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静 张箫月 杨云霜 杜 磊 韩 博 杨利丹 张 蓉
【硕博论坛】
疏调平衡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的理论研究*
张云静1张箫月1杨云霜2杜磊2韩博2杨利丹1张蓉2
1.辽宁医学院医学系硕士研究生2013级(辽宁 121001); 2.火箭军总医院中医与康复医学科(北京 100088)
摘要:失眠作为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之一,危害身心健康,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本题以传统医学对失眠症的概念及病因病机的认识为根基,结合现代医学中枢神经递质对失眠症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在查阅中医经典著作及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创疏调平衡针刺法治疗慢性失眠症。结合前期研究,阐述疏调平衡针刺法对慢性失眠症治疗的基本原理,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失眠症;疏调平衡针刺法;神经递质
失眠症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和方式的改变,失眠患者的比例正逐年增加。据WHO统计,全球有27%的人遭受失眠的困扰[2];美国有1/3成年人存在睡眠障碍[3];而中国成人失眠症的发病率高达38.2%,明显高于发达国家[4]。医学研究表明,失眠会使人疲倦和动作不协调,会带来注意力不集中、记忆障碍而影响日间功能;此外,失眠与躯体疾病关系密切,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诱发原有疾病或加重其它疾病,如心脑血管等疾病,改善失眠状态亟待解决。
笔者导师张蓉主任,在丰富的医学理论及多年临床经验的指导下,从2011年开始,采用适宜技术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失眠,把中医辨证和西医客观指标相结合,初步发现慢性失眠患者颅内神经递质变化不只是单一神经递质的变化,而是GABA/GLu平衡系统失调。因此,提出了疏调平衡针刺法,本文旨在对其理论研究进行阐述。
1.1阴阳平衡,天地之理法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属性,天为阳,地为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氤氲交感,方孕为人。人为天地所生之物,亦应于天地之理。《礼记·祭义》有云:“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昼夜即为阴阳交替的过程,昼阳为主,在人则卫气行于外,阳主动,表现为寤;夜阴为主,在人则卫气行于内,阳气入阴,阴主静,表现为寐。阴阳转化,在天为昼夜相替,在人为寤寐将息。阴平阳秘,则为平人。
1.2阴阳失衡,发为不寐也失眠症在中医学上称为“不寐”“不得卧”“目不瞑”等。《灵枢·邪客》有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邪气使五脏六腑之阴阳不衡,夜至而卫气不能入阴,阳气独厥于外,阳不入阴,则发为不寐。《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亦指阳明逆不行其道,养盛于外而不得卧。《难经·四十六难》道:“血气衰,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指血气阴阳均不足,弱阴弱阳不充于道,则白日浑噩无神,夜不能寐。《伤寒论》有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心中烦,不得卧”,以黄连阿胶汤治之。此为心阳独亢于上,肾阴自寒于下,阴阳不得相交而不能眠。《医效秘传·不得眠》云:“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虚为阳所胜,则终夜烦扰而不眠也。”指出如果夜阴不制阳,反为阳气所扰而不寐。
1.3任督总阴阳,针刺通经络《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和,则人不病,安寝而起居有常。失眠为机体阴阳失衡的外现,而人体经络遍布全身各部,督脉起于会阴,并于脊里,上风府,入脑,上巅,循额,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气;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为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以针刺督任二脉来平衡阴阳,较之汤药起效更速,而人之阴阳平衡则安然能寐。平衡针刺法宜用透刺法来增强针感,临床治疗可选用神庭穴透百会穴、气海穴透关元穴来平衡阴阳,疗效显著。人有先天秉承强弱不同及后天调护有异之别,又可分为虚证、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类。在平衡阴阳的基础上,兼顾患者体质虚实来进行调整,能进一步使患者达到阴平阳秘的平和态。根据初步临床实践应用及观察,虚证者可以补法取风池穴、三阴交穴、太溪穴、内关穴,扶正气以补虚;实证者可以泻法取安眠穴、神聪穴、太冲穴、合谷穴,泻泄气以助眠;虚实夹杂者则可用平补平泻手法取风池穴、神聪穴、安眠穴、足三里穴、曲池穴,平调脏腑虚实,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2.1中枢神经递质在睡眠-觉醒周期中的作用机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睡眠与觉醒是一种主动的神经调节过程,而神经递质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存在睡眠-觉醒节律紊乱患者常表现出中枢神经递质活动的异常[5,6],但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目前,公认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都直接或间接参与睡眠的生理调节过程[7]。NE、DA、Ach、Glu主要参与觉醒、情绪、记忆学习等的功能调节,属于中枢兴奋性神经递质;5-HT、GABA能够显著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进入睡眠状态,是中枢抑制性神经递质。