黏膜上皮固有腺体的萎缩或消失的病变,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在CAG基础上伴有中、重度不完全性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者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国内外多数学者已认同胃癌的发展模式,即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故积极治疗CAG是阻断胃癌发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中医学虽无CAG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腹胀等范畴。CAG具有“其来也缓,其去也渐”的病理特征,故临床治疗疗程较长[1]。现代医学治疗CAG常采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及助消化类药物等,能稍稍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但易复发。而中医中药基于“治病求本”、“未病先防”的理论,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CAG,不仅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降低胃癌的发病率。现将近年来关于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综述如下。

1瘀血贯穿于CAG疾病过程的始终

中医学认为,CAG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演变而成,是一个由气及血、由经入络的渐变过程。叶天士首倡“久病入络”之说,并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另外,胃为多气多血之腑,以通降为顺,各种致病因素均能使胃腑气血功能异常而致瘀阻。因此,CAG的发生与瘀血密切相关。

1.1瘀血是CAG发生的重要病因中医学认为,CAG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机为虚实夹杂。CAG因多种内外因素互相交织,导致脏腑阴阳失调,脾胃虚弱,升降失常,血行瘀滞而发,瘀血既是CAG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其致病因素。《景岳全书·胁痛》曰“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则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续医随笔·承制生化论》曰“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素问·痹论》曰“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脾胃虚弱,血运无力,而致气虚血瘀;脾虚失运,内生痰湿,阻滞中焦,日久而致痰瘀互结;脾胃阳虚,阴寒内生,血失温煦,而致寒凝血瘀;情志不舒,气机不畅,而致气滞血瘀;久病不复,耗伤胃津,胃失濡养,血行迟滞而夹瘀。故《脾胃论》曰“脾胃不足皆为血病”。

1.2瘀血是CAG癌变的关键环节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都与其致病因素密不可分,是致病邪气与机体抗病能力相互斗争的结果,CAG癌前病变也不例外。瘀血一旦形成,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瘀血内停,正邪相搏,久则正衰邪胜,复感他邪;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胃腑失于濡养而致萎;瘀血留滞,血脉运行失常,脉络瘀塞,从而加重瘀血;或夹邪浊为患,积于胃腑,日久可渐形成有形之积。正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曰“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可见瘀血阻滞,使胃黏膜腺体血运障碍,营养匮乏,促使CAG发生及腺体萎缩加重。

据现代研究报道,CAG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其中血液的高黏状态壅塞血气,不得宣通,严重影响胃腑的微循环灌注,使胃失滋润、胃黏膜变薄、腺体萎缩,形成了CAG向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癌前环节转化的病理基础[2]。在对CAG患者舌质、舌苔、舌形、舌下络脉、舌尖微循环等多方面观察后发现,CAG癌前病变患者的舌象多表现为舌质黯红或青紫瘀斑,舌下络脉扭曲、扩张及瘀点,舌尖微循环检测见畸形管襻增多、管襻扩张淤血、渗出明显、血色黯红及流态异常[3]。由此得知,在CAG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瘀血这一病理状态,且贯穿于CAG的全过程,并随着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这或许是其发病及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4]。

2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的临床研究

针对上述有关CAG的病因病机,不难看出CAG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离不开瘀血,而“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临床上以活血化瘀为遣方大法,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加减,兼以理气、益气、养阴、温经等治法,充分发挥中医中药治疗CAG的独特优势。

