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夏盖湖演变研究的史料序列评介

2016-03-09 13:55尹玲玲
古今农业 2016年2期

尹玲玲  王 卫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浙江上虞夏盖湖演变研究的史料序列评介

尹玲玲 王卫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夏盖湖曾经是宁绍平原上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其沿革演变因其代表性而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记录夏盖湖水利引发的用水纠纷、存废之争、围绕水权争夺的恩怨纠葛及其他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较为可观,大体可分基础史料与方志史料两个序列。基础史料序列以元代陈恬所纂《上虞五乡水利本末》为核心,后有明代张光祖整理重刊《五乡水利本末》,清代朱鼎祚增刻《五乡水利本末》、连蘅附刊《续水利》一卷,民国时期又有连光枢纂修《松夏志》十二卷。方志史料序列则主要包括历代《上虞县志》及多种《绍兴府志》。这些文献为深入研究历史时期夏盖湖的因革演变构成了扎实的史料支撑。

[关键词]夏盖湖;史料序列;湖泊演变;水利变迁

两浙地区因其地方志、宗族家谱、文人笔记等文献史料丰富,一直以来是国内外学者研究农田水利问题的主要区域之一。陈桥驿先生在对以鉴湖为代表的宁绍地区湖泊群深入研究后提出了湖泊垂直运动理论,认为在特定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下,宁绍地区的湖泊循环体现了人类对地理环境的调整和改造,为后来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

钱杭先生以杭州萧山湘湖为研究对象提出的库域型水利社会理论将水利共同体与水利社会概念作出区分,认为不必过多顾及共同体理论的概念体系,不必在实际生活中去刻意寻找共同体,而是要把握住共同体理论的核心范畴一一共同利益,运用共同体理论的分析方法——结构、互动,深入到中国历史上那些实实在在的水利社会中,观察研究它们的内部结构,并从类型学的角度,全面深化对中国水利社会史的认识程度。

在日本历史地理学界中,着眼于江浙,特别是宁绍地区水利探讨的论述比较丰富,尤以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独树一帜地提出宋代分期说和自宋至明初400年间的周期演变说尤为学界所重视。佐藤武敏以浙江省萧山县湘湖为中心,对宋代宁绍地区湖水分配的研究令人注目。本田治对夏盖湖水利系统的研究,则是该课题目前所见的仅有的研究成果。

夏盖湖曾经是宁绍平原上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其因革演变因其代表性而具有较为重要的研究意义。与该地区其他湖泊相比,有关夏盖湖的文献资料相当丰富。但夏盖湖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却没有专门的研究论文,一些学者在农田水利类著作里有所涉及,但多为一笔带过,没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1]。本文拟就历史时期夏盖湖的因革演变研究的史料序列及其文献学价值进行阐述。

与同处宁绍地区的湘湖、鉴湖的研究之公私文献十分丰富相比,记录夏盖湖水利引发的用水纠纷、存废之争、围绕水权争夺的恩怨纠葛及其他社会问题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但相较于周边其他湖泊,作为宁绍地区历史上曾经的超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夏盖湖的相关史料依然相当可观,这对深入研究历史时期夏盖湖的因革演变构成了扎实的史料支撑。以下分两个序列将对夏盖湖研究起重要作用的现存文献进行介绍。

一、基础史料:《上虞五乡水利本末》序列

与湘湖研究有毛奇龄的《湘湖水利志》这一主要文献相类,夏盖湖研究也有元代陈恬所修《上虞五乡水利本末》这一基础史料,其上卷侧重于夏盖湖沿革及水资源的分配,下卷则主要记载当时对夏盖湖水资源分配及涉湖乡规等。其后历代学者或整理重刊,或在其基础上有增刊、附刊的内容,构成一个连续的史料序列,其序列的发展脉络清晰。以下按刊刻、出版的先后次序一一介绍。

