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基于迟发展国家视角

2016-03-09 00:30郑凯旋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经验借鉴时代价值

郑凯旋,王 晶

(1.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102)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
——基于迟发展国家视角

郑凯旋1,2,王晶1

(1.东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117;

2.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102)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农业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是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历史选择,具有中国现代化的独特性。它在发展过程中破解了诸多难题,提供了有益经验,主要是:正确处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这条道路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世界发展模式,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与可资借鉴的参照模式。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代价值;发展中国家;经验借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历尽千辛万苦而开创的一条强国富民的现代化之路。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国际国内各方面的压力,“摸着石头过河”,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这条颇具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从模糊逐渐变得明朗,引领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在短暂的时间内创造了亘古未有的发展奇迹,破解了现代化发展的诸多难题,丰富和拓宽了世界发展模式,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参照模式。这不仅是中国之幸,也是在现代化道路上苦苦挣扎的,历史经历相似、所处时代背景相同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之幸。

一、后发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选择

近代以来,以欧美为主的西方国家凭借其在“圈地运动”、“殖民贸易”、“黑奴贸易”中雄厚的原始资本积累,自主地推动了自身现代性的不断成熟,成为理论界所说的“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国家,并长期占据优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大多经历过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发展阶段,曾因受西方入侵者的残酷殖民统治及疯狂经济掠夺,长期处于备受欺凌、积贫积弱的状态。这些现代化起步较晚,由“外部的现代性传播、内部自觉或不自觉引入现代性”的国家被称之为“后发现代化国家”[1]171,他们缺乏现代化建设的许多资源。因此,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背景下,怎样开辟一条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规避“后发劣势”,能够推动本国现代化的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成为二战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在苦苦思索、寻求解决的一个重要命题。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员,也一直被这些问题所困扰,加之作为后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在开辟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时遭遇的国际国内阻碍和约束更多更重,可谓是困难重重、几经波折。中国“千年的皇权帝国解体和儒教文明崩坏之后,病急投医,模仿和抄袭了各种外来的现代化方案,在1979年的大转变之前,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没有找到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2]386新中国的成立一洗中国百年来备受欺凌的耻辱,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实雄辩地证明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意识到探索适合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他们首先创造性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随后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展开了为期20年的探索,虽然其间出现一些错误和挫折,更是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8。但由于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没有形成正确的深刻认识,致使中国误入“文化大革命”的歧途。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重任落到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身上。他们“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4]7-8。他们还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勠力同心,不仅从理论上破解了如改革开放姓“社”姓“资”这样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而且成功应对了“八九风波”的政治动乱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国际压力,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政治社会改革进一步展开,经济进入平稳发展的快车道,“1979—1994年的15年中达到了年均9.5%的持续经济高增长”[2]4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魅力开始显现。随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并践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步打破了迟发展效应的恶性循环,找到了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道路,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形成。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一再强调道路问题的重要性,认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求全党同志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同时要“清醒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与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彰显了新一届领导集体坚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钢铁意志与不屈精神[3]9,21,36。更为重要的是,在执政的短短几年间,习近平就提出了许多“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把权力关进笼子”、“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地回答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进行,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我们党以改革开放为推进助力,积极应对前方重重挑战,克服艰难险阻,破解现代化发展诸多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在这一伟大历程中,我们党防“左”惕“右”,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中国的国际声誉和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5]5-7因此,它是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

二、中国现代性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性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性是由西方现代性诱发的。封建道统与农耕文明使中国的皇权专制延续了千年。肇始于启蒙运动,在西方的政治运动与工业化运动中形成的具有人道主义、理性主义、主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基本精神的西方现代性在用其工业文明的成果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之后,开始浸淫这个封建落后的老大帝国。但是西方的殖民大国为了维护其殖民利益只允许传播西方的现代性及其衍生的优越性,却对中国封锁了开启相同现代性的大门。中国共产党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成果基础上开拓创新,突破超越西方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文明和精神文明,构建了中国的现代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备了独特性。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明。“早期的现代化理论过多强调了西方影响的作用,把现代化看作西方化,把现代性和传统性看作相互对立和相互排斥的两极,忽视了对现代化理论发展中社会内部文化传统的研究。”[6]86-87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就灵活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打破了这种将传统与现代截然分开的过于简单的二分法,不仅在推行现代化的过程中强固中华民族的传统根基,实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而且使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重要成分焕发新的生机。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社会建设方面由来已久的中西之争,毛泽东指出“对外国的东西一概排斥,或者全盘吸收,都是错误的。……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这样争论就可以统一了。……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7]82这就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基调,为此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邓小平时代的领导核心针对毛泽东时代后期思想文化战线上出现的错误与偏差,指出“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8]210他们正确阐释并要求坚持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道路,实现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更是深刻地认识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富的滋养。……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3]164诚如其言,他们充分挖掘传统文明的优秀成果,将其融入新时期的世情、国情与党情,提出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新路,社会风气为之一新,党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提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创新。“中国作为现代化的落伍国,需要选择一种特殊的道路,创新一种特殊制度,才能加速对西方国家的追赶。”[9]1-17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创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科学定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学说。邓小平和他的继任者还打破了“前苏联理论界把姓‘社’姓‘资’加以绝对化,把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规定为可以代替资本主义的单一模式”[2]329的传统社会主义“铁律”,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理论,脱离了苏联僵化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平稳地度过了二战后几次世界性经济危机、战胜了一些特大的自然灾难,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后,一直致力于全面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他们正在探索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的新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迈上新台阶。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发展方式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同于靠殖民与掠夺起家的西方模式,也不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它是以和平发展为基点的崭新道路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启动之初就选择了和平发展方式。1984年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朋友时指出:“世界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10]19自此中国就一直秉持和平外交、和平发展的理念,本着永不称霸,决不当头的基本原则,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强国作为第一要务,不仅创造了“中国奇迹”,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惠及世界各国民众。

