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研究

2016-03-09 00:30:56
关键词:东三省经济发展新常态

李 奕 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研究

李 奕 陶

(东北师范大学 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摘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符合东三省的发展实际,也是东三省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尤其是在东三省经济发展遇到困境的当下,准确认识、把握经济新常态对实现东三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深入分析东三省经济发展遇到的困境基础上,研究了制约东北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策略。

[关键词]新常态;东三省;经济发展;策略

一、引言

东北振兴战略实施后的一段时间内,东三省经济并未引起过多关注,在全国排名虽不靠前但也不是最后几位的,甚至曾获得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但这种所谓的高速增长仅仅依赖的是拼投资、拼能源、拼土地,长期以来东三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政府手长市场腿短二者界限模糊、高端人才流失滞后等问题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解决,事实上,这蕴含了巨大的危机,表面繁荣的东三省经济背后实则伤痕累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对前期政策刺激消化的“三期”叠加特殊阶段而步入新常态,东三省经济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一次性地暴露出来,造成目前严重的东三省“寒冬现象”。2015年10月17日,在辽宁省会沈阳举行了“经济新常态下的东北振兴论坛”,振兴论坛是由东北大学等单位发起的,并由东三省省会及大连这4个最重要城市的市政府联合主办。论坛的3个议题分别是:“十三五”东北振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暨全面深化改革与东北振兴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东北的新定位与新角色、中国制造2025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全都紧紧围绕新常态下东三省的经济发展。论坛中,相关领导、学者分别为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转型发展献计献策。可以说,东三省经济的转型发展已经引起了政界与学界的普遍高度关注。

二、东三省经济发展困境

2013年,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GDP增长率均不低于8%,在全国各省市中分别排第20名、第23名与第27名,三省均未处于全国排名垫底的位置。无论是GDP总量还是GDP增长率,似乎都是仍处于从经济困境中缓慢复苏的过程中。

但进入2014年以后,经济复苏情况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前年前三个季度数据显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在全国31省市中均位居最后5位,GDP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1.4个百分点,尤其是黑龙江省甚至处于全国倒数第2名的位置。很明显,曾经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粮食供应基地、重工业基地的东三省,如今却集体沦为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差等生”。2014年究竟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东三省经济落后的进一步延续,还是正处于从传统重工业区向现代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贸易集散地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暂时阵痛呢?[1]26-29

经分析,东三省目前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困境有着深刻内外原因,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解决,以后情况还将继续恶化。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影响了东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从国外看,2008年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深层次影响仍未完全消除,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速度仍较缓慢,尤其是与东三省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的俄罗斯在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后,经济发展严重受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东三省经济的稳健发展。从国内看,2014年是新一届政府各项政策实施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三期叠加”特殊阶段,全国经济增长速度与2013年相比也明显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东三省经济发展速度不可避免下降。二是在东三省经济总量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工业增加值也呈现下降趋势。重工业在东三省工业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比重过大,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轻工业占比较低,发展缓慢。工业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仍是东北三省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且这一矛盾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东三省曾经是全国工业摇篮,就全国范围来看,计划经济体制在东北运行时间最长、最彻底,于是也就不可避免地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最深。长期以来东北工业发展过程中国有经济占比过高、企业办社会等包袱过重、发展缺乏活力等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是东北经济转型期遇到的发展障碍。同时,东三省的很多煤炭、石油等资源型城市发展遇到了困境。煤炭、石油价格的持续下跌、需求下降等因素都直接导致了东三省工业增加值的大幅下降。以东北最大煤企——龙煤控股为例,2014年更是陷入了巨额亏损。全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大庆市,随着石油产量的日渐减少,大庆工业增加值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负增长,这也直接导致了黑龙江经济增速大幅下滑。三是东北农业发展也过了黄金期,开始面临种种困难。长期以来,东三省由于拥有丰富的优质耕地资源,一直都是我国的大粮仓,2014年东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19%,但东北农业生产方式还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由于长期过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地透支严重、土壤板结、土质下降等情况较为突出,已经开始影响粮食产量。由于长时间以来对农业机械化的投资较低造成了东北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粗放农业导致的种植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等结构性矛盾也十分突出。同时,东北农业自然灾害不仅包括与南方省份共有的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火灾、病虫害等一般灾害,还包括北方地区特有的、严重的霜冻灾害,且东北农业抗风险能力不高。洪涝灾害、虫灾等都会使东北粮食生产遭受严重损失。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现象而带来的国际低价粮也对东北粮食造成很大冲击,农业发展遇到很大困难[2]。

