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腾 顾慧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对太原市以房养老形式的前景分析
卫腾 顾慧
(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到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着沉重压力。对我国“广覆盖、低水平”的养老体系,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显然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我国养老基金面临着巨大的缺口,在放开二胎政策的前提下,养老问题的紧迫显得尤为关键。另一方面,作为价值不菲的不动产,老年人普遍拥有一套质量尚佳的住宅,以房养老这一形式在时下的中国不失为潜在的应对老龄化之举。
关键词:以房养老; 养老保障; 住房保障
(一)以房养老。
即“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房屋产权拥有者,把房子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者在综合评估借款人年龄、生命期望值、房产现在价值及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的价值等因素后,每月给房主发固定资金。房主继续获得居住权,一直续到房主去世。当房主去世后,其房产出售,所得用来还贷款本息,升值部分归抵押权人所有。此贷款方式特点是分期放贷、一次偿还,与传统的按揭贷款相反,所以称为“倒按揭”。
(二)以房养老具体的表现形式。
1.子女养老,房产由子女继承;
2.租出大房再租入小房,用房租差价款养老;
3.将房子出租出售,自己住老年公寓,用租金或售房款养老;
4.售出大房,换购小房,用差价款养老;
5.将房屋抵押给有资质的银行、金融等机构,每月从该机构取得贷款作为养老金,老人继续在原房屋居住,去世后用该住房归还贷款。
第一种形式属于家庭养老,取决于子女孝行;中间的几种形式属于自助性养老,有较高的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最后一种为社会机构承揽的反向抵押贷款养老,属于社会机构提供的以房养老业务,可为适合以房养老的人群提供便捷服务。
山西省作为全国最大的综改试验区,其近年经济发展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但在民生领域,全省社会保障水平仍不能充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养老面临青黄不接的尴尬处境,山西省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形势不容乐观,不同居民面临的养老情况参差不齐。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近年来,经济发展前景较好。2013年,太原市实现GDP2412.87亿元,比2012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金融业增加值253.11亿元,增长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6547元,比2012年增长7.6%。
太原市目前基本上是两个层次的养老保障,其中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待完善,企业补充养老保障发展不足,个人自愿储蓄欠缺。国家基本保障分为城镇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太原市从新世纪以来,老年人口的增幅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本地老年人多就近在社区,以家为养老主体。而探索针对不同收入群体下的养老模式,再结合以房养老这一新型基金补救模式较有针对性。
(一)具备条件分析。
1.拥有产权。
自有住房并拥有完全产权。养老家庭必须对其居住的房屋拥有完全的产权,才有权也才有可能对该房屋做出售、出租或转让的处置。
2.独立住房。
在以房养老模式中,只有老年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该模式才有可能得以运作。否则,老人亡故后,子女便无处可居。
3.家境适中。
当老年人的经济物质基础雄厚时,就不会考虑用房产养老;而老人的经济物质条件较差,或没有自己独立的房屋,或者房屋的价值过低,也很难想成将其作为自身养老的资本。
4.地价较高。
老人身居城市或城郊,或经济增长快的地区,住房价值高,且在增值中,住房的变现转让较易,适合房屋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但如果住房地处经济基础弱与增值幅度小的地区,因价值低、不易变现,将很难适用此模式。
因此,尽管以房养老具备较为成熟的社会环境,但受制于房屋本身的价值及老年人思想观念的制约,要破解养老难题,还需社会形成支持性的文化背景。
(一)房屋的商品化程度加速。
我国住房商品化从上世纪90年代正式开始,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199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1998年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被人们称为住房制度改革的里程碑,它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新的住房制度的开始。
(二)房地产市场活跃 。
活跃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能提高房产在市场上的变现能力,是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成功实施的必要条件,否则就会降低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住房商品化为“以房养老”提供了物质保障。我国房地产商品化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是以房养老模式的经济基础。太原市的实际拥有住房家庭比例以及老年人拥有的住房房价值较高,且其房价呈上升趋势。因此以房养老模式在太原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三)金融机构资金充足 。
近几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存贷差额、保险公司保险费收入大幅增加,金融市场中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剧增。而太原金融行业在中央的监管下,结合本土特色,在对当地民生住房领域、房地产经济建设助力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保障与居民养老产业的发展。
(四)思想基础。
社会条件的成熟不断释放人们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养老金平均替代率的下降和消费理念的更新为“以房养老”提供思想基础。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这对传统代际关系的单向赡养造成了冲击。人们越来越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不愿一味地依靠子女供养,但有限的退休养老金无法满足高质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不断更新使代际间的经济联系减弱,且对老年人的遗产动机产生影响,人们对以房养老理财模式的认同感也会增强。随着太原公民素养的不断提高,海外思潮的涌进,这都为以房养老的推行打下思想基础。
以房养老模式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对于太原当地养老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效益明显,虽然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阻碍,但在政府、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机构和家庭的积极配合下,以房养老的养老模式在太原当地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唐钧:“ 以房养老”,出租比抵押更靠谱[J].中国经济周刊.2013.9:22~23
[2]张建伟:“以房养老”: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4.1:95~102
[3]章萍:“以房养老”产品市场培育的有效路径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4.1:126~129
顾慧,(1991- )江苏南京人,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作者简介:卫腾,(1990- )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9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