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莉 朱元海
(1.湖北省江陵县植物检疫站 434100;2.湖北省江陵县沙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434100)
加强植物检疫严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陈莉朱元海
(1.湖北省江陵县植物检疫站434100;2.湖北省江陵县沙岗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434100)
分析了江陵县水稻细菌性条班病的发生传播特点,论述了加强植物检疫防控的重要性。
水稻细条病;发生原因;防治措施;江陵县
水稻是江陵县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约28khm2,占全县作物面积的90%以上。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与防控一直是江陵县植物检疫工作的重点。
1.1发生历史比较长
江陵县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历史可追溯至2003年,该病在江陵县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区域相对集中,危害程度基本可控。沙岗镇是江陵县重点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合村、白鹭湖村、九甲湖村、吴兴渊村,年均发生面积约为53.33 hm2左右,大发生年份为2011年和2012年,发生面积均超过133.33 hm2。
1.2低洼田块发病严重
江陵县地处四湖腹地,沟壑纵横,低洼田块发病严重。沙岗镇是江陵县下片乡镇,地势低洼,一旦遇到持续阴雨年份,就会爆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农民防不胜防。
1.3易暴发成灾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爆发性、毁灭性。在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发生爆点后不易被发现,一旦遭遇暴雨,就会迅速向四周扩散。同时,防治措施不力,会造成二次感染,进一步加快该病传播蔓延速度,暴发成灾。
2.1种子带病
2000年以前,江陵县水稻种植品种仅限于汕优63、Ⅱ优838、Ⅱ优63,品种单一,种子带菌少,水稻细条病发生的机率较低;2000年以后,随着国内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基地的增加,水稻品种数量随之增多,种子检疫难度增大,带病种子进入江陵县市场的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输入性风险在江陵县逐年加大。
2.2消毒不严
水稻细菌病条斑病病菌一般附着在种子表面。农民在浸种、催芽处理时,如果未按规定要求消毒处理种子,将会导致病菌随着种子传播蔓延至稻田。
2.3管理不当
在肥水管理上偏施氮肥,忽视磷、钾肥的投入,会出现水稻秧苗旺长、叶片嫩绿、抗病能力差的症状,容易诱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此外,江陵县农民串灌串排习惯也极易造成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扩散和蔓延。
2.4气候影响
4月~5月份,遇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苗期表现为叶片呈断续条斑,较深的腊黄色,透明水渍状,细菌流胶小而多,条斑很多时,叶片出现枯死。7月~8月份,在水稻孕穗和抽穗期,如遇到晴雨交加的劣烈天气,江陵县一些地势低洼、容易受渍田块,排水不及时,将会引发一个爆点迅速向四周扩散,形成周边田块全部发病的局面。
3.1加强宣传培训
利用植物检疫安全宣传周,发放宣传资料,制作专题节目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植物检疫性病害相关知识及防控措施。年均发放宣传资料5000份,张贴宣传标语50条,培训人员350名。
3.2加强市场监管
针对江陵县种子市场十分活跃的情况,县植物检疫站主动作为,在春秋播种子市场上,设立监测点,重点开展种子检疫证号、种子调运检疫手续等相关工作,发现问题种子全部予以立案查处。
3.3加强抽样送检
江陵县植物检疫站在种子销售旺季,全面开展种子质量抽样送检工作,做到不漏门店和品种。检验结果出来后,及时下达给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对不合格种子责令退出市场,严防问题种子下田。
3.4加强疫情监测
针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突然、危害严重、难以防治的特点,江陵县植物检疫站在各个乡镇建立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监测点,通过监测点及时掌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江陵县的发病情况。监测点一旦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爆点,将立即启动防控预案,实施有效防控,确保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
3.5加强大田普查
7月~8月份,县植物检疫站组织开展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田间调查,收集种植信息,登记品种名称,指导农民进行提前预防,开展科学防治,降低发病风险。
3.6防治对策
3.6.1种子消毒
具体办法是:强氯精1g兑水0.5kg。先清水预浸6h,再用强氯精浸泡6h,再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泡到适当的水分即可进行催芽。
3.6.2科学管理
实行浅水勤灌,切忌串灌、漫灌,田间保持干干湿湿,氮、磷、钾配方施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6.3药剂防治
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有效药剂如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噻森铜、噻菌铜、农用链霉素等,施药应选择在晴天无露水时段进行,7d后再防治一次,严格遵循“四准一足两防治”原则。
3.6.4消灭菌源
发病田块桔杆应就地彻底销毁,不能作为其它用途,防止菌源四处蔓延,并用生石灰进行土壤消毒,达到彻底消灭菌源目的。
[1]姬广海.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研究 [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164-166.
[2]贺文爱.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抗性育种研究进展[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16-119.
[3]叶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发生与控制 [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3):401-455.
S41
B
1005-6114(2016)05-048-002
2016-07-11
陈莉(1982-),女,农艺师,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