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燕芳
(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 312000)
小儿小肠套叠96例早期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
朱燕芳
(浙江省绍兴第二医院,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总结96例小儿小肠套叠早期内科保守治疗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心理护理、禁食护理,建立静脉通路,做好用药护理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病情观察;复位后做好饮食护理和再发肠套叠的观察,正确留取标本,加强健康宣教。83例在6 h内复位,12例在12 h内复位,1例24 h内复位,复位后1例患儿出现大肠套叠,B超监控下行等渗盐水低压灌肠治疗后复位。
关键词:小肠套叠;早期;保守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6.06.017
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临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按照发生的部位分为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与结肠套叠。肠套叠经典的治疗为手术或灌肠。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提高,小肠套叠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与结肠型肠套叠相比具有套入短,同心圆直径小,移动度较大易松解等解剖特点,且肠系膜受压轻、肠壁血流障碍轻[1],经内科禁食、肠道解痉等对症治疗,绝大部分能在短期内自动复位[2]。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儿科收治小儿小肠套叠早期病例9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缓解。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96例,男62例,女34例;4个月~1岁48例,>1~3岁34例,>3~7岁10例,>7岁4例;临床表现:阵发性哭吵48例,阵发性腹痛36例,呕吐32例,同时有腹痛及呕吐20例,仅有精神软弱6例,体检明显腹胀、腹部未扪及包块、未见血便2例;肠套叠前有腹泻史32例,其中24例为轮状病毒肠炎,8例为细菌性肠炎,有发热咳嗽等轻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0例。采用Acu-son128XP彩超仪(探头频率7~10 MHZ)进行检查,腹腔肿块横切面表现为由外向内强弱交错排列的回声团,外围轮廓光滑完整,为高回声区,呈“同心圆”症,确诊的小肠型肠套叠病例鞘部为小肠的肠套叠。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12 h内,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无休克、大量血便的绞窄性肠梗阻表现。
1.2治疗及转归本组病例经B超确诊为小肠套叠后,先禁食6 h,予静脉滴注盐酸山莨菪碱注射液0.15~0.2 mg/(kg·次),或加用阿托品0.01~0.03 mg/(kg·次)肌内注射,解除肠道解痉,同时予输液对症治疗,6 h后复查B超,观察肠套叠复位情况及肠套叠周围肠管血供。若肠套叠未复位,重复上述治疗,并每6 h复查B超1次,直至肠套叠复位,总时间不超过24 h。83例患儿在6 h内复位,12例在12 h内复位,1例24 h内复位,复位后1例出现大肠套叠予B超监控下行等渗盐水低压灌肠治疗后复位。
2护理
2.1心理护理疾病本身的原因和医院的陌生环境,患儿常常表现为哭闹不止,增加了家长紧张焦虑情绪。首先要安抚家长,告知小肠套叠的特点,早期诊治的方案及保守治疗的优点。对于哭吵的婴儿,嘱家长多抱、多哄患儿,予播放缓和的音乐,或予轻轻拍背,予哼歌一起入睡;哭吵的幼儿,可以播放平时爱听、爱看的音乐或电视节目,分散其注意力,减轻其疼痛程度。对依从性差的患儿,给予精神鼓励,表扬其勇敢、坚强,同时说明不配合带来的不良后果,使患儿主动配合[3]。本组48例哭吵患儿经过心理护理能较好配合。
2.2禁食护理进食会使肠套套管加深,因此,小儿小肠套叠内科保守治疗解套前,一般先予严格禁食6 h。护士向患儿及家长解释禁食的目的及进食的不良后果,使能理解配合。此外由于小儿对饥饿的耐受力差,要求家长不在患儿面前进食、进饮,避免客观环境因素诱发患儿食欲。本组96例患儿基本能在复位前全程禁食。
2.3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建立静脉通路,常规置留置针,安全有效固定,减轻患儿痛苦。禁食期间按医嘱补足累积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合理安排输液,注意尿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做好血糖及血清电解质的监测。本组6例患儿入院时有低血糖,经即刻输注5%葡萄糖液后纠正;5例患儿仅有血清钠偏低,无临床表现,予补等渗盐水后复查电解质正常。