2.1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CAG以长期反复发作或间断发作上腹部隐痛、腹胀,进食后加重为主要表现,并伴有嗳气、恶心、食欲减退、腹泻或便秘等,具有病情缠绵、不易治愈的特点,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临床上采用具有疏通经络、破瘀散结之功的活血化瘀大法治疗CAG,可明显改善脾胃的气血运行,促进其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具有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5]。王阳[6]应用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CAG 42例,治疗组选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味(药物组成:丹参30 g,炒延胡10 g,檀香10 g,砂仁5 g,紫苏梗10 g,橘络10 g,大黄5 g,甘草3 g,蒲黄10 g,五灵脂10 g),每日1剂,每日2次,同时联合常规西药(即枸橼酸铋钾胶囊,110 mg/包,空腹口服,每日4次/d;多潘立酮片10 mg,每日3次;维乐生2片,每日3次)。对照组42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治疗组),2组总疗程均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59.52%,总有效率88.10%;对照组临床显效率35.71%,总有效率61.90%。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唐旭东等[7]、金学洙[8]常以失笑散为基础方治疗CAG,并根据寒热虚实之异随证加减,有效地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临床疗效。张露等[9]从气虚血瘀论治CAG癌前病变的理论依据,治疗组30例予益气活血方(药物组成:炙黄芪、莪术、党参、炒白术、茯苓、炒薏苡仁、白花蛇舌草、炙甘草)口服,每日1剂,每日2次;对照组30例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2组均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胃脘疼痛、胃脘痞满、纳呆少食、嘈杂、嗳气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3.3%,明显优于对照组46.7%(P<0.01)。吴大斌[10]研究发现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药物组成:黄芪20 g,太子参15 g,白术10 g,白芍药15 g,制半夏10 g,陈皮10 g,甘草8 g,丹参10 g,檀香5 g,薏苡仁30 g,仙鹤草15 g,莪术10 g,茯苓10 g)能明显改善CAG患者的临床症状,帮助胃黏膜修复,增强患者免疫能力,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此外,还有许多学者运用自拟的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方剂治疗CAG,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1-12]。

2.2促进黏膜修复,逆转癌前病变目前,西医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主要是针对一些不适症状的治疗,对胃黏膜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逆转作用甚微,而传统中医则讲究辨证论治、治病求本、未病先防,在胃癌癌前病变的辅助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沈舒文教授认为CAG伴肠化系病久胃腑津液凝结为痰,营血凝滞成瘀,痰瘀互结,凝滞胃络,即“久病入络是也”。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自拟消痰化瘀汤(药物组成:炙黄芪、薤白、瓜蒌、九香虫、百合、丹参、檀香、白豆蔻、草果、枸橘、莪术、黄药子、炙甘草)标本兼顾,可明显改善CAG伴肠化者[13]。沈杰[14]基于中医“不通则痛”的理论,临床上应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AG176例,治疗组与对照组(176例)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外,治疗组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2组均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对照组总有效率78.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秀梅等[15]应用化痰消瘀方(药物组成:陈皮12 g,法半夏10 g,鸡内金10 g,丹参15 g,薏苡仁30 g,蒲黄粉10 g,半枝莲15 g,仙鹤草15 g,猫爪草15 g)治疗CAG伴肠上皮化生261例,每日1剂,早、晚分服,疗程6个月。结果:在入组的261例中,胃黏膜萎缩好转218例,好转率83.52%,肠上皮化生好转177例,好转率6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化痰消瘀方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疗效肯定,且对胃黏膜萎缩的疗效优于肠上皮化生(P<0.01)。张艳[16]将60例CAG随机分为2组,各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叶酸5 mg,每日3次。若胃痛较剧烈加铝碳酸镁片2片,每日3次;若腹胀明显加服莫沙必利1片,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健脾活血方(药物组成:炙黄芪15 g,党参15 g,枳壳15 g,八月札15 g,白术12 g,茯苓15 g,当归12 g,莪术12 g),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2组均8周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疗效优于 对照组(P<0.05)。樊冬香等[17]将CAG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自拟中药方芪夏连棱汤(药物组成:黄芪15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生薏苡仁15 g,半夏12 g,黄连6 g,白花蛇舌草15 g,三棱12 g,莪术12 g,白屈菜15 g,延胡索18 g,玉竹10 g,猴头菌15 g,香橼12 g)治疗;对照组40例用三九胃泰冲剂治疗,每次10 g,每日2次。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刘启泉等[18]、邱作成等[19]运用解毒活血法、健脾益气法治疗CAG,可有效阻断或逆转部分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并且疗效随疗程的延长而增加,使药物预防胃癌成为可能。

