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帅 张宝林
(新乡医学院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3)
心灵鸡汤和成功学的没落
霍帅 张宝林
(新乡医学院社科部,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在心灵鸡汤和成功学大行其道并由盛转衰之后,也引起了人们对当下的网络和实体阅读内容的深思。文化创作应该遵循启迪心智,传播正能量的原则,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和核心,广大读者也应该练就一双慧眼,培养好读书的兴趣,提升读好书的能力,不把读书的目的功利化,目的化,去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心灵鸡汤;成功学;正能量;真善美
心灵鸡汤,就是“充满知识、智慧和感情的话语”,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可以怡情,作阅读快餐,这是在现代人的情感淡漠,知识匮乏的情况下人们寻求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这也是心灵鸡汤占据文化餐桌一席之地的原因。大众化口味,励志化包装,快餐式文本,无需动脑就可大快朵颐。由于当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面对各方面压力,偶尔也需要这种激励味十足的“语言艺术治疗”。但其中的知识有可能存在谬误,不仅没有使心灵得到滋养,反而毒害了心灵。
2014年4月网络刮起一阵“反心灵鸡汤”旋风,用来反讽内容陈词滥调,过于功利或空乏,令人麻木的文章。各类段子引发读者网友的追捧,相关话题更是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上万名网友参与讨论,把心灵鸡汤放在了审判台,对鸡汤的“营养成分”作了或深或浅的剖析,笔者看来这样一种全民对一种文化现象进行大讨论,未必不是一种好的现象,这也说明广大人群的阅读兴趣正在发生变革,是人对流行文化的一种觉醒和审视。
鸡汤文的流行范围主要出现在下列三个群体。前途渺茫,就业前景黯淡的大学生,中青年女性,中小学生的网络空间用户。之所以在这个三个群体间大肆流行是有一定原因的。第一,由于高校连年扩招,进入大学继续学习的门槛降低,这本是我国教育水平提高的一个体现,但是随着高校扩招,毕业大学生的质量也在下降,毕业后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加之国内的房价高居不下,毕业大学生存在自身缺陷的同时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必定要寻求心理安慰和解脱的方法,诸如李嘉诚,马云的成功学语录就大行其道了,这些语录其实也只是一些网络推手为了获得点击率而张冠李戴,胡乱编造的。第二,心灵鸡汤在中青年妇女间流行,尤其是在70后、80后的女性之间,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孩子年龄小,作为家庭主妇的她们受限于狭小的交际圈,闲暇时间充足,却又不得不寻找感情的宣泄口,加之她们没有很明确的分辨能力,造成了人生真谛的鸡汤在她们之间广泛的转发。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交流变得更加便利,准入门槛降低。课外活动的缺乏和枯燥的学习让QQ空间,微信朋友圈成了中小学生交流的主阵地,中小学生的年龄年龄小,缺乏是非分辨能力,外观感性的心灵鸡汤文章往往容易被接受,而且他们的语文阅读材料和课外购买的作文材料,很大程度上也是充满了心灵鸡汤的味道。
在文化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占据广大阅读者的空间是的时代,许多人往往寄望于从三言两语的段子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和解脱,五花八门的语录体应运而生。有美其名曰励志语录,美文精选,于是,“鸡汤”的水准被大大拉低,成了一碗被注了水的鸡汤。这些不求论证,不求缜密思维、只求最直接地改变读者对于世界的看法的所谓鸡汤,也只能让一些读者内心一悦,随后便抛之脑后,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并没有丝毫的帮助。
而这些心灵鸡汤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网络推手,惯用的手法是利用名人效应,这些名人的人名常常被信手拈来,再冠之以“某某人语”的励志。或情感语录走红一时。柏拉图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柏拉图说:分手后,不可以做朋友,因为彼此伤害过。不可
以做敌人,因为彼此深爱过。”等等这些看似充满文艺范的语录,被有些人奉为经典,但稍有鉴赏能力的人,恐怕不会醉心于这类矫情做作的语录。禅师、佛祖、于丹、白岩松、李嘉诚、柏拉图、延参法师等名人说过或者没有说过的话都被断章取义,张冠李戴后被加工成鸡汤。物极必反,当心灵鸡汤铺天盖地地在微博、微信、空间、校内人人网充斥泛滥时,一股“反心灵鸡汤”的风潮不胫而走。白岩松在出席新书发布会上就明确表示,“我以前觉得叫白岩松的人在全国可能很少,这些年我觉得叫白岩松的人一定非常多。”假托名人之名盛行的所谓“心灵鸡汤”,多数都披着华丽的外衣,初读之,似有美感,泛滥后,美感全无,更别谈什么精神内核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理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唯金钱论大行其道,在求成功而不可得的平民阶层,成功学把自己包装成有着立竿见影的成功速成教材,得以铺天盖地的传播。
成功学的第一原罪就是把人的意义二元论,如果不是成功者就是失败者。第二原罪就是把成功的意义狭隘化,认为成功的标准就是香车洋房年薪百万。成功学的泛滥不仅仅是经管类成功励志类的书籍占据了大大小小的书店,更甚的是各种讲座,成功学大师,以及速成课程的兴起,学习成功学的人没有成功,成功学本身倒是成功了。陈安之,张锦贵,等一大批成功学大师被奉为神灵,这些人在本身并没有取得什么社会普遍认可的成绩,但在出售成功学书籍,开班讲座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收益。美国人安东尼.罗宾被奉为成功学的鼻祖,如果分析其基本逻辑就会发现那些价格昂贵的课程都只是在传播世界已知的公理,即安东尼的必定成功的公式:第一,决定出你要追求的是什么。第二,拿出行动来。第三,观察一下哪个行动管用,哪个行动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动方面有偏差则修改之,以达到目的为准。如果按照这些无比正确的理论,理论上也当然必定成功,如果没有成功,也只是说明个人在实际行动上存在偏差,并不是这一套理论的错误。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梁理文发文指出成功学的全面发展归结为保险推销和直销这两个事物的出现,“因为这两种销售魔兽都需要招收和培训推销员,培训专家大都受过成功学的训练,它们也喜欢向学员推荐成功学类的励志书籍。