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妮娜(河南省洛阳市兽药饲料(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家畜精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
杨妮娜
(河南省洛阳市兽药饲料(动物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中心,河南 洛阳 471000)
为了提高家畜精饲料的利用率,本文重点从物理加工和生物调制两方面介绍了精饲料的加工调制技术,物理加工中介绍了粉碎、压扁、制粒、浸泡与湿润、蒸煮与焙炒、膨化等方法的调制;生物调制中介绍了发芽、糖化、发酵方法的调制。目的提高对精饲料加工调制技术的认识,提高饲料利用率。
精饲料;饲料利用率;加工调制技术
精饲料是相对于粗饲料而言的,具有饲料容积小,粗纤维含量少,可消化养分含量多,营养价值比较丰富。主要包括农作物的子实(谷物、豆类及油料作物的子实)及其加工的副产品,从营养的角度,可分为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两大类。一般来说,能量饲料的适口性好,可消化养分含量高,加工调制的意义不大,但子实类含有较硬的种皮、颖壳(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非淀粉多糖及豆类饼粕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阻碍了动物对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加工调制措施,以提高现有饲料资源的利用。
1.1 粉碎
粉碎是子实饲料最普遍使用的一种加工调制方法,整理子实及大颗粒的饼类等在饲用前都应经过粉碎。粉碎后的饲料表面积增大,有利于与消化液充分接触,使饲料充分浸润,尤其对小而硬的子实,可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如大麦细磨后利用率比整粒提高约20%。
1.2 压扁
压扁是将玉米、大麦、高粱等去皮(饲喂牛可不去皮)并加水,经120 ℃左右的蒸汽软化,压为片状后经干燥冷却而成。此加工过程可改变精饲料中营养物质的结构,如淀粉糊化、纤维素松软化,因而可提高饲料消化率。牛、马比较喜欢这种类型的饲料。压扁燕麦比整粒燕麦有机物质消化率提高了约5%。
1.3 制粒
制粒是指将饲料粉碎后,通过蒸汽加压处理、颗粒机压制而成不同大小、粒度和硬度的颗粒。家畜较喜食,尤其适合幼龄家畜,如育肥羔羊。制粒后可增加动物采食量,减少浪费;同时还增加了饲料密度,降低了灰尘;并且破坏了部分有毒有害物质。
1.4 浸泡与湿润
侵泡多用于坚硬的子实或油饼的软化,或用于溶去饲料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豆类、油饼类、谷物子实等经过水浸泡后,因吸收水分而膨胀,所含有毒物质和异味均可减轻,适口性提高,也容易咀嚼,从而有利于动物胃肠的消化。
浸泡时的用水随浸泡饲料的目的不同而异,如以泡软为目的,通常料水比为1∶1~1.5,即手握饲料指缝浸出水滴为准,饲喂前不需脱水直接饲喂;若想溶去有毒物质,料水比为1∶2左右,饲喂前应滤去未被饲料吸收的水分。浸泡时间长短应随环境温度及饲料种类不同而异,如蛋白含量高的豆类,在夏天不易浸泡。
湿润法一般多用于粉尘多的饲料,用湿拌法喂猪、羔羊效果较好。
1.5 蒸煮与焙炒
蒸煮或高压蒸煮可进一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对某些含有毒、有害成分及豆类子实,采用蒸煮处理可破坏其有害成分。如大豆有腥味,适口性不好,家畜不喜食,经适当热处理,可破坏抗胰蛋白酶,提高蛋白质消化率、适口性和营养价值。
焙炒其加工原理和蒸煮基本相似。此法对子实饲料,尤其是谷物子实,经130~150 ℃,短时间的高温焙炒,可使部位淀粉转化为糊精而产生香味,适口性提高,如大麦焙炒后可作为仔畜的开食料。焙炒时可通过高温破坏了某些有害物质和部分细菌的活性,但同时也破坏了某些蛋白质和维生素。
1.6 膨化
膨化是将搅拌、切剪和调制等加工环节结合成完整的工序,恰当地选择并控制膨化条件,可获得高营养价值的产品。膨化饲料的优点是:可使淀粉颗粒膨胀并糊精化,提高了饲料的消化率;热处理使蛋白质酶抑制因子和其他抗营养因子失活;膨化过程,摩擦作用使细胞壁破碎并释放出油,增加食糜的表面积,提高消化率;破坏饲料中粗纤维。
2.1 发芽
子实的发芽就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淀粉转化为糖,并产生胡萝卜素及其他维生素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包含质变的过程。常用的是大麦发芽饲料,其发芽后一部分蛋白质分解为氨化物,而糖分、维生素A原、维生素B族与各种酶增加,纤维素也增加,无氮浸出物减少。
2.2 糖化
糖化是将富含淀粉的谷物饲料粉碎后,经过饲料本身或麦芽中淀粉酶的作用将饲料中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而对蛋白质含量高的豆类子实和饼类等则不易糖化。谷物子实糖化后,糖的含量可提高8%~12%,同时产生少量的乳酸,具有酸、香、甜的味道,显著改善了适口性,提高了消化率,可促进动物的食欲,提高采食量,使体内脂肪增加。
2.3 发酵
发酵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饲料加工处理方法,就是利用酵母等菌种的作用,增加饲料中维生素B类、各种酶及酸和醇等芳香性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发酵的关键是满足酵母菌等菌种的活动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同时供给充足的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原料,以满足其活动需要。促进家畜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
此外,利用发酵法还可提高一些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利用率,如将豆饼、棉籽饼、菜籽饼、血粉、麸皮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酵母菌、纤维素分解菌、白地霉等微生物菌种,在一定温度、湿度、时间条件下,即可完成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
(编辑:张淑凤)
S816
B
1006-799X(2016)13-01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