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2016-03-09 15:27李俊男
人间 2016年3期
关键词:悲剧意识赵氏孤儿

李俊男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性

李俊男

(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赵氏孤儿》是我国元代著名剧作家纪君祥的唯一传世名著,位列元代四大悲剧之一。这个具有复仇思想的历史剧,围绕着存赵灭赵,救孤灭孤的主题,描绘了一批为正义而牺牲的“信友厚士”,歌颂了为正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剧中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这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关键词:赵氏孤儿;悲剧意识;人物的命运

纪君祥,一作天祥,生平事迹无考。元代钟嗣成所著《录鬼簿》将纪君祥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其现存唯一杂剧《赵氏孤儿》位列元代四大悲剧之一,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把《赵氏孤儿》与《窦娥冤》并列,“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赴汤蹈火者,仍处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①

《赵氏孤儿》主要据《史记》敷演而来。剧写春秋时武将屠岸贾与文士赵盾不和,陷害赵盾致赵家满门抄斩。赵盾之子赵朔被逼自杀,其妻产下一子,名为赵氏孤儿。该遗腹子被门客草泽医生程婴救出,并将自己的儿子藏于公孙忤臼家中,顶替赵氏孤儿死去。20年后,赵氏孤儿擒杀屠岸贾,得以报仇雪恨。这个复仇思想是由赵朔——公主——韩厥——程婴——公孙忤臼——赵武传下来的,每一次的传递都伴随着牺牲。由此敷演了一个冤冤相报的悲剧性的历史故事,歌颂了英雄人物为正义而前仆后继的牺牲精神,构成了全剧悲剧的基调。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元杂剧《赵氏孤儿》既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又充满着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这两者的结合,缔造了《赵氏孤儿》独特东方韵味的悲剧意识。

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展主要来源于文臣赵盾与武将屠岸贾之间的矛盾。屠岸贾嫉妒赵盾权势,多次设计陷害赵盾,派刺客,设伏兵,用猛犬,却一一被赵盾昔日所施善举得来的因果所化解。无奈,“不道的”晋灵公“听信谗言”,致使“贼子加恩宠”,“贤人受困穷”,导致了赵家的灭门之祸。正是由于当道君主的昏庸,不仅使得忠臣蒙冤,而且冤情无望借助君主来平复,使得一批忠义之士自发地去救孤,复仇,这也是戏剧得以展开的一个原因。

在剧本的第四折中,屠岸贾云“这孩儿弓马到强似我,就着我这孩儿的威力,早晚定计,弑了灵公,夺了晋国,可将我的官位都与孩儿做了,方是平生愿足。”他的“平生愿”竟是弑君篡位,夺江山社稷,此愿由来已久,那么他灭赵氏之举,也就是为遂此“平生愿”铺平道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怀有这样“平生愿”的屠岸贾,谋戮忠臣,除君肱股,自是“乱臣贼子”无疑。

而这一出杂剧,也就是在政治权利斗争的背景下,出于忠奸斗争中正义势力的首次落败而得以故事情节的发展。存赵和灭赵成了忠奸的象征,晋灵公的昏庸和屠岸贾的奸邪导演了这场政治悲剧。然而自古邪不胜正,屠岸贾虽然最后得到应有的惩罚,但几百条人命的悲剧已经酿成,这场出于忠奸之较的政治斗争也是以人命作为结束。

二、正义与邪恶对抗的英雄悲剧意识

在这一杂剧中,正义的一方无非是为赵盾解围的提弥明、灵辙,以及之后救孤儿于深宫的程婴、韩厥、公孙忤臼等人。悲剧主人公们赴汤蹈火的就义送死行为源于他们内心自由意志的驱驰,也正因为如此成就了作品的崇高性、悲剧性。剧本对正义的歌颂主要体现在韩厥、公孙忤臼和程婴三个人身上,他们是救孤事业的承担者,是抗暴扶危的义士。

韩厥在搜查的过程中,三喊三放程婴,一边是屠岸贾吩咐的职责所在,一边是忠义告诉他的理性,正义与邪恶两种矛盾的思想左右着他的行动。他在这种矛盾的考虑中支走了手下,当他真的在药箱中查到赵氏孤儿时,他又断然放走程婴,“我可也没来由立这样没眼的功勋”。②更是为了让程婴去地放心,保全赵氏孤儿,他拔剑自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此处也是该剧的一个高潮震撼之处。

公孙忤臼和程婴则是剧中最有光彩的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的默契配合出演的“假孤儿”一戏换来了赵氏孤儿的平安成长。公孙忤臼为了救孤受仗打之刑,撞阶而死。奸猾的屠岸贾更是命令程婴亲自拷打公孙忤臼来检验他们的态度。此处正邪两方的冲突惊心动魄,程婴和公孙忤臼的一步不慎,就将面临满门抄斩,且前人付出毁于一旦的命运。与公孙忤臼的英勇赴死相比,程婴牺牲自己刚满“十朝”的孩子,更是生不如死。戏剧在第三折中详细叙述了屠岸贾残杀程婴之子的场景:

【屠岸贾怒云】我拔出这剑来,一剑、两剑、三剑。【程婴做惊疼科】【屠岸贾云】把这一个小业种剁了三剑,兀的不称了我平生所愿也。③

程婴目睹亲子被杀,在杀子仇人眼皮子低下偷生,忍辱负重抚养赵孤,其所受的心理折磨难以想象。而程婴所做的一切,只出于“向在驸马府门下,蒙他十分优待,与常人不同”的感恩报恩思想。在他身上,不仅表现了感恩图报的忠义,也表现了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统观《赵氏孤儿》全剧,确实是“假团圆,真悲剧”。它集中体现中国古典戏剧的伦理主题“忠孝节义”,它的悲剧在于忠奸斗争的忠义落败和义士大无畏的自我牺牲。它看似写作了一个“大团圆”结局,实则悲剧意蕴极强。恶人最终受到惩罚,正义得以伸张,使“三百口冤魂,方才家自有主”,符合中国传统“因果报应”的思维模式。但所有这些,都是建立在深重的悲剧上的。诸多的人为了成功复仇走向了死亡或毁灭,而屠岸贾在作威作福二十余年后才收到了他应有的报应。

注解:

①《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著.北京:中华书局.2010.8 P116

②《赵氏孤儿》 纪君祥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P17

③《赵氏孤儿》 纪君祥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0

参考文献

[1]王国维 《宋元戏曲史》 北京:中华书局, 2010.8 P116

[2]陈婷婷,周仕德 《五十年来国内<赵氏孤儿>研究回眸与反思》 宁夏大学学报, 2011年第33卷 第5期

[3]朱永贵 《浅析<赵氏孤儿>的悲剧意蕴》 福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评论

[4]黄卉 《论悲剧历史剧<赵氏孤儿>》 洛阳师专学报 1999年12月, 第18卷第6期

作者简介:李俊男(1993-),男,汉族,浙江省东阳市人,嘉兴学院南湖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1-01

猜你喜欢
悲剧意识赵氏孤儿
论《赵氏孤儿》的民族悲剧体现
从悲剧前知识浅析雅斯贝尔斯的悲剧理论
从戏剧到电影论《赵氏孤儿》的现代化解读
生命的映像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海明威作品中悲剧式英雄主义解读
古典美学思想建构下的张爱玲批评
《赵氏孤儿》的改编之人物对比
影视画面中的史料与文本的杂糅
程婴妻给我的感动与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