2.4病情观察解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生命体征,注意呕吐次数、量、性状,出现呕吐时,嘱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并及时清除呕吐物,保持床单位清洁;注意腹部体征,通过望、触、叩、听来判断肠管功能的恢复;对腹痛、呕吐加重,出现血便,腹部扪及粗大包块,或一般情况变差,如精神较前软弱,高热持续未退、脱水严重,或腹胀明显的患儿,及时报告医生,即刻床边复查B超,及时处理。本组患儿在解套过程中出现呕吐6例,阵发性腹痛2例,但无呕吐、腹痛加重及血便出现。
2.5用药护理静脉滴注山莨菪碱注射液时,按医嘱准确抽取剂量,掌握好液体输入的速度,一般为5~10 ml/(kg·h);肌内注射阿托品时,选臀中肌或臀小肌,定位正确。山莨菪碱和阿托品作用相似,具有松弛平滑肌,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两者药物均有口干、面红、心搏加快的副作用,因此用药前向家长及患儿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96例患儿用药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
2.6复位后护理
2.6.1B超检查的护理配合禁食、解痉、输液6 h后,医嘱予复查腹部B超,告知家长再次B超检查的目的,取得同意,电话联系B超室,联系外巡人员予全程陪同检查。本组96例患儿家长对陪同检查表示满意。
2.6.2饮食护理复位后的饮食护理仍相当重要,因被套叠过的肠管会存在充血、水肿现象,饮食不当将引起重复套叠,告知家长不可盲目给予喂食,母乳喂养的患儿继续母乳喂养,暂不添加辅食;人工喂养的患儿,短期内不要更换奶粉;对于年龄≥3岁的患儿,从进流质开始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所有饮食必须遵守从少到多、由细到粗、由单一到多样、逐步添加的原则。本组3例患儿家长担心患儿禁食后营养低下,经过医护人员的耐心解释,能按照进食原则进食。
2.6.3复位后再发肠套叠的观察小儿小肠套叠复位后1周内可反复出现不同部位小肠套叠,有时合并大肠套叠,因此复位后仍不能掉以轻心,以高度的责任心,继续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进食后有无呕吐,有无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及腹部体征的变化。本组1例患儿复位后进食出现呕吐、腹痛,经B超检查显示大肠套叠,请儿外科医生会诊,予B超监控下行等渗盐水低压灌肠治疗后复位。
2.6.4留取标本送检肠套叠复位后,肠蠕动恢复,患儿排便,正确留取大便标本,及时送检。根据检验结果,酌情使用抗生素,轮状病毒感染的患儿输液的同时做好去乳糖饮食的指导,同时做好手卫生宣教。本组4例患儿大便常规结果为白细胞+~++/HP,有少量粘液,大便细菌培养阴性;20例患儿大便测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经输液、饮食指导及调节肠功能治疗后转为阴性。
2.7出院宣教婴幼儿喂养不当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肠套叠的发生[4]。指导家长合理喂养,逐步添加辅食;人工喂养的患儿,注意保持奶具清洁卫生,每日煮沸消毒;年长儿注意饮食卫生,饭后不宜剧烈活动;注意天气冷暖,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被;同时向家长强调本病复发的可能性,平时加强观察,如有类似症状,及时就诊。
3小结
小肠套叠发病12 h以内的早期患儿,经内科保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前提。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做好禁食护理、药物护理,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复位后协助做好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给予饮食指导,密切观察复位后有无再发肠套叠症状,重视患儿出院的健康教育,以促进患儿康复,预防肠套叠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金美英,徐飞,章萍,等.小儿肠套叠不同类型超声表现及发病率变化的回顾性分析[J].浙江实用医学,2010,15(5):391.
[2] 何英,李琳,姚建军.小儿小肠套叠172例早期诊治体会[J].浙江实用医学,2012,17(3):219.
[3] 陈丽珍,钱旭聪.儿童胃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0,9(1):24-25.
[4] 徐建琴,毛建强,何利民.延时重复温等渗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护理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9):782.
作者简介:朱燕芳(1979-),女,本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6-01-19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875(2016)06-05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