1.元陈恬著《五乡水利本末》二卷。

上虞《五乡水利本末》二卷,元代陈恬著。有刘仁本、杨翮二序。嘉靖间邑令张光祖重刊。国朝朱鼎祚续刻。以下简称“《本末》”。

《本末》目录如下:夏盖湖图;上妃白马湖图;三湖原委图;五乡承荫图;三湖沿革;植利乡都;沟门石闸;周围塘岸;抵界石壩;科量等则;承荫田粮;元田湖田;五乡歌谣;兴复事迹。

陈恬作此书,目的在于保存文献,防止贪图湖利,罔顾周边乡民福祉而围湖造田,破坏当地的农田水利灌溉。此书所收资料,从时间上看,最迟至元顺帝至正二十一年(1361)。刘仁本、杨翮的序分别作于至正二十二年九月和十二月,该书其时已“锓梓成帙”,亦即已出版成书。刘仁本序云:

县旧有三湖,曰夏盖,曰上妃,曰白马,五乡受田之家实蒙其利,疏治围筑之规,启闭蓄泄之法,自东汉逮今,既详且密。间有擅为覆夺更易者,赖载籍明白,持以证据,于是乎得不泯。乡之人陈恬又惧其久而或讹也,裒集古今沿革兴复事实以及志刻左验公规讼牍,锓梓成帙,将垂不朽,俾谂来者,其用心溥矣。

杨翮序云:

盖夏盖、上妃、白马之为湖于上虞旧矣,幸而不为田则其乡之利甚厚,不幸而不为湖,则其乡之害有不可胜言者,利害之分较然明著。奈何细人之肤见,往往役于小利率倒施之,可为浩叹。此晏如(陈恬字)所为夙夜倦倦欲使后世长享厚利而毋蹈遗害焉。

2.明张光祖整理重刊《五乡水利本末》

到明代中叶,“其板已坏,其书仅见而损,且将亡之矣”。嘉靖十五年(1536年),上虞知县张光祖命人整理,捐俸重刊(参见此书张光祖序)。

3.清朱鼎祚增刻《五乡水利本末》

是书分上、下二卷,上卷乃元代陈恬所著,下卷乃清代朱鼎祚所增刻。“历叙三湖(夏盖、白马、上妃三湖)兴废事迹暨堰琪成规,足备考镜”。清代前期朱鼎祚将明代后期至清康熙年间的五乡水利,辑为一卷,和陈恬的著作合为一书,上卷是陈恬的原作,下卷是朱鼎祚的《续刻三湖水利本末》,全书沿用《上虞五乡水利本末》一名。现将下卷目录罗列如后: 改设堰闸;工部覆奏;徐公六议;海湖塘议;修筑江塘;陈仓事迹;郑公查勘;设法议巡;巡三湖叙;巡水条例;盗决禁约;长壩规制;应巡沟闸;众姓轮巡;折巡贴费;巡日船数;白露后巡;近年利弊;摘录印簿;六壩纪略 。

4.连蘅附刊《续水利》一卷

近时枕湖楼连氏有重刊本,连蘅又附刊《续水利》一卷。

据陈高华先生研究,该书还有清光绪十年(1884)上虞人连蘅重刻版本,且后附《水利案卷》,记录清道光、同治年间有关夏盖湖水利的争讼,被称为枕湖楼连氏刊本,书名《重刻五乡水利本末》。笔者因力有不逮,未曾得到连氏刊本。

《本末》因为未被《四库全书》收录,因此一直未被重视,日本学者本田治的论文《宋元时期的夏盖湖》最先立足于《本末》来研究夏盖湖的水利灌溉系统。大陆学者陈高华在其《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读〈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一文中,介绍了《本末》的基本内容,但并未深入研究,仅采纳了书中元代田赋相关数据。[2]

5.连光枢纂修《松夏志》十二卷

民国二十年(1931年)枕湖楼铅印本,上虞人连光枢所纂修。后人对该志评价道:“枢创修《松夏志》,采摭不厌多,颐逮排比成帙,义主谨严。”《松夏志》中不仅将历代上虞相关史料作一一罗列,且附有夏盖湖清晰地图,从湖域面积来看,该图所载夏盖湖当为兴盛时期的夏盖湖。

