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波 徐冬平(、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陕西西安70048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0048)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赵波1徐冬平2
(1、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陕西西安710048 2、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摘要:西安理工大学作为陕西省首家学分制试点本科院校,为陕西省本科院校的学分制推行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作为一所西部地区的地方院校,具有地方院校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从10年来学分制实践的经验和问题中,可一窥地方院校实行学分制、开展个性化培养的困难、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实践
Abstract:As the firs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for the pilot credit system in Shaanxi Province,Xiˊ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s done a lot of exploratory work. It is representative and typical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Its experience and problems of the credit system in the past 10 years can be a glimpse of the difficulties, causes and solutions faced by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redit system.
Keywords:xiˊ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redit System; reform
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作为陕西首家实行学分制的本科院校,开启了陕西省本科院校学分制试点。作为一所中省共建的地方院校,西安理工大学以教学研究型为学校定位,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长期以来围绕装备制造业和水利水电行业发展为学校突出特色,为国家、特别本地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专门人才。西安理工大学具有明确的行业特色,也呈现出地方院校办学的显著特点,也存在着地方院校发展中共同的问题和矛盾,有着较强的普遍性和代表性。从培养规格单一的学年制,发展成突出学生个性发展为内涵和根本目标的学分制,不仅仅是西安理工大学一所院校的教学管理问题,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教育理念和实践上的探索与实践。
2003年,陕西省教育厅与省内高校经过几轮磋商,从院校的典型性与代表的普遍性上,最终决定将本校作为学分制试点本科院校。学校根据“求真务实、全盘改革、稳中求进”的改革方针,从挂牌教学、分级教学、扩大选修课范围等开始逐步展开学分制改革探索,相继制定了《西安理工大学本科生学分制实施方案》、《西安理工大学普通本科(学分制)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西安理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规定》等管理规范,同时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04年,陕西省教育厅正式下发《关于同意西安理工大学参与完全学分制改革试点的函》和《关于在西安理工大学进行学分制收费改革试点的通知》,从2004年秋季我校正式实施学分制改革。之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并几经调整,不断稳步将学分制改革向前推进。
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是学分制表征,其实际内涵是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和差异性,并顺应学生个性及特点发展,打破人才培养的统一化规格,使学生有可能更有机会突出自身特点和长处,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改革,不仅仅是从管理方式的改革,更是人才培养观念上彻底的变革。同时,学分制管理的构建更需要“量体裁衣”[1],要根据学校现状、特别是要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并在不断完善教学资源过程中完善和完成改革。
(一)建立了以四“选”为标志的选课制
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选择是学分制的重要标志,四“选”即学生选教师、选课程、选专业和选学习进程:选教师。对同一课程的学习,学校开出多个教学班,学生可以选择任课教师及上课时段。在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上,学校均实行对教师的“挂牌上课”,学生可以根据对教师的了解进行选择。在2013年,教务处更出台了“大基础课容量的规定”,要求按实际教学班的1.5倍设置教学班,使得学生真正有得选。
选课程。公共基础课同一课程有分级教学,学生可根据课程内容及学习能力,在达到人才培养最低标准上选择课程的高级别;专业课程有方向设置,学生可选择方向课程;学生还要完成院管选修课中的18个学分和校管选修课的12个学分的课程选择。
选专业。学生进校学习一年后,有机会重新选项专业。学习绩点在全专业的5%之内,可重新在校内专业进行任意选择;学习绩点在全专业的15%之内,可重新在本院内的专业进行任意选择。现在学校正在酝酿继续放大选专业学生的比例。
选学习进程。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选择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学生在修满学分后,可以提前1年或半年申请毕业。对如参军、创业、需中断学业等原因,也可申请延迟毕业,在校学习总年限最长可达到6年。
(二)初步构建了适应我校情况、体现学分制内涵的课程体系
是否体现学分制内涵,不仅从制度及管理上学生是否能“选”,还需具有能够给予学生的自由度的课程体系。我校学分制下的课程体系由校管课程平台、院管课程平台组成。校管课程平台包括校管公共课和校级选修课;院管课程平台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院级选修课。
校管课程中的公共基础课,如英语、数学、等为分级课程。校级选修课有最低学分要求,为达到文理交融培养目的,文科、理工科学生要相应完成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至少6学分的学分要求。
专业课程实行方向课程。院级选修课为院内相关专业的内容拓展类课程,学生可任意选择。对于院级选修课及校级选修课,除相应课程平台外,从本院内跨专业及跨院选课,可计为相应的院级选修课、校级选修课学分。
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断探索扩大学生学习自由度的可能。公共基础课的分级教学从高等数学、英语开始,现已经达到22门,覆盖公共基础课的90%以上。专业课按方向形成菜单类课程。校级选修课已稳定为13类约93门。院选及校选课从规则上也扩大了选择自由度。
(三)探索了在实践教学中引入学分制激发创造性的可能性
