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岳
(中共东海县纪委,江苏 东海 222300)
廉洁政治生态构建中德治的内涵解读及推进策略
魏 岳
(中共东海县纪委,江苏东海 222300)
“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领导干部德的好坏,事关社会风气好坏、人民利益得失、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依然面临着严峻复杂的形势,如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正确对待利益取舍,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廉洁自律心态,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积极探索唤醒党员干部高尚思想道德追求的有效途径,让从严治党兼具道德感召力和纪律约束力,让制度运行在思想认同的轨道上,二者各司其职而又辩证统一、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内外兼修、标本兼治的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
德治;党风廉政建设;政治新生态;构建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1]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作风建设、反腐败,在涤荡“四风”中扫除影响政治生态的沉疴顽疾,在“打虎拍蝇”中剜除破坏政治生态的恶性毒瘤,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但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不断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2]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事实表明,腐败分子之所以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道德防线失守开始的。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重构廉洁政治新生态,必须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自律基石,以思想之“堤”阻挡贪腐浊流的侵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即事物之本性、特性,在从严治党的当下,“以德治党”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党的建设的内生需求,是对中国廉政制度与实践做出的理论回应。从历史发展和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具有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第一,依规以德治党是对古今中外历史的深刻总结。纵观历史,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强调为官之德,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克己修身”到宋元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德法合治,官德思想和传统的德治文化深刻影响着官员的选任。凡是注重“德治”的朝代,统治时间就长,会出现“盛世之治”局面,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开元盛世”;相反,则会出现社会动乱、国家分裂而很快改朝换代。如秦代用“焚书坑儒”“严刑峻法”来治理秦国之民,结果陷入风雨飘摇之中,“二世而亡”。纵观世界,一个治理有效、影响广泛的政党,定然做到政党的纪律与道德有机结合,以共同的理念信念、价值准则不断约束规范党员的行为。
第二,依规以德治党是我党战无不胜的经验遵循。我们党从创立起,就高度重视以德治党,以共同的理想信念激励党员、团结队伍,凝聚起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3]刘少奇同志也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深刻指出:“共产党员应该具有人类最伟大、最高尚的一切美德,具有明确坚定的党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即党性、阶级性)。我们的道德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的道德。”[4]
第三,依规以德治党是强化规矩纪律、增强看齐意识的现实要求。纪律和规矩是“管党治党的尺子”,它为党员干部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但管党治党涉及的领域广泛,纪律不可能覆盖所有领域,因此必须将良纪善治和德治礼序有机结合,共同发挥作用。2015年,中共中央颁布实施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两部法规的修订完善是党的建设和发展历史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实现了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的深度融合,把从严治党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规范和道德要求,为党的建设注入了强大正能量,两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
第四,依规以德治党是党员干部坚守精神家园的内生动力。纵览近年来的腐败案例,纪律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是重要原因,但正是信念滑坡、理想动摇产生了最初的腐败动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对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有个形象的比喻: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他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5]广大党员干部身处社会各个阶层,扎根于群众当中,党员干部的言谈举止直接代表一个单位、一个政党的形象,给广大群众印象最直观,他们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道德标准将成为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所以,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要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以张思德、雷锋、焦裕禄为楷模,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廉洁自律,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矢志不渝、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尚贤者,政之本也。”我们党一直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一堂“必修课”,引导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然而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现象却屡屡见诸于媒体,其原因何在?究其根源,这些领导干部仅仅把法纪视作红线,认为只要守住“国法家规”即可高枕无忧,恰恰忘记了不触碰法纪底线仅仅是对领导干部的最低要求。违法必先违纪,守纪须先修德,道德底线更应严明于纪律底线。
(一)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方式