二、方志史料序列

1.历代《上虞县志》

(1)南宋知府归安沈作宾等修,长兴施宿等纂《会稽志》 二十卷

南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年)修成,故习称“嘉泰《会稽志》”,或简称“嘉泰志”。 诗人陆游父子曾参与修订,陆游并为之序。卷九“山”及卷十“湖” 提到夏盖湖:

翠嶂山一名夏驾山(即夏盖山),在县西二十五里,有夏盖湖,湖北去海数里。夏盖湖在县西南四十里,湖内三十六沟。其岸北二斗门依山有神祠,湖东北则夏盖山也。夏盖一作夏驾,又作夏架。水经云:西陵湖西有湖城山,东有夏架山。湖水上承妖皋溪,而下径浙江。古语云:夏驾山、浮盖山屹立于湖中,不为湖水之涨涸也。

另该志中有较长篇幅辑录了南宋高宗绍兴(1131—1162年)间关于夏盖湖废田还湖的朝臣奏疏,具体内容在后文详细叙述。

(2)明万历年间,徐待聘修,马明瑞、葛晓车纂《新修上虞县志》二十卷

该志收录于 《中国方志业丛·华中地方·第五四四号》,据明徐特聘等修万历三十四年刊本影印。该影印本非全本。该志完整版本藏于北京图书馆,据悉日前已由上虞地方限量发行。该志关于上虞地方自然地理环境情况记述如下:“虞邑山峻水瀉,所在筑底阻水,以备旱。通计一邑之湖,凡七十有一。此六乡皆濒海,土平而水易泄。其地势倚江枕海,鹹卤侵淫,伤败禾稼。”

(3) 康熙十年(1671)清知县郑侨修,唐徴麟等纂《上虞县志》二十卷

该志是清代最早的《上虞县志》,郑侨在序中写道:虞邑乘之失记逾六十年所矣,然井疆如旧,山川依然,其间啸聚之所躏,锋镝之所加,城廓庐舍之成毁何状,户口之耗息岁何数也……岂无狷志表于当年,或有高情寄诸严壑,然则虞志当编辑信不容缓矣兹。

该志可能因为急于求成,所以内容并不详备,且久经年月,其中散佚较多,文本也多不清晰,较多无法辨识之处。卷一《舆地志·境图》存有一夏盖湖图,考其内容,乃是因袭明代绍兴府志中相同一图。因为散佚原因,后文《水利志》中应有叙述夏盖湖的相关内容不得见。

(4) 唐煦春等修,朱士黻等纂《上虞县志》四十八卷

清光绪十六年(1890)修,翌年刊本。唐煦春号师竹,江西德化人。同治甲子优贡。于光绪二年(1876年)莅任,其后十四年间,先后三次来上虞任知县。唐煦春自任主修,分别聘请邑人朱士黻为总纂;举人钱继曾、黄采风、王佐、徐承宣(后登进士)、何绍闻和贡生宋棠、王恩元 七人为分纂;王彬华、谷肇寅为参纂兼总校,徐智光为总校。总纂朱士黻,名裳,丰惠朱巷人。光绪丙戌进士,截取知县。他为人谦虚诚恳,再三辞让,均未获准,于是推荐知交蔡元培以自代。后蔡元培因修志理念不合离去,朱士黻再任总纂。此次修志从光绪十六年九月开局,到光绪十八年春装订成书。唐煦春在序言中叙述了重修县志的原因:

光绪二年,余奉大吏檄来治上虞,徵志,得嘉庆时崔君所修本。其事疏略,分目繁碎;又嘉庆至今,多历年所,中更寇乱,义士、烈女相望林立;况复乡贤懿行,梓里旧闻,与夫钜儒著述,大雅文章,宜所阐扬而网罗之者,不可听其湮没;至若农田水利之异宜,士习民风之殊尚,尤留心治道者所宜急讲焉。……聘邑中博雅君子发崧城夏氏藏书,复得正统残志及万历徐志,广为搜罗,参互改订,阅一载告成,凡书四十卷。[3]

