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兰
(贵州省黔西县农牧局品改站,贵州 黔西 551500)
水西乌鸡的遗传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
李丽兰
(贵州省黔西县农牧局品改站,贵州 黔西 551500)
水西乌鸡养殖历史悠久,具有乌皮、乌骨、乌肉、内脏乌、肉质鲜美、耐粗饲、耐寒、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等特点,体型中等偏大,觅食力强,摄食范围较广(野草、野菜、草籽、昆虫、五谷杂粮均可食用),适合散养散牧。水西乌鸡主要分布在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周边几个组,其他乡(镇)有零星分布,现数量约5 000只,濒临灭绝。因此,加强水西乌鸡的品种资源保护,扩大种群数量,提纯复壮迫在眉睫。
水西乌鸡主要产区海拔970~1 215 m(平均海拔1 050 m),属于典型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220天,相对湿度78%,年降雨量1 100 mm左右,年平均日照1 150小时,常年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西乌鸡为地方品种,常年散放,鸡觅食范围较广,山坡嫩草、草籽、昆虫都是丰富的饲料来源,喂养乌鸡的饲料主要是玉米、稻谷、统糠、青菜叶等青粗饲料,因此形成了其耐粗饲、觅食力强、体格紧凑健壮、抗病力强、肉质美味可口等优良特性。
2.1 体型外貌 水西乌鸡体型中等偏大,胸深背宽,腿高胫粗,肌肉丰满,毛色鲜艳,具有肉蛋兼用。
2.1.1 公鸡:单片直立冠,冠齿6~8个,冠、髯、耳叶均呈乌黑色,肉髯下垂较大,喙短而稍弯,为黑色,颈羽、背羽、鞍羽为金红、金黄色并有黑斑点。主翼羽、副主翼羽为黑色,尾羽为墨绿色,胫、趾粗壮为黑色。
2.1.2 母鸡:单片直立冠,冠齿6~8个,髯薄小而呈黑色,喙短而稍弯,为黑色。全身以黑色羽毛为主,颈羽、背羽、腹羽为金黄色或浅麻黄色并带有黑斑点或条纹呈少量分布,主翼羽、副主翼羽为黑色。胫、趾为黑色,体型呈元宝形,羽毛紧实,腹大松软。
2.2 生产性能
2.2.1 体尺体重:水西乌鸡因饲养管理饲料条件的不同,个体体尺体重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成年公鸡:体斜长(24.82 ±2.0)cm;胸宽(8.22 ±0.75)cm;胸深(10.82 ±1.35)cm;龙骨长(13.56 ±1.5)cm;径长(11.31 ±0.8)cm;径围(5.51 ±0.5)cm;活体重(2.33 ±0.37)kg。成年母鸡:体斜长(22.04 ±2.0)cm;胸宽(7.41 ±0.85)cm;胸深(9.69 ±0.8)cm;龙骨长(12.04 ±1.5)cm;径长(9.03 ±0.95)cm;径围(4.67 ±0.5)cm;活体重(1.84 ±0.34)kg。
2.2.2 繁殖性能:公鸡开啼一般在60~80天,母鸡开产日龄平均在180天。母鸡就巢性较强,每年就巢3~4次,每次就巢30~40天。年产蛋80~100枚,蛋平均重45~50 g,蛋壳呈粉白色,孵化期21天。公母比例为1∶12~1∶15,种蛋受精率95%,受精蛋孵化率92%,育雏期存活率90%,育成期存活率95%。
3.1 水西乌鸡具有肉质鲜美可口、绿色无公害的优点,有较好的滋补、药用等功效。据《大定府志》、《黔西州志》记载,被历代医家视为补虑劳之圣药。水西乌鸡还有抗衰老,延年益寿,乌黑毛发,润肤美容之功放。
3.2 水西乌鸡适合于林下散养放牧,林下种草养鸡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风险低的生态养鸡模式。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鸡产生的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排放林地肥林肥草。粪便还可堆积发酵生蛆供鸡食用。鸡还能吃掉林地里大量害虫,提高经果产量、质量,节约饲料、肥料,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生态饲养模式,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产效益。
4.1 政府和相关业务部门要提高对水西乌鸡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的认识,增强保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资源保护纳入经济发展规则中,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级负责,宏观调控等工作。
4.2 掌握分布情况,划定保种区域,以中心主产区乡(镇)建立保种区和保种群。选择有一定基础设施、经济基础好、放养条件具备的鸡场建立水西乌鸡核心群。
4.3 扩大水西乌鸡种群,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以基地为中心选择体型外貌特征符合品种要求,生产性能突出的优秀个体组成保种核心群,通过选种选配,提纯复壮,定向培育,保持水西乌骨鸡原始的特征。
4.4 建立以保护促开发,以开发促保护的良性机制。保种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把保种与开发结合起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实现品种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S831.2
B
1007-1474(2016)01-0033-02
2015-10-14
李丽兰(1974—)女,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和畜牧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