5-HT、NE、ACh三种神经递质相互作用,可使觉醒-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发生周期性变化,它主要是通过位于中缝核头部的5-HT能神经元参与产生及维持非快速眼动睡眠,而在5-HT能神经元的触发下,蓝斑核尾部的NE神经元、低位脑干被盖部的Ach神经元,产生快速眼动睡眠;而脑干网状结构、蓝斑核头部的NE递质系统及Ach递质系统的功能可能与脑电觉醒的维持相关;行为觉醒的维持可能与中脑黑质-纹状体DA系统相关。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参与中枢对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而脑电超慢涨落(Encephalofluctuographytechnology,ET)可通过检测脑内神经递质综合反映脑功能状态,因通过研究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及分布状况有助于了解失眠患者的脑功能状态。
2.2针刺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含量与分布,维持GABA/GLU系统的平衡游秋云等[8]对睡眠剥夺大鼠脑组织中γ-GABA和Glu含量观察发现,经睡眠剥夺后,脑组织中GABA/Glu的比值降低,中枢神经功能呈现兴奋性状态。γ-GABA为抑制性神经递质,主要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离子型受体结合,使配体门控的Cl-通道开放,Cl-内流,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形成抑制性突触后电位,进而阻断兴奋的传导而发挥镇静催眠作用。Glu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可在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变为γ-GABA;通常采用GABA/Glu来客观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与兴奋状态。
刘海静等[9]采用针刺百会、三阴交等穴位发现针刺可以改变氨基酸类神经递质GLU、GABA的水平;刘祖丽等[10]发现不同强度针刺对失眠大鼠下丘脑γ-GABA及受体影响不同。针刺不仅能够通调经络,调节阴阳;而且能够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郁性神经递质处于动态平衡中,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增加γ-GABA及其受体的含量,受体与配体结合数量增加,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挥镇静催眠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增加Glu向γ-GABA转变,减少脑内Glu及其离子型谷氨酸受体而调节人体睡眠。
笔者导师张蓉主任团队前期研究[11],将225例原发性失眠患者按《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分型调查评定量表》分为虚实夹杂组、基本实证组、基本虚证组,利用ET分析技术检测颅内神经递质与三种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与健康组相比,基本虚证组中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水平均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实证组中,颅内神经递质GABA、Glu水平呈现升高态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夹杂证组GABA水平升高,Glu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中医证型所致失眠与颅内抑制性神经递质、兴奋性神经递质水平密切相关。基本虚证组中,因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使得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主动抑制作用减弱,虽然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与兴奋性神经递质Glu均降低,但由于GABA下降水平高于Glu水平,GABA水平占优势,使其促进慢波睡眠质量的作用明显减弱而致失眠;基本实证组中,颅内GABA、Glu水平均升高,但由于Glu升高水平高于GABA,Glu占优势,使全脑神经元兴奋性作用明显而致睡眠不足;虚实夹杂组中,Glu升高水平明显,GABA/GLU降低而使神经元抑制作用减弱致失眠。根据ET检测,我们发现失眠患者的睡眠状态不只是单纯取决于单一递质的水平高低,而是GABA/GLU作为一个平衡系统的失调。颅内神经递质相关性研究与中医辨证提示,疏调平衡针刺法,辨证取穴,补虚泻实,调节神经递质的生成和重新分布,使得GABA/GLU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失眠症的根本病机是阴阳失调,失眠症的出现提示身体本身已处于阴阳失衡的状态,应及时调整阴阳,避免阴阳失衡的进一步加剧。督脉为阳脉之海,任脉为阴脉之海,督任二脉统领一身阴阳,疏调平衡针刺法通过针刺督任二脉穴位来平衡人体阴阳,从而使机体恢复平和状态。针灸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精髓,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接受。从循证医学角度看,针刺在调节神经递质的生成与释放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不但可以在局部范围内调节神经递质的生成与释放,还可以在整体上调整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使GABA/GLU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疏调平衡针刺法是在客观标准ET的基础上,结合长期的临床经验归纳总结的新的理论,它可以通过针刺调节中枢兴奋性与抑制性神经递质水平,使GABA/GLU系统维持平衡,调节人体睡眠-觉醒周期,进而平衡阴阳治疗失眠。
