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金芳,刘红民,刘 硕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2.叶县畜牧局)
简述动物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与绿色养殖
冯金芳1,刘红民2,刘硕2
(1.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453000;2.叶县畜牧局)
胃肠道作为动物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的养殖行业中,随着对机体各组织、器官研究的深入和科研手段的进步,胃肠道营养对胃肠道局部和全身免疫影响的研究也组建增多。绿色生态环保养殖是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所以,养殖一定要养好动物的肠道。笔者简述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希望能为养殖业的朋友提供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胃肠道是动物体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大的器官,同时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管道。其组成从口到肛门,长8~10 m,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场、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门。胃肠道有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的功能。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胃肠道是环境与动物体之间最大的黏膜屏障。
猪的胃壁分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四层。黏膜层包括无腺部和有腺部两部分。其中有腺部黏膜层在胃内壁上覆盖着一层厚约0.3~1.5 mm的胃黏膜,胃黏膜上生长着三种腺体:即贲门腺、胃底腺和幽门腺。3种腺体加起来的数量是惊人的,每天分泌的胃液的数量约有1 500~2 500 ml,贲门腺和幽门腺主要分泌黏液,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酸的强刺激和胃蛋白酶的强消化力,都不能破坏胃黏膜,主要就是因为黏液总是先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出来,并均匀地布散到胃壁上的缘故。胃黏膜的这种巧妙的自我保护功能,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自然的杰作之一。胃壁的肌层很发达,其强有力的收缩,使胃内容物的混合和向肠内运送。
小肠为典型的中空性器官,管壁上的柱状细胞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杯状细胞具有分泌黏液的功能,起着润滑肠腔和保护黏膜的作用。小肠黏膜上皮和黏膜固有层向肠腔内凸起形成了小肠绒毛,为小肠特有的机构。具有扩大肠腔内面积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小肠绒毛宽大叶状,内有乳糜管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分布。乳糜管属于毛细淋巴管,具有吸收脂肪酸等大分子的功能。毛细血管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随肠的静脉经门静脉回流入肝。黏膜内有肠腺,分泌肠液进入小肠腔内,胰腺分泌的胰液,肝脏分泌的胆汁,也通过导管进入肠腔内。这些消化液使食糜变成乳状,再经消化液中各种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食物残渣、部分水分和无机盐等借助小肠的蠕动被推入大肠。黏膜下层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潘氏细胞和部分环状细胞)和神经丛等。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小肠黏膜的表面积非常大,动物通过这一表面与各种养分、微生物和外源性毒素发生直接接触。小肠不仅能使养分在肠腔和血液循环系统之间进行交换,而且也能防止病原体穿过肠壁进入体内。
大肠壁由内外依次为黏膜(无绒毛结构)、黏膜下层,肌肉层和浆膜。大肠壁内含有大肠腺,其分泌液呈黏液状(不含消化酶),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如氨、胆汁酸等),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大肠还分泌黏液蛋白,能保护黏膜和润滑粪便,使粪便易于下行,保护肠壁防止机械损伤。大肠中的pH近中性,在厌氧条件下其运动性会降低。这种条件有利于大量正常菌群的繁殖和生长。大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吸收粪便中的水分、电解质和其他物质,形成、贮存和排泄粪便。
总之,动物体肠道内栖息大量的正常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和宿主形成了共生关系。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健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好比植物拥有强壮的根须盘踞在肥沃的土地里才能结出丰满的果实一样,如果没有强壮的根须,多么肥沃的土地也枉然,动物的根须就是肠道,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好的肠道是健康之本。动物胃肠道的结构与功能对预防动物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动物胃肠道结构与功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但具体免疫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随着现代健康养殖的逐步推进,要养好畜禽的胃肠道,保护动物胃肠道黏膜健康,维护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不能随意滥用抗生素,真正做到无病、健康、高效、绿色养殖!
S81文献标识码:B
1004-5090(2016)07-0019-01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