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博 张桂红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控
方博 张桂红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引起病猪的急性贫血型黄疸和发热。急性病例可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慢性病例则影响肉的品质。因此对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猪附红细胞体;贫血型黄疸;发热;防控
附红细胞体病也俗称类边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等,由寄生于人、猪、牛、鼠等几种动物的红细胞或血浆里的附红体所引起,主要临床症状是急性、黄疸、贫血、消瘦、呼吸困难、腹泻和发热,严重时可造成死亡。猪附红体属于立克次氏体,形体比血液原虫小,其形态多呈球形、细杆形,平均直径在0.2~2μm。光镜直接检查血液,红细胞呈橘黄色,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呈淡蓝色。电镜下观察经姬姆萨染色后的血涂片,红细胞上呈粉红色。附红细胞体常附着于红细胞上因而得名,常一端或全部吸附红细胞表面或周围。由于吸附的数量及其形态不同,使红细胞呈毛球状、齿轮状、不规则的芒星状。猪附红细胞体对化学消毒药物较敏感,普通消毒药物就能杀灭,但其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利用0.5%石炭酸于37℃经3h可将其杀灭。猪附红细胞体在5℃条件下可存活15d,在冰冻的血液中存活时间可长达31d,在-70℃条件下,可在15%甘油的血液中存活80d,冻干成粉保存可保存三年之久。
该病一般多发于高热、多雨的夏季,冬季发病较少。猪场中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染,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有的呈隐性感染,成为传染源。常与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混合感染。病原主要为接触性、血源性、垂直性及吸血昆虫媒介等方式传播。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主要的传染源。潜伏期长短不一,平均潜伏期7天左右。另外,断奶仔猪饲养密度大、营养水平差以及饲养管理水平差等因素均可导致该病的急性发作。
该病怀孕母猪、保育猪多发,种猪发病较少。不同年龄的猪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差异较大。
3.1哺乳仔猪
7-10d的哺乳仔猪较易感染该病,病猪开始时体温升高至42℃,发抖,腹泻;眼结膜苍白或黄染,皮肤发红。病程短,死亡率高,大部分仔猪临死前有四肢抽搐或划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
3.2断奶仔猪
以40-60d的断奶仔猪为例,发病后猪精神萎顿、喜卧、嗜睡、扎堆、稽留热。病猪皮肤苍白;眼结膜发炎、水肿,严重时因眼睑粘连而无法睁眼;个别猪耳尖发绀,少数猪胸部、耳后及腹部有出血斑点;有的猪步态不稳;有的猪发病7d左右会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出血严重。
3.3育肥猪
对于患病育肥猪,表现为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病猪常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四肢无力,站立不稳。体温高达40℃以上,稽留不退。被毛无光泽,呼吸不畅,且排出浓茶色尿或血尿,排便困难,粪便呈羊屎样,粪球表面可见潜血和粘膜。
3.4怀孕母猪
发病时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喜卧,厌食,全身皮肤发红,乳房及外阴水肿,不发情或延迟发情,屡配不孕,流产,早产,产仔数少,产弱仔,木乃伊胎,死胎及产后无乳等一系列繁殖障碍综合征。
3.5公猪
公猪较少感染,病猪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精子活力下降等症状。
该病的特征性病变是贫血和黄疸。剖检病死猪,可见皮下水肿,血液稀薄如水样且凝固不良;粘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黄染;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脾肿大,发黑,上有坏死点或坏死灶;肝脏肿大变脆,表面呈土黄色大理石样,有实质性炎症和坏死;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胆汁浓稠;肾脏肿大变脆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全身肌肉色泽变淡;胃底部有散在出血斑;肠壁变薄,粘膜出血;肺红肿、充血,少数肺间质水肿,或伴发胸膜炎。
在猪附红细胞体的实验室检测中,通常将病猪的血液进行涂片后利用显微镜观察,来进行确诊。
5.1鲜血压片
采取病猪前腔静脉抗凝血,加生理盐水按照1︰1稀释混匀,取1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置油镜或者高倍显微镜下镜检,发现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使红细胞呈星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则该血样为阳性。
5.2涂片染色
取1滴病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干燥后利用甲醛固定,采用姬姆染色30min后镜检。在高倍镜下观察,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菠萝样,在红细胞表面及边缘上有呈各种形式分布的、强折光性发亮的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小体。再进行瑞氏染色,观察可见虫体呈紫蓝色,则可判定血样为阳性。
由于之前养殖户普遍对本病认识不足,发病后常采用大剂量、多次使用多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等退热药治疗,往往花费巨大却得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措施进行防控。
6.1及时隔离和无害化处理
对病猪及疑似病猪尽早隔离饲养,发现病死猪立即焚烧、深埋。
6.2定期消毒
使用3%NaOH溶液对畜舍、用具及排泄物等进行彻底消毒,杀灭蚊蝇、疥螨、血虱等传播媒介。平时7-15天消毒一次,高危季节5-10天进行一次彻底消毒和驱虫。全群用百毒杀、消特灵交替使用消毒,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质和多种维生素。
6.3科学的疫苗接种
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做好猪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猪丹毒等疫苗的接种工作,由于蓝耳病、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破坏猪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此时附红细胞体也会乘机而入。
6.4有效的药物防控措施
在附红细胞体病高发的季节,当气温升高到30℃以上时就要采取预防措施,特别是当个别猪采食量下降或已经出现贫血、黄疸症状时要全群预防。抗生素主要使用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强力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对附红细胞体基本无效,但对弓形体、螺旋体等效果良好。四环素类、磺胺类的毒副作用都比较大,要严格控制剂量、使用时间。在使用敏感抗生素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控制病毒,添加抗病毒中药制剂,连用15d以上。还要考虑到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药物疗效,减轻药物毒副作用,所以要配合电解多维等免疫增强剂。如果猪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时可以饮水给药,在饮水中添加抗生素、磺胺类的同时还要添加葡萄糖、氯化钠、碳酸氢钠和氯化钾等,但要注意配伍禁忌以及酸碱对药物的影响。这样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抗病能力,加速康复。常用药物:(1)血虫净(或三氮眯、贝尼尔)5~1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溶液,分点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2)咪唑苯脲1~3mg/kg,1次/d,连用2-3d。(3)四环素、土霉素(10mg/kg)和金霉素(15mg/kg)口服或肌注或静注,连用7-14d。(4)新砷凡纳明10~15mg/kg静脉注射,一般3d后症状可消失。
6.5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可通过破损伤口、污染器械等感染人,引起人的附红细胞体病。在实际工作中,兽医人员及饲养管理人员要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S858.28
A
1005-8613(2016)11-0049-02
2016-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