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6-03-09 00:30
关键词: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杨 吉 春

(吉林体育学院 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033)



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杨 吉 春

(吉林体育学院 基础部,吉林 长春 130033)

[摘要]创业教育是利用和整合资源培养创业者的自主、自信、勤奋、坚强等品格的教育,也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和塑造创业能力的教育。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提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是把素质教育渗透于学生个体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通过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实状况的研究和分析,系统总结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创业教育的科学观念树立、教学模式构建、实践平台搭建、支持体系营建等环节探讨了应对策略与解决之道。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素质教育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学创业教育。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文中指出:“毕业生在职场中的角色不应当只是一名求职者,更应当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主动精神理应成为高等教育的应有之义。”[1]79-81因此,各高校要根据人才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切实将人才培养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等方面上来,向学生讲授创业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技巧,增强学生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生存能力和应对职场竞争的就业能力。

一、创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属于一种长期性的活动,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受到教学环境、主观能动性、个性、教育者素质和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创业教育作为以激发教育者主体性,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以及创业积极性为目标的教育形态,其本质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对自身地位和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具有主体意识的人能够自主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人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将会导致受教育者的个性缺失,从众心理被强化,严重者会导致其创造性也随之消失。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培养个性独特、主观能动性强、勇于冒险和挑战的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目标。

(二)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团队精神以及合作意识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关键品质,也是一名合格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创业要想取得成功,仅仅依靠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实现的,需要多人的精诚合作,并且每一个人都需最大化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在进行创业实践的时候,配合默契的专业型团队是保障创业项目落实与完成的坚实基础,能够确保项目规划更具有完善性和可操作性,而良好的团队合作则要求团队成员之间能够相互体谅、理解和关心,逐步提升和健全创业者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广义的创新主要包括了技法、能力、成果、意识、实践以及思维的创新,同时创新也是推进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以及赢得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创新精神是创业者不可或缺的核心品质,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将创新作为关键内容进行阐述,引导学生逐渐打破陈规,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够实现和创造更多价值。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自教育部2002年选取部分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长足发展。不但高校教育管理者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而且受教育者本身也对创业教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目前,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很多高校已经不约而同地将创业教育类课程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体系,尽管比重不大,但已经形成了较为正规的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就实践形态而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多半是以公共选修课或者创业计划竞赛等形式进行的,尚未形成课堂教学的规模化,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集中于创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如市场营销知识、财务法律知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阔学生视野的课程还较为匮乏。

(一)创业教育的误区依然存在

尽管我国的创业教育实施多年,但校内外关于大学生创业方面的陈旧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群体自身两大方面。首先,高校主管部门和政府对创业教育的实施目标和任务还不很明确,高校对创业教育的态度也模棱两可,导致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创业的问题上存在畏难心理,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不够重视,致使在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方法和步骤不规范、不科学。其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不是很理想,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都将找到一份较好的工作作为首选,只有实在找不到工作时,才会无奈地选择创业以便谋生。此外,大多数学生认为开展创业教育就是要创业,而创业不仅靠教育来指导,还需要资金的支持,更要有政策的保障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所以创业只是那些家庭经济富裕、社会关系雄厚学生的专利,绝大所数学生认为自身并不具备创业的各项条件,也就谈不上创业了[2]。

(二)创业教育的研究尚显不足

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刚刚起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有的只是一些政策性的指导,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引。尤其是在创业教育的运行形式、实践路径等方面缺少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阐述,导致理论研究和实际情况无法正常接轨。正因为如此,国内关于创业教育的系统知识体系尚未建立[3]138-139。许多高校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依凭自己所掌握的创业教育知识或通过间接了解到的创业经验来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如此一来,阻碍了创业教育在高校系统化地开展。

(三)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创业教育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最便捷的方式与途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目前的创业教育课程发展滞后,且不成体系。由于创业教育涉及的知识内容庞杂,人们习惯性地将其归入经济学领域,并没为其单独划分学科,而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各高校的教学安排中也未能将创业教育系统地纳入。有的高校将创业课程纳入“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系列课程,除“创业基础”类的知识(比如《创业学》、《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外,没有形成独立的创业课程和系统的创业课程群[4]2。还有部分高校把“挑战杯”大赛、“创业技能”大赛等认为是在进行创业教育,缺乏从创业的观念、目的和意义上开展创业课程的抓手,没有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创业课程的开展。

(四)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较为薄弱

创业教育既是理论教育,又是一种实践活动,是一种特别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综合教育形态。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还较为薄弱。一方面表现在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单子式的知识传授上,虽也有高校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来活跃课堂,但大多流于形式,案例教学内在的很多功能都得不到发挥,学生从中获得的经验与启示可想而知。另一方面,高校创业教育没有稳定的实践教学平台。有些高校把功利放在了首位,对创业教育实践软件环境以及硬件环境的缺乏适当的投入,创业教育的实践形态比较单一,缺乏从细节处入手,缺乏对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敬业精神的培养,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践环节设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仅仅停留在引入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些零星创业活动的层面,实践瓶颈未被打通,导致创业教育体系的孕育受阻[5]212-216。

(五)创业教育的外围环境亟待优化

大学生创业需要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环境,但目前学校、政府、社会三位一体式的创业教育外围协同环境尚未建构起来。首先,学校内部向创业素质培养倾斜的文化氛围、评价体系、激励导向、培养目标都未能建立起来[6]59-63,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斗志必将在这样一种封闭的、静态的、循规蹈矩的氛围被磨灭;其次,社会文化传统中存在的求稳怕风险的心理习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社会整体支持、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氛围尚未形成;再次,政府部门虽然已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政策执行力不强,政策治标不治本的情况还较为突出。

