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面临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
徐艳,张绍基,刘福慧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遵义 563003)
医学检验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习和工作中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具有重大意义,必须落实在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认识,以及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制度的建立上。
1生物安全慨念
在医学领域中,生物安全指对病原微生物的安全防护与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与病原微生物接触的相关人员感染,或是意外泄漏导致环境污染和疫病的传播[1]。实验室和临床实习中为了避免病原微生物随实验人员扩散至外造成危险,必须制定防护措施。
2生物安全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危险
医学检验专业的每一门课程都要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而学生的实验标本均来源于临床患者,种类较多,包括血液、分泌物、体液等。据报道,患者中有13%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传播性疾病[2]。实验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及一次性实验耗材的收集与消毒处理、实验用的标本回收处理、实验室通风、反复污染等均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实验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被感染的风险。
3生物安全在临床实习中面临的问题
临床实习是所有医学生的必经之路,步入实习岗位的检验专业学生,每天面临大批量的标本,某些检查项目要完成从标本的采集到结果检验的全过程,还可能接触具有危险的一次性医用耗材,加上工作环境的复杂和人员的密集,以及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在接触标本时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送检的标本中,有大量单据需要检验人员核对基本信息,如果在传送过程中接触过传染源,可能存在交叉感染风险。
4学生对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和带教老师存在的问题
有资料报道,66%的学生对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不清楚,有38%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防护工具,64%的学生对自我防护仅仅是了解,73%的学生把课本等资料带入实验台,64%的学生会在实验中经常或偶尔使用手机,24%的学生偶尔在教师里吃东西。以上数据表明,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认知较差,对生物安全知识欠缺,可能是因为平常教学中未加强学习。在目前的医护人员中,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工作经验占28.0%,同事占11.1%,书本占40.8%,医院宣传站8.7%,认为有必要参加培训者占95.3%[3],由此可见,带教老师没有用足够的时间给实习学生讲解和宣传安全防护知识,实习的中心均放在了基本理论和实践操作上,未重视学生个人安全防护问题。
5实习科室环境布局和日常工作习惯存在安全隐患
很多科室存在实验室布局不合理现象,特别是县级以下医院,地方小,事情杂,没有明显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和生活区等,容易把工作区的细菌带到日常生活;学生实习期间未认真做到严格操作,带口罩及手套等防护工具,手和实验台面的消毒,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的分类存放;此外,在有污染的环境下饮水、用餐、操作时打电话、结束后不及时洗手或洗手流程不规范,未达到消毒要求,均容易把实验中的病菌传给他人和带到生活中,从而感染疾病[4]。
解决医学检验教学存在的生物安全问题,是所有医学院校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医院和所有医学检验专业人员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把危险系数减到最低,必须加强工作人员和学生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如一定时间内开展生物安全知识讲座及生物安全实地演习,建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整改,以评促建,在理论教学中增加生物安全知识的教学力度。目前使用的新版规划教材着重临床检验和质量管理,生物安全相关内容较少,在今后的教材改编中若能增加生物安全部分内容的讲解,将会对检验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安全起到帮助作用,加大学生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王保龙,苏虹,伍佳玲.在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学的思考[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5):460-462.
[2]Guo YL,Shiao J,Chuang YC,et al.Needlestick and sharps injuries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in Taiwan[J].Epidemiol Infect,1999,122(2):259-265.
[3]张小云.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2003,13(3):264.
[4]汪文娟,徐亚君,张士化,等.临床检验实验教学中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7):2038-2039.
申明
本刊2016年37卷第6期419页《Vitros5600检测血浆肌钙蛋白Ⅰ稳定性及假阳性的原因分析》一文撤销发表,特此申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编辑部
(收稿日期:2015-12-20)
DOI:10.3969/j.issn.1673-4130.2016.05.0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130(2016)05-0711-01
·医学检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