近年来,领导干部道德失范事件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方面的丑闻在触动着公众敏感神经的同时,还严重误导、丑化了公众对领导干部群体的认知。依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信息统计,在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 月31日公开的276起案例中发现,高级领导干部道德问题突出,90余人被提及存在“道德败坏”问题,约占32.6%,这个数据值得辨析与深思。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信念丧失,精神空虚。个别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荣辱美丑混淆,价值取向畸变,心灵无所寄托,便只得求神拜佛,寄托于神灵的庇护。二是作风败坏,腐化堕落。近年来被查处领导干部的违纪表述中,最常见的就是“生活腐化”。少数领导干部沾染歪风邪气,认为个人作风问题纯属小节,无碍大局,更有甚者对此不以为耻,乐在其中。三是滥用公权,胡作非为。在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提升的同时,个别领导干部反倒利用手中权力,违法乱纪,肆意妄为。四是官架十足,高人一等。有的官员自以为当了领导,就能为所欲为、呼风唤雨,将“为人民服务”抛之脑后。五是贪婪疯狂,不择手段。有的领导干部为一己私利,逞一时之气,置法律于不顾。
(二)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发生根源
首先,理想信念的动摇,是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内因。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旧的道德观念和体系受到极大冲击。个别领导干部不注重学习,放松个人道德修养,放弃主观世界改造。没有意识到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个人利己主义的利益诉求当作人类经济行为的基本动机”[6],极易导致精神迷茫、信仰迷失,进而使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思想逐渐蔓延开来。一旦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出现了动摇,就会放纵自己对权力、金钱、美色的欲望。长此以往,势必会突破道德底线,失守道德防线,导致从生活上的扭曲,演化为经济上的贪婪、政治上的变质。认真剖析每一起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案例,都可以发现,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旗帜鲜明,在各种诱惑面前难以自觉抵制,最终迷失自我。
其次,用人导向的偏差,是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诱因。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长期以来,“道德”作为软约束,由于对领导干部道德缺乏系统的科学评价体系,很难通过直观的形式去了解和把握,更无法对道德进行“量化”考核。这一直是干部考察中的难点和弱点,有时甚至处于盲区。一些组织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较为忽视对道德修养的考量,加之道德评价标准过于空泛化和简单化,形成了重才轻德、以绩掩德的片面用人导向。致使许多道德品质良好、才干突出的干部得不到应有的晋升和奖励,少数没有经过严格政治锻炼、思想品德基础不牢的人,仅凭着所谓显性的“政绩工程”、学历等因素反被委以重任。
再次,监督机制的缺位,是领导干部道德失范的成因。领导干部的道德操守既要求个人的自我改造、自我修养,又需要有很强的外在约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对领导干部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管理,缺少对领导干部道德失范问题的监督保障,权力运行流程监管往往仅限于走形式甚至严重“缺位”。同时相应惩处机制不全、不细、不实、可操作性不强,难以对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进而引起其他违法乱纪行为产生足够的震慑。在这种“为遵守制度的人设计制度”的监督状况下,在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下,一些领导干部的道德失范问题就会从最初的“履薄冰”直至“临深渊”。
德乃立身之本、为官之要。个别领导干部台上反腐、台下贪腐、道德失范,不仅造成执行资源的浪费、政府公信力下降,更破坏了党群、干群之间关系。为此,加强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的监督,对症下药,及时做到提醒诫勉、严肃惩处,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
(一)委托第三方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进行定人定项监督
当今社会,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信仰缺失、作风浮漂、贪图享乐、以权谋私等道德失范问题,造成了一些群众对领导干部不信任、甚至对政府的决策质疑,第三方组织出具的“领导干部道德鉴定书”无疑是一副粘合剂。(1)专业水平提高鉴定科学性。对普通群众难以监督、难以评议的领导干部德行部分,委托社会专业评价机构、道德风险评估专家,针对领导干部道德失范行为进行监督、调查、研究,并从领导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专业知识综合考量,保证“领导干部道德鉴定书”公正、全面。(2)细化监督道德失范清单。依据新修订的《准则》《条例》两项法规对领导干部提出的道德要求,围绕政治品德、道德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进行定项监督。对“一把手”进行满意度测评。广泛搜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民意调查、电话网络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对身边的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进行走访搜集、综合权衡,并将领导干部失德评议结果向社会公布,约束领导干部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发挥好表率、模范带动作用,引领社会道德风尚。[7]
(二)利用新媒体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进行全面监督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领导干部是否认真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利益的监督意识逐渐提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常常被大众所关注,尤其是少数领导干部失德行为往往被迅速传播、放大化。(1)强化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让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新媒体为广大群众监督领导干部道德失范提供了便捷平台。充分利用这些新媒介,对曝光涉及少数领导干部道德失范情形绝不护短、敢于查实,对经核实查证的通报批评、严肃问责。(2)加强对媒体监督的引导。由于舆论媒体辐射性广、影响力大,对存在过分报道甚至恶意歪曲事实、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的媒体需严肃问责,规范媒体监督在领导干部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定期发动网络评议活动。通过新媒体定期开展领导干部失德监督活动,公开领导干部失德行为监督程序、方法、结果运用,督促广大领导干部不断净化、完善、提高。