三、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

1.改革教学方法。一是要变革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灌输式”教学手段,加大课堂讨论以及课外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组织案例讨论、创业seminar、创业模拟等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要以投入产出之比来衡量实践活动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组织方法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保障指导性教学活动高效运行;三是要将辅助性手段灵活地引入指导性教学,如对学生创业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包括心理咨询、职业咨询等。

2.更新课程设置。设置创业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应当逐渐向专业、知识、能力教育这几个方面渗透发展,一是要把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弥散到创业知识类课程、创业技能类课程、创业意识类课程和创业心理类课程等具体的课程模块中去;二是课程设置要将知识、技能、个性心理三者有机结合;三是要将创业教育的目标融入各级各类的活动中去,通过各种活动的实践锻炼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四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创业教育,如专题报告、讲座、实验、调查等。

3.改革创业教育内容。所谓创业,就是要开掘新的职业,创办新的企业。大学生创业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利用知识、才能和技术以技术入股、自筹资金、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要将培养目标定为创业能力的提升,使创业教育与创造两者进行有机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所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及创业教育品质的显著提升,要将增强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作为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来抓[7]42-45。

(二)搭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1.重视创业教育实践,克服思想认识上的差异。创业教育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不但要实现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从实践层面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创业欲望,夯实其创业能力、创新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体验的育人功能,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将课堂所学进一步巩固,并促进创业感性认识的提升。

2.定期举办各类创业培训。实践表明,创业设计大赛是创业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将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实践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高校在举办各类创业设计大赛的同时,要尽可能多地组织知名企业家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接受到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创业咨询和指导;同时,应当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挂职锻炼、考察实习。

3.创设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有条件的高校要大力创办各种形式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场地支持和智力指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创业实践动手能力。此外,各高校还可开放校内一切可供学生能力提升的资源,例如把一些书亭、超市、科技服务部、家教中心交由学生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训、实践能力。

4.完善创业项目孵化机制。实践表明,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外围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机制,能否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社会嵌入。一方面,高校要加快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建立一批大学科技园、创业园,搭建好大学生创业孵化的平台。另一方面,高校还应积极争取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通过有效的市场化配置和政策性扶持,使社会资本有机地嵌入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8]72-74。

(三)多方争取资金扶持

1.政府资金扶持。各级政府部门要统一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与政策扶持,要多方筹措创业启动资金,积极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小额贷款,逐步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政府部门在制定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尽可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申请资助时的便利。如政府在出台各类大学生创业小额信贷资助政策时,应当取消关于贷款必须提供财产抵押和担保的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申请门槛并简化办理手续等。

2.其他资金扶持。高校要多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一方面可以通过专项经费划拨设立;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扩大影响,从社会、企业募集。此外,还可以通过杰出校友的捐赠,鼓励他们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支持母校学子的创业实践。各高校应当积极组织专家对创业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将那些富有市场前景,符合实践操作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甄选出来,如此一来,既有助于风险投资基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又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提供坚持的智力保障,切实将各种创业资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9]56-58。

(四)优化创业政策支持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创业政策方面的科学经验与典型做法,不断探索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相适应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实施手段,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创业教育计划,是我国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能真正落到实处的不二法门。

1.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免费发展服务。完善各级各类大学生创业发展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争得管理部门的政策服务支持,争得培训部门的知识支持,争得企业的实践实训能力培训,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加大对大学生的全方位支持和帮助,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为大学生争得免费资源的同时,也为他们大胆创业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条件保障。

2.为大学生创办企业减免税收。政府要对大学生创办企业采取减免税费、放开发展的政策。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企业,年收入达不到居民平均收入的,不需登记注册,不收任何税费,这是促使大学生创办企业快速发展的决定因素。

3.为大学生创办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的网络工具,着力构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位一体的创业信息网,将创业方面的有关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大学生,让大学生创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保障大学生创业顺利进行,使大学生在国家的关心下,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创业,使大学生在创业这个舞台上大展风采,以促进经济增长和个人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范龙.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 越是就业好的学校,创业的越少[N].中国青年报,2010-08-10(09).

[3] 熊礼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7(11).

[4] 杨爱国.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

[5] 孔洁珺,王颖.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SUZ策略模式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6] 张国富,李丽莉.欠发达地区的全民创业理念研究——基于对吉林省的实证调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7] 姬道兴.浅析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体系和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23).

[8] 余瑞玲.关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3).

[9] 辜胜阻,洪群联.对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思考[J].教育研究,2010(5).

[责任编辑:何宏俭]

A Study on the Problems and Response Strategies i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YANG Ji-chun

(Jili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Changchun 130033,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education that brings up entrepreneurs’ autonomy,self-confidence,hard work,strong character based on the use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Meanwhile,it is also the education which helps college students to create the awareness of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ship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The proposi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major initiative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In another word,it can be recognized as a way of thinking or a behavior pattern that brings Quality Education into students’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ve sorted out several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ponse strategies and solutions will be discussed in different sectors such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building the teaching model,forming the practical platform,construction of the supporting system,etc.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Response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16)01-0179-04

[作者简介]杨吉春(1963-),男,吉林长春人,吉林体育学院基础部教授。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资助项目(2013018)。

[收稿日期]2015-02-17

[DOI]10.16164/j.cnki.22-1062/c.2016.01.035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