三、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及新常态对东三省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新常态”下,过去的那种片面追求GDP增长速度而不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的不良局面将得到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将逐步发生改变,由目前的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模式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模式[3]19-21。另外,过去那种过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激烈的价格竞争、重复投资等带来GDP的增长不可持续,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创新、品牌与品质等驱动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最后,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逐步显性化。过去多年粗放型经济增长过程中积累的房地产风险、影子银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金融风险、产能过剩风险、环境问题等潜在风险、问题都将慢慢暴露出来[4]。

鉴于东三省目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东三省亟需适应新常态、引导新常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获得更好更快发展。很明显,东三省经济运行已进入增速换挡期,很难继续保持之前的高增长。进入新常态,这也符合东三省的经济实际,其实质则是东三省经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从世界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德国、韩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都曾先后经历过这一阶段。可以预见,东三省的经济发展轨迹也必定符合这条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新常态下,东三省还需要简政放权,从根本上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转变后的政府职能应该是能够使政府与市场很好地发挥协同作用,并最大程度上限制政府使其减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市场优胜劣汰等方面不必要干预,政府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想方设法为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创造一个便利的环境上,并为市场作用的顺利发挥保驾护航。按照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事实上,新常态也是东三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更高阶段演化的必经之路,也是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政府尊重市场力量,主动调整发展思路的战略选择。因此,新常态对东三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四、新常态下制约东北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东北现有的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别。新常态的“新”体现在与目前经济增长模式的不同,“常”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追求相对稳定且是可持续的。东三省经济转入新常态就要求今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充分考虑经济增速、结构优化升级与改革发展等方面,通过采取有效的经济发展措施,取得较好的经济发展质量与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由于现在东三省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传统粗放型模式,经济发展还正处于困境之中,因此想尽快转入经济新常态实现经济转型发展面临着很多的制约因素。

(一)体制机制僵化,创业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一直处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之中,缺乏主动创业创新意识,已完全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以及与其他省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强烈对比下,东三省的经济发展越发显得缺少活力与动力。“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引进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7项安排在东北,为东三省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工业基础,东三省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拥有过先进生产技术及一流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一步步被其他省市发展所超越,人才也不断流失,才造成了今天这样由主动变被动的局面。国家现在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必将成为省市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方面能够有效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另一方面又能够通过鼓励多劳多得来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思想观念落后、创业创新意识淡薄已然成为制约东三省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障碍。东三省已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创业观念、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培养起来的,在多年积累的陈旧思想观念影响下,想快速完成转型是无法做到的[5]12-14。

(二)GDP增长过度依赖高投入

2014年,辽宁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4 426.8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0 350.8亿元,均处于较高水平。虽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2013年略有下降,但第二产业投资额却高于2013年。吉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1 486.52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 445.19亿元,与2013年相比增幅均超过15%。黑龙江省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2 280.46亿元,增幅在各省市中排倒数第一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GDP贡献率较高,尤其是辽宁省与吉林省。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健、可持续发展,而东三省恰恰已经习惯了靠高投入来拉动经济增长,但在新常态下,GDP增长将不再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这将对东三省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形成较大冲击[6]。