从序言及后人评价可以了解到,该志编纂用力较深,对于一些现已散佚的《县志》等材料“广为搜罗”,使得该志史料价值尤为珍贵,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志保存完好,刊本字迹清晰,易于览阅。其中,夏盖湖历史见该志卷二十《舆地志五·水利》。其中,原应载于嘉庆《上虞县志》的夏盖湖垦废及水利之争都有辑录,弥补了散佚资料所处时段的遗憾,例如:乾隆、嘉庆年间上虞前后三任县令贪腐案的案发过程,是上虞历代史料中仅见。

(5) 徐致靖等修《上虞县志校续》五十卷、附一卷

清知县宜兴储家藻修,宛平徐致靖纂。光绪二十年(1897)续修,次年刊本。案本志系校补前志,卷数增加二卷。凡例云:“长编义取正伪补缺,凡原书舛误遗漏及空言论断未见确当之处,或更正、或删除;惟期实事求是……事实无甚异同者,悉用原文。”书中对于金石著录特详,亦是该志特色。此外,该志最珍贵处,应该是采用了光绪年间以西方的地图绘制法绘制的浙省地图中的上虞部分,是迄今所见最为精准的上虞地图,其中夏盖湖所在亦有明确表示,该志在“县境图”后亦说明:

据光绪二十年,浙省舆图局新颁石印,排编里数较旧志俗传均少,测量有不同也。遵用工部营造尺,西尺之一分即营造尺一分,但寸袛八分以十二寸九十六分为一尺。今外加四分,以足营造尺之用,每里计营造尺一百八十丈。[4]

2.《绍兴府志》序列

(1)明永乐年间上虞袁铧纂,袁铉汇成《绍兴府志》一二卷

陈桥驿先生在《绍兴地方文献考录》中考载,《绍兴府志》十二卷,卷首一卷,明知府南大吉修纂。[5]《明儒学案》和《明儒言行录》中均未言南大吉曾纂修《绍兴府志》。据明人郭南在正统《上虞县志》序中记云该志乃因“明永乐戊戌岁,朝廷颁凡例,命郡县……编纂以进……邑民袁铧得预编纂之末,遗稿其兄铉……略者详之,浮者核之,缺者补之,紊者正之,传会而不纯者芟去之,汇成十二卷[6]。”后人自《永乐大典》残存卷影印本中辑录,仅存不完整一卷,有辖下各县境图。目前存世仅开头一卷,后十一卷只字无存。在《上虞县境图》中可以看到夏盖湖在县境所处的大致方位,是明代最早的一份夏盖湖图。

(2)明万历年间,萧良斡等修,张元卞、孙鑛纂《绍兴府志》。

万历《绍兴府志》共五十卷,是绍兴府属自嘉泰《会稽志》以来流传较广的一部方志。该志肇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越年而书成,始刊于万历十五年(1587)。这一时期正是明神宗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阶段,国家社会一度呈现繁荣昌盛景象。同时,绍兴府在知府萧良幹的治理下,“政通人和”,“诸废既举,乃次第修志”。

《明史》中记云六十卷,有误。

《四库全书》馆根据两淮马裕家藏本存目。提要说:“是志分十六门,每门以图列于书后,较他志易于循览,体例颇善。末为序志一卷,凡绍兴地志诸书,自《越绝书》、《吴越春秋》以下,一一考核其源流得失,亦为创格[7]”。

该志卷七《山海图志·海江河湖》就夏盖湖的地理位置、湖域面积、范围、初创年代、创设背景等做了详细介绍。详录如下:

