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手术室专科护士课程设置介绍与分析
曹红霞,陆琴,周依群
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competence and curriculum setting of specialist nurse operation room in Europe
Cao Hongxia,Lu Qin,Zhou Yiqun
(Jing’an District Center Hospital of Shanghai,Shanghai 200040 China)
关键词: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课程设置;欧洲
手术室护士是确保手术室正常运转的主体人员之一,其素质、能力及工作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术室的整体运转,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手术质量[1]。1975年,美国手术室护士协会(Association of Perioprative Registered Nurses,AORN)和美国护理协会(American Nurses Association,ANA)共同出版了《手术室护理实施基准》,明确了围术期护理的概念,即护理人员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针对病人存在的健康问题和需要提供的术前、术中、术后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2]。外科专业专科化的进程也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手术室护士专科化成为手术室护理发展的趋势。护理核心能力是指在规定的实践角色和环境中,护士提供安全及合乎伦理准则的护理服务,为扮演好一个专业护士的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法律、伦理实践、判断力和个人特质的有机整合和实践能力的统一[4-5]。2009年欧洲手术室护理协会(European Operating Room Nurses Association,EORNA)提出了手术室护士能力架构,并于2012年围绕这一架构修订了手术室护士核心课程。现对手术室护士核心课程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提供思路。
1简介
EORNA于1980年由欧洲手术室护士发起,并于1992年在丹麦哥本哈根正式成立,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EORNA的宗旨是通过促进和坚持较高的围术期病人护理标准,成为有影响力的欧洲围术期护士代表,并通过与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提高和发展整个欧洲的围术期病人护理。目前已拥有27家成员协会和60 000名注册护士成员,同时以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地区性卫生区地图为指导原则,EORNA的成员资格申请已经延伸到欧洲以外地区。EORNA已经通过围术期护理教育指南(Core Curriculum Document 2012)[6]、EORNA围术期护理能力(EORNA Perioperative Competency)[7]框架和ACE认证体系,帮助欧洲手术室护士全面提升教育和专业的持续发展。
2欧洲手术室护士课程设置概况
1997年,EORNA第一次提出了手术室护士课程设置,分为围术期护理原理、外科知识、麻醉护理及专业发展4个模块。在积累了10多年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EORNA提出了手术室护士能力架构。在这一架构中,EORNA将手术室护士的核心能力做了详细阐述,并对其内涵、目的及所需要的知识做了说明。根据这一架构EORNA在2012年修订了核心课程,其将课程分为5个模块,一个模块均包含理论课和实践课,各占50%,一个模块全部完成后进入下一模块。
2.1欧洲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设置概述就如马斯洛对于人需求分析的分类一样,EORNA也按照在不同培训阶段的要求及标准将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设置了不同的目标,由基础到上层分别为围术期护理基础、麻醉及手术期相关护理、护理能力的培养以及进一步知识的掌握,成长为专业的手术室围术期护理人员。正是基于以上的理论基础,EORNA将该课程体系详细分为5个模块来学习,这5个模块分别是专科领域的实践应该遵照围术期护理/护士的相关专业法规或专业指南、提供病人护理的准确的知识以及基于循证医学的实践、人际关系以及交流沟通的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及领导能力、继续教育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所讲的5大项核心能力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围术期护理人员的基础,而不是该课程可以完全替代本国的手术室护士的教育,该课程应该和本国的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并行不悖并且相互补充,最终使得学员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手术室护士。
2.2课程内容
2.2.1理论①医学类:消毒隔离、麻醉学、外科基本技能、辐射防护;②护理学:围术期手术室环境的协调护理、麻醉中病人护理、围术期护理、复苏室病人护理、消毒灭菌;③人文科学:心理学、法律、伦理、专业职责学、组织管理学、人际沟通技巧。
2.2.2实践每个国家可根据本国教育体系制定具体实践方案,但总体目的一致,具体为:①学员学习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②学习、总结临床资深护士的工作经验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③能够灵活运用理论、实践及人际关系学相关知识,掌握工作方法;④融入手术室护士角色,承担责任。每轮实践前2周内,学员与导师及课程培训老师讨论并确定本轮实践的具体目标。
2.3评估围术期护理课程的评估不只是简单地对学员所学内容予以评价,而是同时对学员导师、考核人员等作出了相应的要求。该课程强调对于其核心能力的掌握状况的评估应是体现在每天的学习及工作当中,所以最理想的考核方式是导师和课程培训老师对学员所进行的围术期相关操作予以全程监督并且予以质量控制。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评价标准都是一成不变的,培训以及学习围术期相关核心能力的目标是指导并且进一步优化围术期相关护理操作,所以在评价学员的核心能力掌握情况时应基于临床实践,从实战角度出发。因此,每位考核人员应该了解学员的课程的要求及进度以及每个阶段应该掌握的核心技巧,同时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评价该学员的学习进度、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课程教师对整个课程的合理规划、课程的进度予以负责。课程同时还强调自我评价机制,因此,对于每位学员而言,应该时刻有自我评估的意识,以利于实时改进。如可以通过开展“操作研讨会”的形式考核,在这样的研讨会上,每位学员根据指南做相应的操作,并且操作后会有机会和自己的同学、老师以及高级手术室护理人员进一步沟通学习,以便得到及时的反馈。