那些接受过培训的人,不管是否流下来做推销,都学到了一些过去他们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个人成功中的作用。”[1]成功学以其仪式感大于的内容的方式,让一个人的内心充满狂热,一个人的狂热组成群人的狂热,一群人的狂热引发整个社会的狂热,让成功一词变得如此盛行,如今考上公务员是成功的,出国是成功的,海归是成功的,在房价飙升的现代买房也是成功的,在全民成功的年代只有成功一个出口,其他的都是失败。高晓松提到过一件事,作为清华大学的校友,高先生被邀请会母校做一次眼睛,内容为中国的音乐发展历程,同时谈到了中国的文化,文人的使命感,他讲到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培养的学生应当成为国之重器,等到演讲结束进入提问环节的时候,台下的学生提问的问题是毕业之后进入国企还是进入私企的报酬更高一些等就业薪资问题,高晓松听到这些问题相当的失望。清华大学作为中国最高学府,所培养的学生也在普遍关心将来收入如何,而不是能否在行业内做出一番作为,这种关心生计的读书目的在清华尚且如此,在遍及全国各地的一般高校又该如何?
丧失了多元化的价值观,成功只能用一种评判标准来衡量,而我国的财富基本都聚集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也许有人成功额,整个社会只能充斥着失败。在那么多的“成功人士”的激励下,在不成功就是个失败者的逻辑下,成功变得前所未有的急切,在如此强烈的原动力的驱动下,谁还原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孤独奋斗,所有的道德底线也会变得脆弱不堪。
现如今的书店除了新华书店还可以找到纯文学类的书籍,其他书店毫无功利性目的的文学书籍已基本绝迹。笔者曾经走访过国内大大小小的数百个车站机场书店,店里的书籍百分之五十是披着经济管理励志外衣的成功学书籍,如《教你如何一周读懂心理学》,《领导学》,《老狐狸精》,《厚黑学》等等,这些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的心智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也背离了真善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诉求,难道当今我们所学习的一切技能只是为了尔虞我诈,在一切交流和博弈中达到赢的目的。其余的图书则是以网络穿越小说奇文怪志类书籍为主。究竟是市场的需求造成了书店的荒漠,还是市场低估了读者的欣赏水平呢。
高校周围的书店,书籍摆放分门别类,主要被以下几种书籍占据,教科书,四六级英语,公务员考试及其他其他证书考试材料。只有在很小的空间里摆放着一些文学类艺术类书籍,且多是以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为主,即使是这些书籍想找到一些正版的书籍也是极其困难的。新华书店作为文学传播的主阵地,情况也并不让人乐观,儿童读物很受欢迎,成年人在给孩子购买印刷精良价格昂贵的正版图书时,却从未想过也给自己购买一本可以让自己心灵得到滋润的书。根据一根我国图书种类调查表显示,2014年上半年社科类图书种类增长2.29万种,教材类材料增长1.67万种,科技类增长1.52万种。少儿类上榜图书仍旧以少儿文学为绝对主力,还有个别少儿卡通绘本作品及少儿科普类,少儿文学名著作品。而文学类上升的主力军则体现在以下几类小说,历史小说,悬疑小说,校园小说,情感小说,幻想小说,一般当代小说。这些增长的文学类小说则有一个隐忧,内容多为穿越,都市言情之类,内容千篇一律,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对网络文艺创作群体做出了重要指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经得起人民评论,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这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指示,同样也是各类文学作品的创作的准则,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 话题。若要改善图书市场环境,首先要从源头抓起,从文学,文艺创作者抓起,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指导,在追求不拘一格的创作环境时,也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浸润心灵,启迪心智。创作可以通俗但不可以低俗,不可以把希望和欲望相混淆,不能把精神快乐等同于单纯感官娱乐。
广大读者也要明辨是非,尤其是在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图书市场鱼龙混杂,读者自身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脱离低级趣味。在提升自身技能的同时,以更为开阔的胸襟去面对人生,以更为开广的视觉去理解人生成功的意义。陶渊明有云:爱读书,不求甚解。[2]中国古代读书的主要目的即是入仕为官,孔子也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3]这里的读书也是为了入朝为官,我们不妨理解为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五柳先生能冲破中国传统思想,打破中国古代成功的标准,对我们后世也有现实指导意义。如果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即便不能闻达于诸侯,又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综艺节目在提高全民读书素养中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这样的节目让电视节目回归到其本质,褪去纷繁复杂的外衣,以最简单最直接也最有效率的方式引导全民去读书,培养国民的读书兴趣,起到了启发民众心智,传播正能量的作用。
在全体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那些兑水的心灵鸡汤,变质的成功学终究会在大浪淘沙中显出本来的面目,被人们所摒弃,而那些真善美的,传播正能量的,体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会是社会和历史的最终选择。
参考文献:
[1]梁理文.《变革时代的文化新景观-成功学现象》《当代青年研究》2003.03期5-9
[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M].湖北美术出版社, 1987.
[3]张燕婴儿.《论语》[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宝林,男,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