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

2016-03-09 15:52陈燕娥
当代临床医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尾状核室管膜足月儿

陈燕娥

226001 江苏省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诊断的临床应用

陈燕娥

226001江苏省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超声科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CT检查在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所具有的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颅脑检查及头颅CT检查。结果50例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中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5例,CT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0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敏感性较CT高。

彩色多普勒超声;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颅脑CT检查

室管膜下出血(SHE)是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早期类型的出血,如果SHE发现和治疗不及时,很容易演变的更为严重。所以早期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病儿胎龄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的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50例,男33例,女17例,最早出生后1小时,最晚出生后5天,平均2.8天,出生体重平均1780克。

1.2 仪器与方法 (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采用PHILIPS CX50,用高频探头,频率5~10Hz。操作者清洗双手,消毒探头,在患儿静息或睡眠状态下患儿平卧位经前囟,颞窗做不同角度偏转,行冠状面,矢状面,左右旁矢状面扫查。观察新生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有无病变。(2)CT检查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行颅脑常规扫描,层厚3~5mm, 观察新生儿颅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的室管膜下区域有无病变。

2 结果

50例未足月儿或低体重儿中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5例,其中单侧出血5例,双侧出血10例,出血灶最小直径2mm,最大直径15mm,表现为冠状面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尾状核区团块回声增强区,矢状面在丘脑尾状核沟呈现椭圆形,三角形团块回声增强区。CT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0例,其中单侧出血4例,双侧出血6例,出血灶最小直径5mm,最大直径15mm,表现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尾状核区团块状高密度影。

3 讨论

室管膜下出血多见于早产儿,与早产儿存在胚胎生发层基质有关,30~32周胚胎生发层基质主要集中在侧脑室近尾状核头部和丘脑交界处,相当于室间孔水平的室管膜下,32周后逐渐萎缩,足月时消失。生发层基质是一种由原始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组成的神经组织,血管形态学研究发现其富含未成熟、脆性极大的幼稚毛细血管,组织脆弱,该区域对缺血缺氧相当敏感,易发生坏死崩解而出血。另外,分娩过程中宫缩和产道对胎头的挤压,机械通气和气胸时中心静脉压力与胸内压升高,加之该处小静脉系统迂曲走形,血流缓慢,易发生栓塞等,均可导致该处毛细血管内压力升高而导致管壁破裂出血。新鲜的室管膜下出血超声表现为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尾状核区高回声区。

本文对收治的50例早产儿、低体重儿同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CT检查,结果显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出血15例,其中单侧出血5例,双侧出血10例,出血灶最小直径2mm,最大直径15mm。CT诊 小直径5mm,最大直径15mm。表明新生儿的颅脑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无创、价低、对颅脑中央部位具有高分辨力,能检查出最小直径2mm的出血病灶,有利于动态监测,追踪观察预后,且可进行床边检查,尤其适用于不易搬动的重症患儿。CT检查对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也具有高的诊断价值,但其因为容积效应与层厚使小于5mm病灶较难分辨,对小的室管膜下出血病灶CT检查无优势。

所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出血,尤其是小的出血灶较CT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早产儿、低体重儿应该常规进行颅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早发现出血病灶,临床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儿的预后。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4.089

2095—9559(2016)04—2415—01

2015-11-04

猜你喜欢
尾状核室管膜足月儿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尾状核头的弥散峰度成像研究
英语词块研究的进展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表现为短暂性全面遗忘症的尾状核出血性脑梗死1例报告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颅内脑实质室管膜瘤核磁共振成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