3国内课程设置
近年来,国内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逐渐增多。2013年,丁岩等[8]对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进行了专家调查,认为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主要是基础护理能力、围术期专科护理能力、消毒隔离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12项核心能力,并围绕这12项核心能力设置了护理概论与护理技术、手术室护理学、手术室职业安全与防护、护理管理、医学统计等16门核心课程,并指出手术配合和操作技术、手术室护理学、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被专家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专科课程。2014年,邱莹等[9]通过德尔菲法对来自全国各省市的32名专家就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设置进行了两轮专家函询,提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主要围绕围术期护理概论、围术期病人术前护理、围术期环境、手术病人安全、感染控制、麻醉护理、手术切口愈合、手术基本技术8个方面设置。其中,手术病人安全和感染控制这两部分内容是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护理的相关内容是否应被纳入培训课程尚有争议。
上述研究结果与EORNA的能力架构及核心课程设置基本一致,但是EORNA在课程设置中的第一模块首先就是专业法律和伦理实践能力的学习,强调了法律与伦理的重要性,而国内课程设置更加注重操作能力。目前国内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多依据培训大纲要求,以《手术室护理》一书为框架,国内对于手术室专科护士的培训内容并未达成共识,各家单位的培训方法及课程的设置等也差别较大,尚无统一的课程要求及设置[10-12]。
4小结
通过对国内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EORNA核心能力及课程的设置的分析,笔者认为国内对手术室护士的培养的思路基本与欧洲一致,即在学习掌握基础护理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对术前、麻醉、术中以及术后复苏各阶段的病人及手术室相关环境的特点予以进一步学习,并且要求相关护理人员具有自我更新相关知识及不断学习的能力,最终目标是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围术期护理专业人员。但EORNA的课程设置与我国课程设置也有一定的不同,比如特别强调在护理工作中的伦理、法规,重视人文关怀等。我国可参考EORNA的课程设置及其对围术期护理人员的要求,同时根据我国特殊的国情培养围术期护理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郭杰,王丽波,杨玉美,等.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20-23.
[2]王方.国外手术室专业动向与趋势[J].实用护理杂志,1993,9(5):42.
[3]周力.手术室护理沿革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5-7.
[4]刘桂娟,郭玲玲,徐金梅,等.国际化护理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2):116-117.
[5]王章安,黄宝芹,韦艳华.护理核心能力的概念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62-566.
[6]Committee EE.EORNA core curriculum[EB/OL].[2015-01-20].http://www.eorna.eu/EORNA-Common-core-curriculum-for-perioperative-nursing-second-editi0n-2012_a380.html.
[7]Committee EE.framework for competencies[EB/OL].[2015-01-20].http://www.eorna.eu/EORNA-Common-core-curriculum-for-perioperative-nursing-second-edition-2012_a380.html.
[8]丁岩,刘伟晶.手术室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与课程设置的专家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22):4-6.
[9]邱莹,张静.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设置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B):2859-2861.
[10]莫美珍.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危急症护理核心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护理学报,2014,21(14):8-11.
[11]黎燕萍.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383-385.
[12]赵虹茵,卢平,张建桃.手术室护士核心能力培训的探索与实践[J].护理研究,2010,24(8A):2048-2049.
(本文编辑崔晓芳)
(收稿日期:2015-04-30;修回日期:2016-01-0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2.00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4C-1420-03
作者简介曹红霞,护师,本科,单位: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陆琴、周依群(通讯作者)单位:200040,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