(三)民营经济发展疲软

由于地域上与原苏联地区毗邻,东三省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时间上是最先引进苏联计划经济的地区,可惜的是也是最后迈入市场经济的。国有企业在东三省经济中占据明显的主体地位,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国企改革,使重疾缠身的国有企业被破产整顿,成百上千万国企员工不得不下岗再就业。2003年国家着手进行东北振兴,通过政府投资使东三省经济回升。有关人员曾进行过大致统计,全国范围内国有经济占比约为30%,吉林省这一比例超过40%,黑龙江省国有经济占比更是超过了50%。在黑龙江省现有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接近70%。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东北地区至今市场化程度不够,民营经济疲软,对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严重不足。2015年8月25日,全国工商联发布了《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榜企业中辽宁省有6家企业,黑龙江省有3家企业,吉林省一家企业也没有。南方经济发达省份中浙江省的上榜企业居然近140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国有经济比重过大、国企的决策效率低下、创新意识不强、推诿扯皮现象较多等严重抑制了东三省经济的微观活力。由于东三省重要资源的绝大多数都被国企占据了,民营企业发展空间被大大压缩,使很多民营企业家不得不南下创业,因此可以看出,目前东三省的经济失速与其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未能协调均衡发展有关。

五、新常态下东三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策略

(一)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理念的确定,会对本地区选择何种发展道路与发展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经济新常态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规律是完全一致的。在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的时候,东三省更应深刻认识到经济转型进入新常态的重要性,并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自上而下全面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前经济发展中的那种只注重GDP增长率而忽视经济发展质量的观念要坚决摒弃,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经济决策时既要考虑经济发展又要考虑地区经济结构的优化,还要考虑经济发展质量与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在新常态下,要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最大化。同时还要坚决响应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引导、督促企业树立节约资源理念、保护环境理念和绿色理念,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环保,不仅仅追求企业效益,废水、废液、废气等工业三废要坚决做到达标排放,保护环境不受污染[7]129-133。

(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东三省产业结构中还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三次产业结构还需要继续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还有明显的差距。在新常态下,东北经济发展要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考虑到东三省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为尽快摆脱目前遇到的发展困境,提升第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对促进东北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要各自明确第三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完善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各级政府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提升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层次。东北老工业基地依靠建国以来的工业基础,在装备制造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现在需要重新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提升第二产业整体竞争力,培育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最终达到使东北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目的[8]160-162。

(三)推进国企改革

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并将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发展混合所有制时,可以考虑将国有资本、集体资本、民营资本等各种社会资本等交叉持股方式。鉴于东三省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数量较多、国有成分比例较高,但国有经济的发展潜力尚未完全激发出来,以及我国今年资本市场要进行注册制改革,企业直接融资难度将大大降低等实际情况,东三省要把握住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机遇,加快国企的改革力度,鼓励企业改制上市,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并通过国有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转型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孙乃纪.中国东北地区经济的优势与困境——关于东北现象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1993(4).

[2] 卞永祖.东北三省如何走出经济困局[EB/OL].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30_118530.html.

[3] 张云.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新常态[J].中国金融,2014(21).

[4] 左小蕾.“新常态经济学”理论框架已然成型[N].上海证券报,2014-12-17(A01).

[5] 姜浩然.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7.

[6] 浙江统计信息网.“新常态”下台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EB/OL]. http://www.yystats.gov.cn/art/2015/3/27/art_29863_1665324.html.

[7] 翟璐.重化工业基地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及路径选择——以辽宁省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8]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

[责任编辑:秦卫波]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 New Normal

LI Yi-tao

(School of Busines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Abstract: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the new normal, it is not only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but also is the necessary stage for economic to develop at a higher level of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Especially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has encountered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t present, so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grasp the economic new normal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to realize the sound and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and based on this studi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nstr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under the new normal.

Key words:the New Normal;Economic Development;the Three Provinces in Northeast China;Strategy

[中图分类号]F1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271-04

[作者简介]李奕陶(1984-),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基金(71350015);审计署内部审计科研项目(1305);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12B51);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C12004)。

[收稿日期]2015-11-15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53

猜你喜欢
东三省经济发展新常态
东三省原煤产量持续下降
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商情(2018年38期)2018-09-30 03:11:22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24:45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0:33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5:55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清末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创办时间与创办者诸家观点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