与西药治疗失眠症相比,针灸治疗失眠症毒副作用小,不会让患者产生依赖,且经济负担小,更易为广大患者所接受。而疏调平衡针刺法与传统针灸治疗失眠相比,更为突出阴阳失衡为失眠症的调节点,从本质上治疗失眠症,而且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使GABA/GLU处于动态平衡。结合ET反映颅内神经递质变化水平,符合循证医学的要求,前期的临床研究已确切其疗效,可以让广大失眠患者受益,其作为一种传统适宜技术值得进一步推广。针对目前临床效果报道多,而其具体机制相对较少的现状,我们将进一步从循证医学方面探求脑内神经递质、神经体液调节因子等方面与失眠中医症候方面的相关性,为诊断及治疗失眠症提供客观化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 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 39(2): 141-143.
[2]TaylorDJ,LichsteinKL,DurrenceHH.Insomniaasahealthriskfactor[J].BehavSleepMed, 2003, 1(4): 227-47.
[3]赵忠新, 吴惠涓. 成人失眠的诊断与治疗:重视心理行为和药物的综合干预[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12, 27(21): 19-20.
[4]朱庆军, 石杰. 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2009, 12(4):412-413.
[5]MitchellHA,weinshenkerD.Goodnightandgoodluck:norepinephrineinsleeppharmacology[J].BiochemPhamacol, 2010, 79(6): 801-09.
[6]范利锋, 王平仁, 兰培敏. 睡眠机制的研究概况[J]. 临床内科杂志, 2005, 22(10): 662-664.
[7]曹燕, 徐世芬.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制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 2013, 19(12): 111-113.
[8]游秋云, 王平,孔明望,等.酸枣仁汤对老年血亏阴虚失眠证候模型大鼠脑组织谷氨酸,γ-氨基丁酸及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4):119-123.
[9]刘海静, 何新芳, 陈兴华, 等. 针刺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J]. 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3): 79-80.
[10]刘祖丽, 唐成林, 余敏, 等. 不同强度电针对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γ氨基丁酸及受体的影响[J]. 生命科学研究, 2011, 15(3): 236-240.
[11]刘晓辰. 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神经递质相关性研究[D]. 武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4.
*基金项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资助课题”(No.Z151100004015190)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12.017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12-1716-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郭志红2015-09-22)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Theory of Acupuncture in Dredging Yin-Yang BalanceintheTreatmentofChronicInsomnia
ZHANG Yunjing1ZHANG Xiaoyue1YANG Yunshuang2DU Lei2HANBo2YANGLidan1ZHANGRong2
(1. Grade 2013 Graduate, Department of Medical Science, Liaoning Med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Jinzhou 121001, China;2.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MedicineoftheRocketsArmy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088,China)
Abstract:Insomnia, 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leep disorder, has disadvantages in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seriously affects people's lives, work and study.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provided the new theory about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with the theory of acupuncture in dredging yin-yang balance, combined with the pathogenesis of insomnia in modern medical research on respects of neurotransmitter through reading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and then elaborated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principles, which laid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Insomnia; Acupuncture in dredging yin-yang balance; Neurotransm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