(三)发动广大群众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进行常态化监督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能够反映其执政为民的意识,新形势下,一个领导干部的道德素养高低、履行职责的好坏,最有发言权、检测权的是广大群众。(1)招募道德评议监督员。包括人大代表、媒体工作者、无职党员、退休老干部、普通群众等,不断强化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全面监督,尤其是“八小时”以外行为的监督,道德评议监督员定期向纪检监察部门汇报。(2)拓宽群众监督渠道。规范群众监督领导干部失德程序,严格信访举报制度、意见征询制度等。完善群众监督的保护激励机制、意见反馈机制,减少群众举报环节,让群众监督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3)加大党务政务的公开透明力度。党务政务公开是群众了解政府行为、监督领导干部的有效途径,设立投诉举报电话和公共信箱,对领导干部权力运行进行监督,杜绝以权谋私、生活腐化、权钱交易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行为。
(四)组织党政机构对领导干部失德行为进行巡察监督
一个领导干部违纪往往是道德先沦丧,要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失范问题的监督惩处,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1)健全完善道德等级评定数据库。围绕理想信念、忠诚奉献、务实清廉、遵纪守法、勤俭自律、家庭和睦等内容,根据失德行为和影响,定领导干部失德级别,并实施动态管理,作为巡察领导干部失德行为的重要“电子档案”。(2)加大明察暗访巡察力度。纪检监察机构受理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四风”等问题的投诉举报,对群众反映最集中、反响最强烈的领导干部失范行为进行定点巡察。可邀请财政、民政、社会保障等掌握民生资料、与被查找对象工作职能相近的部门代表参与巡察,实地调查了解,及时核实查证、诫勉谈话,提高查找的质量和效率。(3)强化领导干部道德考核。尤其是对拟提拔、调整的领导干部,要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为原则,除了政绩考核,还应加大道德考核抽查比例,避免重才轻德、以才蔽德的现象。道德考核评价结果将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等次、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真正让领导干部成为一个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好公仆。[8]
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类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下大力气予以解决,不仅要从良心上加以叩问,去唤醒那些落魄的灵魂,而且要依纪依法严惩,让失德者付出沉重的代价,不断推动良好道德风尚在全社会的形成。
第一,依托宣传载体,引领崇尚道德催生新风。要养成良好的官德,既需要个人内心的涵养,也需要良好社会环境的创设。因此,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道德水准,舆论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以强大的舆论为推手,突出创新,丰富载体,从内涵到形式推陈出新,对严守官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不间断、高强度的宣传与推介,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营造出人人向善的全新氛围。以“道德模范”评选、“寻找身边好干部”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挖掘群众身边讲诚信、守公德的好干部鲜活事例,提炼为政之本为官之要;以开展“晒家规、说家风”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党员干部传承中华美德,讲述家风故事,倡导廉洁风气,以好家风涵养好作风。大力推进“用权讲官德交往有原则”公益广告宣传,在重要版面、黄金时段、显著位置用公益广告普及党员干部道德行为规范。同时,依托各级各类媒体设置道德领域专题专栏节目,曝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负面典型。让失德行为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第二,常态化道德教育,增强廉洁心理培养。古人云:“焉行为不端,源心术不正。”人的心理影响并决定其外在的行为,心态不端是导致党员干部失德行为的重要根源。党员干部要想构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大堤,就需要进行道德教育熏化。(1)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建设,照镜子。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道德讲堂”,结合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从理论和实践上深刻诠释官德内涵,使得广大党员干部能够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从中有所触动、有所感悟,始终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行。(2)广泛开展认知教育,洗脑子。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中心等传统认知教育培训主阵地的基础上,借助现代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微电影以及手机客户端等载体,及时传递反腐倡廉新声音,解读党纪政纪新法规,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群众观念,涵养良好作风。(3)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教育,树榜样。有句话说得好,“最小的善行胜过最大的善念”。道德教育同样如此,除了开展“道德讲堂”、开展认知教育外,还应突出行为教育,注重道德实践的养成,让党员干部在为群众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树立起社会道德标杆。
第三,植根心灵引导,不断提升定力、抵制诱惑。古希腊《伊索寓言》告诉我们“贪婪往往是祸患的根源”。当前形势下,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始终保持廉洁从政心态,时刻警醒自己,提升定力,修剪欲望,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做事。(1)搭建领导干部廉洁心理交流平台。建立廉洁心理教研中心,借助各大政府网站,设置“心廉心”直通车等特色栏目,开辟廉政心理在线咨询、互动论坛等模块,通过心灵关爱交流,不断培养和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意识。建立健全廉洁心理引导谈话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党员干部特点,有计划有步骤采取“交谈”“约谈”“问答”等方式,帮助其发现失德症结,引导党员干部解决心灵失衡、扭曲等问题。(2)落实党员干部定期参加心理讲座制度。启动心理名师大讲坛,定期为党员干部各类失德心理进行把脉开方,教授疏通心结、纯洁心理方式方法。建立廉洁心理引导场所,通过设置宣泄室、测试室、咨询室等,及时帮助党员干部释放自身压力,及时化解情绪障碍,达到修正自我、濡养心境的目的。