习近平时代更加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他指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他阐释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渊源与逻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他还向国际社会作出庄严承诺——“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3]247-249在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全军将士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忠实履行保卫祖国安全和人民和平生活的神圣职责,忠实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他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在与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此过程中不但没有损害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反而是更好地促进了世界的共同发展和进步。正如香港《亚洲时报在线》的文章所说:“中国只能与全世界共同分享其进步,这与过去截然不同。欧洲以往向全球扩张,导致产生了几十个殖民地,并让欧洲以外成千上万的人民痛苦不堪。过去,日本和德国的兴起,引起了血腥战争,但发展中的中国却为全世界提供了机遇。”[11]4-11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最大区别;这也让全世界都看到,和平发展依然可以使大国崛起。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

世界各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实践经验,实施着不尽相同的发展战略。但是应当承认,在历史经历相似、所处时代背景相同的前提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面临的共性问题是:如何发展经济,摆脱贫穷;变落后的农业国为先进的现代化工业国。而发展中的中国“秉持开放精神,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模式破解了现代化发展诸多难题,丰富和拓宽了世界发展模式,不仅“是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实现现代化,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2]18,更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摆脱困境,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参考与借鉴。

首先,正确处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所有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首先都要将眼光放在国内,着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办好的途径就是持续推进对内改革。中国对内改革的步伐30多年来从未间断,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城市取消旧的企业管理机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经过改革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彻底转变;二是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实现以法治国;三是对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等进行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机制。但对内改革只是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步融入世界,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过程”[13]18。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势可不挡,任何国家都不可以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获得快速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把握住正确的价值导向与判断标准,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秩序中来,才能够充分利用先进国家的领先技术,站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现代化建设先进成果的“肩膀”上,实现本国现代化的跨跃式发展。

其次,正确处理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每一个国家都应该有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因为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都是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自然应该有所不同。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必须从各国自身条件出发。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左邻右舍不同,还有其他许多不同。别人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10]265这就是中国为什么要开辟一条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既不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作法,也不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作法,更不走以前的老路,而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出一条富有实效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因为如此,从毛泽东时代以来的历届领导核心在向其他国家介绍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时,都要指出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哪些经验不能借鉴,完全由各个国家自己去选择,并反复强调中国革命和建设始终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原则,走自己的路[14]24-31。

第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种矛盾与问题不断凸显。如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民族宗教冲突加剧、新旧文化激烈交锋、民主法治不健全等等,都直接影响到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它们亟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改革、发展、稳定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它们辩证统一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确处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做法是:第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第二,应对挑战,规避风险,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综合平衡,统筹兼顾,全力以赴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阶段性奋斗目标。这三方面做法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一条就是综合考虑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可承受的程度,成功地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国际学术界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发展道路称为“中国模式”,它有别于“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典型模式”和“20世纪社会主义和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模式”的全新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特别是面对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中国保持了8.7%的经济发展速度,率先实现了经济的企稳回升。现代中国已经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对外开放,全面提高了国际地位,也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和政府提出了“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15]9,“系统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15]12,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新内容,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丰富了世界上发展模式的种类,既对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模式参考,也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这是中国对当今世界的重大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宋书伟,孙立平,严立贤.走向现代之路[M].北京:中国新闻出版社,1989.

[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新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郑德荣,王晶.中国共产党80年奋斗的历史本质[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6] 王义祥.发展社会学[M].武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 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 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4).

[12] 郑德荣,彭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本特征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13] 王占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价值[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14] 张荣臣.全面深化改革与党的建议之路探析[J].理论学刊,2014(3).

[15] 李忠军.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三位一体的铸魂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5(6).

[责任编辑:秦卫波]

The Value of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Based on the Sight of Contemporary Developing Countries

ZHENG Kai-xuan1,2,WANG Jing1

(1.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2.Party School of CPC Changchun Municipal Committee,Changchun 130102,China)

Abstract: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a great path lead the developing country nation to achieve it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goals, lead the nation to the great revival. This path is the historical choice for contemporary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path successfully solved many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ization such as handl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ternal reform and opening-up, handli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ependent and opening-up, handling the relations among reform,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This path enriches and broadens the world development pattern, provide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model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for their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Key words: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Value;Developing Countries;Experience for Reference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196-05

[作者简介]郑凯旋(1978-),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生,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晶(1963-),女,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KS025)。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39

猜你喜欢
发展中国家经验借鉴时代价值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经验借鉴及启示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依附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时代价值、核心思想与哲学意蕴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正义观及其时代价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设的时代价值探析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国外舞剧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中外供给侧改革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