3实验研究

杜群等[20]观察了活血化瘀中药对CAG模型大鼠CAG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AG大鼠胃黏膜细胞核内相关嗜银蛋白(AgNOR:用来反映核仁活动的变化,其计数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相关性)计数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中药生物学指标)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动物,经活血化瘀药治疗后其数值明显降低,增殖区面积减少,凋亡指数大幅度下降,表明活血化瘀药对CAG大鼠胃黏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凋亡有抑制作用,从而恢复了CAG的细胞及腺体数目。陆为民等[21]观察了胃舒胶囊对CAG癌前病变大鼠血液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 1α(6-keto-PGF 1α)及其比值的影响。经给予根据活血消痞、健脾益气、标本兼顾的原则制成的胃舒胶囊预防和治疗的大鼠,血液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接近正常组(P>0.05),胃黏膜病变也较轻,提示胃舒胶囊能有效降低血液TXB2含量,调整TXA2-前列环素I2(PGI2)的动态平衡,改善胃黏膜循环灌注,清除代谢产物,促进萎缩腺体的修复和再生。于佳宁等[22]对益气养阴活血法为主组方的临床经验方剂萎胃康(药物组成:西洋参、白术、白芍药、三七、延胡索、熊胆、甘草)及其拆方进行研究,探讨其改善大鼠胃黏膜萎缩的作用机制。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全方组、补益组(西洋参、白术、白芍药、甘草)、祛邪组(三七、延胡索、熊胆)和西药组(维霉素糖衣片),给药30 d后观察对大鼠胃黏膜组织形态及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受体(EGFR)表达的影响。结果:各药物组均可显著改善胃黏膜萎缩,降低胃黏膜EGF、EGFR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全方组疗效最好(P<0.01)。

4小结与展望

CAG临床发病率高,病程迁延,反复难愈,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癌前状态之一。目前缺乏公认的有效治疗措施,与西医学相比,中医学凭借辨证论治、未病先防、副作用少等优点,成为治疗CAG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手段,突显出一定的优势。在临床表现上,CAG以胃脘部刺痛或隐痛,痛处固定,或见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等为主;在辨证分型上,胃络瘀阻证的胃镜下病损程度和病理形态改变较其他证型为重[23];在用药方面,据有关治疗慢性胃炎的中医文献报道粗略显示[24],中医组方中活血化瘀药物使用率高达50%~60%,而在CAG中则更高,以上均表明瘀血是CAG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故活血化瘀法是其治疗大法。其中活血化瘀药物可能通过改善胃黏膜循环而发挥作用,如直接改善胃黏膜血流量、加强胃壁屏障、清除自由基等[25]。综上所述,中医中药治疗CAG疗效肯定,对此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多层次、多靶点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使中医药治疗CAG的疗效得到认可而提供充足的循证医学依据。

参考文献

[1]郑保平.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的病机和证治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1):8-9.

[2]祁宏,耿曙光,许定仁,等.萎胃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1):42-44.

[3]林秀萍,王惠娟,姚保泰.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舌诊检测指标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6(2):73-75.

[4]张玉,林庚金,金惠铭,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流量的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97,14(2):101-102.

[5]赵伟.活血化瘀法治疗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14,9(6):144.

[6]王阳.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2,20(8):373-374.

[7]王春燕,王萍,王凤云,等.唐旭东运用失笑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瘀证经验[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3):96-97.

[8]金学沫.枳实消痞丸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4):217-218.

[9]张露,沈洪,周晓波,等.从气虚血瘀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3,20(1):16-20.

[10]吴大斌.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12):2529-2530.

[11]徐建立,林吉品.益气化瘀阻萎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80.

[12]管怀德,郑云霞.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山西中医,2010,26(10):29.

[13]赵梅梅,蒋喆.沈舒文教授用消痰化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经验[J].陕西中医,2013,34(8):1033-1034.

[14]沈杰.复方丹参滴丸治疗17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3,22(5):445-447.

[15]冷秀梅,郭亚云,魏睦新.化痰消瘀方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0):505-508.

[16]张艳.健脾活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血瘀型3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3,21(11):601-602.

[17]樊冬香,宋恩峰,胡家才.芪夏连棱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4):204-206.

[18]刘启泉,杜艳茹,王志坤,等.解毒活血法治疗胃癌前病变6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6,27(1):35-36.

[19]邱作成,李志钢,闫宏宇,等.健脾益气、化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探讨[J].中医学报,2014,29(1):94-95.

[20]杜群,王汝俊,徐勤,等.活血化瘀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0(2):136-139.

[21]陆为民,单兆伟,吴静,等.胃舒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血液TXB2、6-keto-PGF1α及其比值的影响[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7):809-810.

[22]于佳宁,林海燕.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9):781-782,807.

[23]叶彬,来丽群.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3):159-160.

[24]王爱云,单兆伟.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瘀血论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2000,8(5):290-291.

[25]王茵萍,潘华峰,李任先,等.活血化瘀药物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粘膜血液循环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1):67-69.

(本文编辑:董军杰)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3.047

作者简介:陈晨(1987—),男,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医内科脾胃方向。

【中图分类号】R242; R573.320.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3-0469-04

(收稿日期:2014-07-31)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天津300193

猜你喜欢
中医药疗法萎缩性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