第四,引入考评机制,推进官德规范化建设进程。由于现实中,我们对党员干部官德的考评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导致各地对官德的考评纷繁芜杂,只有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党员干部官德考评机制,才能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可参照并指导自己言行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一般言之,这些道德规范准则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治国方略以及国外有影响的执政党治国理政先进经验中加以汲取,通过消化创新,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官德规范体系。(1)科学化考评增强官德建设的导向性。对党员领导干部官德的考核要把功夫下在平时,既要“常考”,也要“专考”,既重视“八小时内”的官德,也要适当延伸至“八小时外”;在日常官德测评工作中,我们既要重视正向测评的结果,也要重视反向测评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将正反两方面测评结果进行逐项比对,从中获取比较客观真实的情况。规范化结果运用增强官德建设的成效性。对于党员干部德方面的考评结果,既要将其反馈给当事人,又要将其作为党员干部选拔、升迁、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同时要将考评结果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晾晒,充分发挥官德考评的激励约束作用。(2)制度化建档增强官德建设严肃性。对党员干部,应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官德监管档案,对不同阶段官德情况进行如实记载,包括各类失德失范行为及官德考评结果。
第五,建立惩戒制度,对官德失范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自古正邪不两立,扬善必须惩恶。(1)建立失德行为调查机制。由纪检监察、司法、检察、公安等部门组成官德失范举报查处协调机构,收集经由网络、信函、电话等渠道举报的党员干部失德线索,对受理的举报线索按照分流、评估、反馈等程序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及时通报,杜绝线索积压。(2)建立失德行为惩戒机制。进一步总结完善抓早抓小快查快结新模式,对党员干部德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谈话,有效防止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努力让守纪律讲规矩养成好习惯、形成新常态;对那些道德败坏、影响恶劣的党员干部,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以猛药去疴的决心,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通过一系列机制手段释放强烈信号,让官德失范党员干部受到严惩,付出代价。
做人讲人品,做官讲官德,就是要始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治家。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坚持事业至上,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要锤炼高尚人格。人格是最好的表率,锤炼高尚人格,就是要做到诚信明礼。领导干部尤其要做群众的表率,在单位做个好领导,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个好家长。真正做到权大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
[1] 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改进作风制度建设进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1(1).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9.
[4]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5]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6-30(1).
[6] 亚当·斯密.国富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7] 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三严三实”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重要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5-12-30(1).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交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罗海丰]
Connotation of the Rule of Virtue and its Promotion Strate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Government
WEI Yue
(CPC Donghai Committee,Donghai,Jiangsu 222300,China)
“If officials conduct decent,folkway is simple and honest.If officials conduct bad,folkway decreases.”The morality of leading cadres is a matter of good or bad social atmosphere,the people’s interest,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party and the state.At present,the construction of honest and clean government and the fight against corruption are still facing a grim and complicated situation.How to correctly treat the interests of choice in the complex social environment,and to maintain a clean and honest attitude when facing all kinds of temptations,is a major and urgent practical issue.Hence,we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 to awaken the noble ideological and moral pursuit of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The policy of running the party strictly should be ethical and disciplinebinding,and the system should run in the track of the ideological identity.The two are dialectical unity and mutual coordination,which help to form a new pattern of comprehensive governing party with refining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and addressing both the symptoms and root cause.
rule of virtue;promoting ethical party and government;new political ecology;construction strategy
D630.9
A
1671-394X(2016)06-0013-06
2016-04-15
魏岳,中共东海县纪委书记,江南大学客座教授,从事廉政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