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辉,魏桂林,刘观林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西 赣州 341000;2.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于都 342300)
临床药师对G-6-PD酶缺乏者进行用药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陈芳辉1,魏桂林1,刘观林2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西赣州341000;2.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于都3423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分析1例G-6-PD酶缺乏患者在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钠注射液及布洛芬片后出现急性溶血的过程,体会到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的重要性。结果:临床药师未及时针对该G-6-PD酶缺乏的患者进行用药教育,患者因发热自行服用布洛芬片后出现急性溶血加重,血红蛋白33 g·L-1。结论:临床药师应及时对特异质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G-6-PD酶缺乏;溶血;用药教育
1 临床资料
1.1病史资料患者,男,44岁,因“发现肌酐升高5年余,左下肢疼痛半月”由2015年1月19日入院。缘于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浮肿,CRE 346 μmol·L-1,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3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9 ℃,伴有畏寒、寒战,当地医院予以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 mL im st退热后出现急性溶血性贫血(HGB 68 g·L-1),转入我院治疗。
1.2诊疗经过入院G-6-PD: 648 U·L-1;血分析:WBC 18.32×109·L-1;RBC 1.98×1012·L-1;HGB 65 g·L-1;NEUT 92.14%。生化:ALB 29.7 g·L-1;BUN 19.90 mmol·L-1; CRE 248 μmol·L-1;UA 637 μmol·L-1;K 5.50 mmol·L-1。我院诊断为:(1)溶血性贫血;(2)G-6-PD酶缺乏症;(3) 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给予抗感染、输血、补液、护肾等对症处理。入院第2天,患者发热37.7 ℃,临床药师未及时对G-6-PD酶缺乏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家属自行到院外药店购买布洛芬片必要时口服1片退热,第二天实验室回报:HGB下降至33 g·L-1。连续输入O型、RhD阳性滤白病毒灭活普通血浆和去白细胞病毒灭活冰冻血浆7天后,患者HGB上升至70 g·L-1,患者贫血情况改善。
2讨论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食用蚕豆及蚕豆制品出现的急性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病,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肾衰竭等。患者体内调控G-6-PD的基因突变,红细胞内还原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和还原性谷胱甘肽减少,故接触氧化性药物后,可造成细胞膜巯基的直接氧化损伤,并生成高铁血红素和变性珠蛋白。上述改变可使红细胞易于被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发生血管外溶血,也可发生血管内溶血[1]。本病导致急性溶血而致严重贫血,持续1~7 d,输血或输浓集红细胞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重症者可反复输血[2]。
G-6-PD缺乏者平时可无症状,当感染或使用了解热镇痛药、磺胺或呋喃类等氧化性药物后,不稳定的红细胞即可遭到破坏而致急性溶血[3]。本例患者发热、寒战、血像高,存在感染因素,且在当地医院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退热后, HGB降至 68 g·L-1。入我院第2天,患者自行服用布洛芬后,出现急性溶血加重,HGB降至 33 g·L-1。经查阅相关文献,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中的氨基比林成分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导致贫血[4]。临床药师未对该患者及家属进行用药指导与教育,导致再次服用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后加剧了溶血的进展。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等解热镇痛药具有氧化性可引起G-6-PD缺乏患者出现溶血[5],但布洛芬引起溶血的文献未见报道。如果临床药师能对本例患者加强药学监护,及时进行用药教育,是可以避免该情况的再次发生。
对于急性溶血患者如果HGB小于70 g·L-1,应立即输入G-6-PD正常血液或浓缩红细胞治疗。溶血严重的患者,应使用糖皮质激素阻断溶血,同时去除诱因,补充碳酸氢钠,注意吸氧和对症治疗[6]。
G-6-PD缺乏患者若不合理用药导致急性溶血,病情一般较重,甚至会危及生命,所以重在预防。入院后临床药师应进行药学问诊,针对G-6-PD酶缺乏患者,要及时提醒医师、患者及家属避免使用诱发急性溶血的药物[7],不吃蚕豆或豆制品,并发给一张列有禁用或慎用药物、食物等的“G-6-PD缺乏者携带卡”,供医生及患者参考,以去除诱因[8]。
这是1例G-6-PD酶缺乏患者因感染及在外院使用复方氨林巴比妥后出现急性溶血,入院后自服布洛芬导致贫血加重的病例。临床药师应对G-6-PD缺乏有足够的敏感性,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避免氧化性药物,防止加重溶血性贫血,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对于特异质的患者,临床药师更应做好用药教育工作,减少用药不当,发挥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64-565.
[2]卢红梅,刘桂秀,闵望仙,等.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儿输血治疗的安全防护[J]. 护理学杂志,2014,29(12):12-13.
[3]郑杰. 红细胞葡萄糖-6-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7):3-4.
[4]常瑛.药源性血液病[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5:323-325.
[5]叶军,张道飞.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儿童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并溶血4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68-169.
[6]陈荣华,陈树宝,朱启荣,等.儿科查房手册[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46-253.
[7]闵碧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1):3-6.
[8]刘俊,林瑜.小儿蚕豆病22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3):31-32.
中图分类号:R1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779(2016)02-0274-02
DOI:10.3969/j.issn.1001-5779.2016.02.037
(收稿日期:2015-06-08)(责任编辑:刘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