设置实践内容分级,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也能“选”起来,是学分制在我校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探索。将实验教学学时从理论课中剥离,实验时间不受理论课时间限制,在实验室开放的基础上,更扩大了学生实验时间的选择性。实验内容除必做项目外,更增加了延伸实验选作内容,实现了“基本+延伸”的可选择模式。
工程综合训练是我校工科学生必做实践类综合项目。工程训练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从深到浅分为A、B、C、D、E五个等级。专业根据目标的不同规定学生必做的基本等级,除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增加教学中的模块内容,进行更高等级的选做。对于最低等级要求是工程训练A的学生,还可在校管选修课中对工程训练的其他内容进行选修。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设立创新与技能学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我校规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要完成2个创新与技能学分(不收学费)方可毕业。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可进行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科学研究、发表论文、发明创造、体育比赛、文艺竞演等创新活动,或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等技能性活动,获得相应的分值。获得的分值如超出2个,还可以冲抵校级选修课学分。创新与技能活动内容设计覆盖创新和技能,创新能力强的学生可完成创新活动,反之可进行技能活动的实践。内容设计的层次性不仅体现对学生能力层次性的认同和适应,同时整个分值体系的设计也体现出在多层次下对学生能力的鼓励和促进。
(四)建立了贴合个性化培养要求的教学管理制度
1.学分绩点制
学分制下同一专业的学生选课也不尽相同,为有效地衡量学生的学习质量,我校引入学分绩点制,并用平均学分绩点和学年(学期)学分累计绩点来评定学生学习的优劣,作为评定三好学生、奖学金、推免研究生等工作的重要依据。绩点与百分制对应关系如表1。
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权重系数*课程学分
平均学分绩点=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学年(学期)学分累计绩点=学年(学期)∑学分绩点
表1 绩点与百分制对应关系
2.学期安排及全天排课制
在学分制下,同一专业学生选课不同是常态,为解决集体实践活动问题,我们将每个学期的20周,专门辟出3周作为实践教学周,同时理论教学16周,集中考试1周。毕业设计和毕业鉴定一般安排在第8学期,但每年两学期均可申请进行。课程开出量是学分制下学生选课的保证,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开出,我校采用全天排课制及每天全天排课,周一到周天从早8点到晚10点均进行排课。
3.本科生导师制
为了更好地指导保证学分制下学业规划不同的学生,我校将原有的班主任制度发展为导师制,由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每个班级配备导师,并通过导师组对导师工作进行指导。专任教师均需担任导师,对导师的聘任、考核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同时与教师工作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任挂钩。
4.课外奖励学分冲抵制度
为了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创新活动,我校规定参加创新活动获奖达到一定级别,可以对不及格课程进行冲抵。获得的创新与技能学分超过2个,多出的学分可直接作为校级选修课学分使用。这些规定鼓舞了学生对创新活动的参与。
经过十年的改革实践,学分制在学校已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培养也初见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地方院校,会有更多的受制因素,要达到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并非易事。在地方院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这样的现实问题,以及教学观念、教学理念的不深入,学生的学习动力匮乏,学校各系统的保障及配合等,都将影响到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行和深入。
因此,以加大学生学习自由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发挥学生学习潜能为目标,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发展及改善状况,不断推进学分制发展进程,是学分制建设的长期任务。从我校实施学分制到现在已有10年时间,学分制框架及基本内容虽已初具规模,但向纵深发展及细节推敲上,还有许多需要改善推进的地方,这将是进一步推动学校学分制进入纵深发展的方向和改革重点。
(一)加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及丰富性
课程是承载学分制内涵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课程体系的开放性和丰富性至关重要。要进一步扩大选修课的类别和数量,特别是可引进先进教育技术如校际间的网络课程、视频课程等,吸收更多的优秀课程资源,提高选修课质量。专业制定分层次培养标准,并将专业必修课程进行相应的模块化设置,将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紧密结合,扩大了必修课程的可选,也避免了学生在选择课程学习时因兴趣盲动而可能的效果式微。
(二)在“四选”上不断细化
选教师、选课程、选专业和选学习进程,是学分制的重要体现。选专业,在学校专业布局趋于合理、专业建设不断成熟、教学资源配给的丰富平衡后可逐渐开放。对课程及教师的选择,不仅能通过教师的竞争不断提高课程的授课水平,而且对于学生学习的未来方向也影响重大,因此,对教学班富裕量的设置、教师挂牌上课的制度设置,也都有进一步细化的可能。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是重要保障。没有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数量不足、师资水平低下,所有开放与自由度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师资队伍建设不仅要从数量上加快补充,同时从师资队伍结构上要逐渐达到平衡。除此外,重视本科教学,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风向标,促进教师对教学的投入,也是影响进一步深化学分制改革的重要因素。
从学校而言,要深入人才培养观念,特别是要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要深入到专业对人才的培养中去,将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方向和专业发展特色结合起来,设置细分的培养规格与培养途径。同时,作为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并非只是教学改革,更多是要学校各系统进行配合和参与,特别是对学生管理及后勤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志义.学分制如何不走入困境[J].中国高等教育,2006(3/4):63-64.
作者简介:赵波(197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实践科科长,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管理。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攻关项目(11BG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4-0128-03