上虞夏盖湖在县西北四十里,北枕大海,海岸有夏盖山,湖直其南。唐长庆二年,永丰、上虞、宁远、新兴、孝义五乡之民割己田为之。周一百五里,滀白马、上妃二湖之源。地势东低而西高,中有镜潭,有九墩,曰枫树墩、匾墩、周师墩、长墩、黄蝱(同虻)墩、白牛墩、马墩、楝树墩、西晒墩。十二山,曰梁家山、柴家山、刺山、鲤鱼山、董家山、洋山、土长山、石竹山、荷叶山、犁山、冯家山、鲁箪山。又有三十六沟,引灌五乡田十三万亩,兼有菱芡、芙蕖、茭叶及鱼虾之利,俗谓日产黄金方寸云。

万历《绍兴府志》卷七《山川志图》所附《夏盖湖》图,是现存较早的一幅夏盖湖全景图,虽无法对湖域范围、湖的轮廓外形有直观体现,但是却比较详细地展示了万历年间夏盖湖周围的斗门设施及周边乡都分布。

该志卷七《山海图志·海江河湖》还概述了夏盖湖明代之前的沿革情况,可视为明之前夏盖湖史的大纲,其主要内容,基本采用了《五乡水利本末》中的资料,现取关键内容条录如下:

宋熙宁中,县尉张渐废为田,元祐四年,吏部郎中章粢奏复之。政和中,明、越二守楼昇、王仲嶷专务应奉为事,又废湖为田。建炎四年,给事中山阴傅崧卿守乡郡,馀姚陈囊上书陈利便。绍兴二年,县令赵不摇言于朝。吏部侍郎李光复力奏乃得复为湖。嘉熙元年,或献于福王。民张康等争之得免。元元贞间,傍湖之民□□高处填为田,渐蔓延至数十亩不止。至正十年,县令林希元定垦田数,余悉为湖。十六年,或乘□□种,尹李睿复之。十七年,建有台于越,兵田于湖,湖竭如釜。御史察知,即令勿田。十八年,或献於长枪军,尹韩谏言於督军郎中刘仁本,已之。[8]

卷一六《水利志一》中载“宋陈囊上傅崧卿太守书”,与元代陈恬所著《五乡水利本末》基本相同,也是之后多种文献之所本。

其他如清康熙三十年李铎纂修《绍兴府志》与清乾隆五十七年李亨特修《绍兴府志》,在前志基础上又有相应内容的增补,此处不再一一考论。

参考文献:

[1]陈桥驿,吕以春,乐祖谋.论历史时期宁绍平原的湖泊演变[J],地理研究1984,(3):29-43;提及夏盖湖的兴废事迹;本田治. 宋元时代的夏盖湖水利[A],斯波义信. 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C].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 陈高华. 元代江南税粮制度新证——读〈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5):96-104.

[3] 唐煦春.光绪〈上虞县志〉序[A],朱士黻. 光绪上虞县志 [C]. 台北: 成文出版社,1970.

[4] 徐致靖.光绪〈上虞县志校续〉[M],台北: 成文出版社,1970.

[5] 陈桥驿. 绍兴地方文献考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6] 郭南. 正统〈上虞县志〉序[A],郑侨. 康熙上虞县志[C]. 台北: 成文出版社,1983.

[7] 纪昀. 万历绍兴府志提要[A],四库全书总目[C]. 北京: 中华书局.

[8] 萧良幹. 水利卷[A],张元忭,孙矿,李能成. 〈万历绍兴府志〉点校本[C]. 宁波: 宁波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尹玲玲,女,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经济史、环境史方面的研究;王卫,男,上海师范大学2013届历史地理学硕士毕业生,现在供职于企业。

Review on the Historical Sequence of the Evolution of Xiagai Lake of Shangyu in Zhejiang

Yin LinglingWang Wei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Abstract:Xiagai lake was once a super large water conservancy and irrigation project on the Ningshao plain.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the lake's evolution is therefore of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re are many literature records about Xiagai lake water conservancy,water disputes,entanglements surrounding the water rights and other social problems,which generall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equences,namely basic historical data and Local historical data sequences. These references are very helpful for further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Xiagai lake.

Key words:Xiagai Lake,Historical Data Sequence,Evolution of Lake,Water Chan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