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观的新探索
肖翔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摘要:新生代农民工是一类新型的群体,受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影响,他们在婚恋方面的想法既不同于自己父辈们,也不同与城市青年。婚恋趋于自主却也不逾越保守,交友方式形式多元、结合父母意见、结婚成本制约成家生子。形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部既与时俱进也不乏保守独具特色的一套婚恋观。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自主;交友途径;结婚成本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后的,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的青年农民工。我国新生代农民军高达一亿人左右,是受教育水平最高、最具潜力的农民工群体。随着新生代农民工逐渐参与各种现代化建设,处于城乡二元机制的他们在婚恋方面是否有着独特的价值观和体验?传统的价值观和特殊的生存境地塑造了他们何种婚恋观?通过该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独特的婚恋观。
婚恋观是人们对婚前恋爱、婚姻生活以及婚恋选择的基本看法,是人们对待婚恋的内在标准和主观看法,其不但影响个体对配偶的选择,还会影响个体对未来婚姻、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的承担(秦琛、傅新禾,2011)。本研究从多方位角度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观影响因素,主要内容集中在选择结婚对象的择偶观、走向婚姻的消费观和婚恋自主性变化三方面。
(一)择偶观的新探索。
择偶观包括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两种。择偶标准是男女选择结婚对象的条件或要求,择偶标准随着社会变迁的进程不断变化(徐安琪、李煜,2004)。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和互联网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的择偶方式呈现多样化,对地域、户口的芥蒂也浅了许多。虽然日异月新的各类交友方式冲刷着新生代农民工的交际圈,但在结婚对象上大部分人还是持有稍微保守的方式,倾向于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圈里找。
在研究择偶标准上,调查显示,孝顺父母和人品几乎是并列第一的影响因素,对方的性格位居第二影响因素。 孝顺父母位居第一,这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婚恋对象是考虑得最重要的因素,其比例远高于收入、家世、学历等通常被高估的影响因素。80、90后的农民工大多不是独生子女,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配偶能孝敬父母对于减轻原生家庭生活负担,提高其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十分重要。除此之外,有60.7%和53.3%的新生代农民工表示不将裸婚和闪婚列入他们的选择。
(二)婚恋自主性新探索——父母意见与婚恋动机相结合。
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自主性是新生代农民工按自己意愿婚恋的动机、能力或特性。我们的调查主要从动机、家庭、经济3个方面考察分析了影响他们自主性的因素。收入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婚恋的自主性,42%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在2500以上,收入越高的对爱情越向往和追求,择偶时并且更加注重自己的感觉。婚恋动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婚恋主要是想拥有一个家庭,得到安全感和满足感。对于父母之命,极少数人完全听父母的意见或以父母意见为主,72%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偏向父母意见和自己感觉相结合,这充分体现了传统儒家宗法体制和现代自由思想的结合。
新生代农民工受时代自由、向上精神的影响,在婚姻形态中,都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自主性。然而,当我们对性别进行比较的时候,我们发现男性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较高,男性考虑父母意见的比例比女性考虑父母意见的比例高,在家庭当中更加独立,以男性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并未改变,无论是社会意识,还是国家政治,都对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婚姻自主性形成了相当大的限制。
(三)结婚成本——一个值得重视的因素。
人们的婚恋观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婚姻成本的影响,普通百姓在婚恋上付出的成本也明显比以前多,新生代农民工亦是如此.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大群体有44%的新生代农民工期待中的婚礼需要花费3-5万元,而有22%的农民工群体期待婚礼花费1-3万元,但是还是有超过20%的农民工群体期待中的婚礼愿意花费5-8万元,有超过10%的群体愿意在婚礼上花费八万以上。从调查中可以发现农民工愿意在婚姻上付出的成本较之前多。在恋爱成本上,男女也表现除了差异。调查显示有60%的农民工群体在恋爱上花费的钱是在一半以下, 有27%的农民工群体愿意花费在恋爱上的占一半的收入,有约10%的农民工群体愿意在花费超过一半以上,只有极少数的人愿意将全部收入花费在恋爱上面。说明大部分农民工群体还是有较成熟的恋爱观。值得注意的是,花费收入一半以下的女性比例大大多于男性,体现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恋爱模式中,仍然是男性的经济花销占恋爱花费的大部分。综合看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成本明显提高。
新生代农民工是受关注度逐渐趋高的群体之一。工业革命带来的现代化不断将理性的现代理念带入人们的视野中,西式的思维也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在高度城镇化的现代都市,生长在传统守旧的农村大地,在二者之中,不断碰撞,婚恋观也不断变化。新的探索是与时俱进。多元化的交友途径,现代性与传统性兼顾的择偶标准、父母意见与婚恋动机相结合的择偶态度,适度开放的性观念、不断攀升的婚恋成本现象都是时代背景下的正常转变。他们更加注重敬老爱幼、品行端正,淡化了门当户对。文化素质的普遍提升,使得性观念逐渐趋于科学,期待爱情相信婚姻,合理的情感观,注重婚后发展平台等都体现出了新生代农民对婚姻传统的固守和个人理性自由的追求,是他们新时代进程中走出的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秦琛、傅新禾 《青年婚恋观现状透析》.[A].四川农业大学,2011
[2]但敏,《从家庭伦理剧的发展解析中国人婚恋观的嬗变》.[A].四川大学2012
[3]张安慰,《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综述》.[A].东南大学 2012
[4]黄纯,刘伟平,《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A].2011
[5]汪国华《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方式的变异性研究》 .安徽财经大学 2010
[6]李辉,浦昆华,《新生代农民工的婚恋心理冲突探析》 [A].云南师范大学 2011
[7]马妍,《80后知识精英婚恋观研究》.[J].青年研究.第5期2012
[8]钟檤平,《近十年青年择偶标准的研究述评》.[J].青年研究.2003
作者简介:肖翔 (1992.8-),女,在读研究生,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