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儿童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2016-03-10 06:44:38林栋美陈晓明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皮肤儿童

林栋美,郑 威,陈晓明

(赣南医学院 1.护理学院;2.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西 赣州 341000)



2例儿童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的护理体会*

林栋美1,郑威2,陈晓明2

(赣南医学院1.护理学院;2.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江西赣州341000)

关键词:儿童;皮肤;紫色色杆菌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和土壤中的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属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动物感染,人类感染十分罕见。人感染后,如48 h内不进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可迅速发展为败血症,并引起肝、脾、肾等多器官脓肿和各部分组织炎症,最终导致死亡[1]。国外文献报道,人感染紫色色杆菌后,发展为慢性肉芽肿的死亡率为70%,发展为败血症的死亡率高达80%[2]。我科在2012年10月和2014年7月收治2例儿童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该患儿为姐弟,其中姐姐救治无效死亡,弟弟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例1,女(姐姐),6岁,患儿1月前左小腿后侧无明显诱因出现皮疹,皮疹迅速扩大,随后出现成脓疱,脓疱破溃形成溃疡,后经当地卫生院和某皮肤病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而入我科继续治疗。入院时T 37.2 ℃,P 95 次·min-1,R 23 次·min-1,BP 89/58 mmHg,左小腿后侧可见一 6 cm×6 cm溃疡面,表面可见脓性分泌物和新生肉芽肿,周围肿胀,左侧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淋。B超示:左侧腹股沟见3.5 cm×3 cm大小包块,包膜完整。脓性分泌物经细菌培养为“紫色色杆菌生长”,诊断为“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舒普深)”抗感染,局部使用百多邦,20天后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脓疱结痂,肉芽肿消退,患者出院,但此时仍有淋巴结肿大,出院后在当地继续“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国产)”治疗5天后,再次出现类似脓疱而入我科。入院后给予舒普深、局部使用百多邦等对症治疗6天,病情好转出院,出院10天后双下肢出现新发丘疹、脓疱伴发热而入院,入院后T>39.5 ℃,BP<80/50 mmHg,R 30~40 次·min-1,心率 120~160 次·min-1,伴寒颤、心悸、烦燥不安,3天后出现昏迷,血培养显示:紫色色杆菌生长。CT检查显示:肝脏、双肺、脾脏、腹腔多发性脓肿,临床考虑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并发脓毒血症,因救治无效死亡。

例2,男(弟弟),5岁,家属代诉患儿4天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双下肢红斑,针头大小水疱,伴发热,于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而入我院治疗。入院时T 39.0 ℃,P 123 次·min-1,R 23次·min-1,BP 84/45 mmHg,双下肢可见数个大小不等脓疱,周围有红晕,双侧腹股沟触及肿大淋巴肿大。B超显示:左侧腹股沟见4 cm×3 cm大小包块,右侧腹股沟2 cm×3 cm大小包块,包膜完整;胸腹部CT未见异常。脓液经细菌培养后诊断为“皮肤紫色色杆菌感染”。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结合儿科、ICU、药剂科等多科医生会诊意见,决定使用亚胺培南联合舒普深抗感染治疗,治疗5天后体温恢复正常,15天后,患者双下肢溃疡结痂脱落,无新发皮疹,右大腿内侧包块基本消退、无压痛,血培养阴性,痊愈出院。

2护理

2.1皮肤护理告知患儿及家属保持皮肤完整的重要性,及时修剪指甲,穿宽松纯棉衣物。①皮疹的护理。 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清洁皮肤时宜使用温水,避免用热水烫洗,禁用碱性肥皂;禁止搔抓或挤压皮疹,防止感染。外涂安尔碘,2次·d-1。②脓疱的护理。脓疱初发期常伴痒感,禁用指甲抓挠患处皮肤,防止脓液外溢引起周围正常皮肤自体接种,外涂百多邦软膏,2次·d-1。大脓疱未破者可用安尔碘消毒局部皮肤,无菌针头挑破胞壁,无菌棉球吸干脓液。如遇厚痂者,可用浸有无菌植物油的纱布湿敷30 min,无菌镊子将软化的厚痂(不可硬拽)清除。脓疱破溃后创面易形成肉芽肿性炎症,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创面,含有0.1%的依沙吖啶纱布湿敷创面30 min,最后用无菌干纱块贴敷创面,避免引起继发感染。经过10余天的护理,2位患儿原溃疡面积变小,无新发皮疹,20天后溃疡面基本结痂。

2.2药物护理①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第三代头孢菌素,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出血、过敏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亚胺培南为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少见,为胃肠道反应、皮肤过敏反应,偶见血象改变。用药前护士均应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须进行皮肤过敏试验,用药中和用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例2患儿在药物静脉点滴过程中出现腹痛和呕吐,立即通知医生,减慢静脉点滴速度,给予奥美拉唑护胃治疗,同时指导患者清淡饮食,控制牛奶的摄入量,症状缓解。②早期、足量、规律用药。告之患儿家属抗生素治疗达足够疗程至结痂脱落、肿大淋巴结消失、血培养阴性的重要性。

2.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体温、创面、药物的不良反应、血象等。①体温观察。患儿均有发热,最高达40.2 ℃。遵医嘱每4 h测量体温;<38.5 ℃可冰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38.5 ℃遵医嘱口服美林。观察患儿的面色、脉搏、呼吸、出汗等体征,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防止感冒。②创面观察。密切观察皮疹、脓疱的变化,特别是恢复期创面的变化。脓疱结痂形成尚未脱落,此时局部仍有残存的紫色色杆菌,应继续抗生素治疗至结痂脱落,并严密观察结痂的进展;结痂完全脱落后,由于新生皮肤薄嫩,易受外力(如摩擦)影响出现水疱、糜烂而继发感染,严密观察新生皮肤的情况,如出现红肿、脓疱等情况立即通知医生。③并发症观察。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和意识状态,特别是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变化,及时关注送检的生化、血气分析、药敏试验、血培养等报告,及时汇报医生,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4隔离护理做好接触隔离,按传染病患者护理。为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限制病房内人员流动;接触皮肤渗液时应戴口罩和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操作后严格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更换后的敷料及衣物装入相应的袋中,做好标记,集中处置;紫外线空气消毒,0.1% 84消毒剂擦洗病室物品和地面。患儿与家属禁共用生活用品,以防传染。

2.5出院指导紫色色杆菌感染常发生在夏季,可通过皮肤破损或外伤后接触污染的水、土壤而被感染,也可发生在潜水或手术后,甚至是非常细小的伤口[3-4]。考虑患儿为姐弟,生活环境相同,嘱家属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干净。禁止患儿接触污水、污物,做好皮肤清洁护理,严格检查全身皮肤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就诊。

3讨论

例1患儿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长达20天后自动出院,此时患儿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肉芽肿消退,但仍有淋巴结肿大、结痂尚未完全脱落。后因病情复发入院治疗,血培养显示“紫色色杆菌生长”,后因并发脓毒血症伴感染性休克死亡。例2患儿吸取前者的经验教训,加强患儿的皮肤护理、药物护理和病情观察,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抗生素治疗至结痂完全脱落、肿大淋巴结消退、血培养阴性出院。随访2月,病情痊愈。通过上述2例的救治及护理,笔者深刻体会到儿童紫色色杆菌感染的危重性。由于成功救治案例较少,尚无护理参考经验,本报道的成功救治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特别是加强局部创面护理的重要性,根据皮疹形态选择不同护理措施,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耐药风险的发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邹红霞,杨庆民.紫色色杆菌的研究现状[J].职业与健康,2006,22(11):1928-1929.

[2]Sirinavin S,Techasaensiri C,Benjaponpitak S.Invasia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infection in children: case report and review[J].Pediatr Infect Disj,2005,24:559-561.

[3]童凡,黄雷,施丽萍.成功救治儿童紫色色杆菌脓毒症一例[J].中华儿科杂志,2007,45(11):876-877.

[4]孙静敏,金丹群,许愿愿.紫色色杆菌脓毒症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57-58.

*通讯作者:郑威,男,硕士,主治医师。E-mail:kevin9230@163.com

中图分类号:R473.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5779(2016)02-0303-02

DOI:10.3969/j.issn.1001-5779.2016.02.048

(收稿日期:2015-04-15)(责任编辑:刘仰斌)

猜你喜欢
皮肤儿童
第二层皮肤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6:36
皮肤“出油”或许就能减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春夏之季,请保护好您的皮肤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28
高频超声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水的皮肤
家教世界(2019年25期)2019-10-08 11:02:52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